标签“艺术家”相关文章

因创作,所以而生

艺术家徐跋骋身上有股矛盾与融合的复杂。他似乎有使不完的能量,无论是人物众多的长卷式绘画,还是高耸到快要顶着美术馆天花板的房屋装置,都像充满电的电池,冲劲十足地直怼观众。就连那些巴掌大小的手稿、体量不大的“点灯”装置,都爆发着能量,仿佛在说:“我在这儿呢。”

如星空落,如涟漪起

艺术家玛丽·阔思的工作室更像是一个大工厂。她爬到很高的梯子上去刷墙,用电钻在各种金属上钻孔,她把有机玻璃盒子罩住氩气灯管,离墙悬挂,好似在空中漂浮。她一直在研究用不同的物质来表达她的想法。她研究光、研究黑色和白色,抛弃传统的画布和颜料,企图直接与物质的本体对话。

用艺术改造社区的多重人生

他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艺术家,是尊重泥土和手作的陶艺人,是改造和翻新旧屋的社会实践者。他是西斯特·盖茨,一个用艺术改造社区的“爱唱歌、爱跳舞、热爱美”的非裔美国人。今春,上海的两场个展,试图让人走近他的多面人生。

青色atelier intimo携手索美画廊,邀您参观丁雄泉艺术展

2021年4月25日,青色atelier intimo携手索美画廊举办“欲望的幻真之境——丁雄泉艺术展“,在与艺术家丁雄泉的自由真实的艺术风格相碰撞的过程中,青色也诠释了对于自然、女性之美的独到理解。

JW Anderson2021秋冬女装系列

JW Anderson 2021秋冬女装系列发布延续了前几季的设计呈现:19张双面海报以及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本人讲述系列灵感的一支视频。

万物有灵且美

城市总是要比人醒得早些。每座城市都有独特又相似的节奏,凌晨时分各色商贩、环卫工人便开始点燃城市窸窸窣窣的热闹。上班族们占据了城市白日的繁忙,夜晚时分就开始在一端升起万家灯火的烟火气,在另一端演绎着华灯初上的千人千面。城市是人用钢筋水泥改造成的物质生态系统,在这里头居住久了,我们在驯化环境的同时,自己也被环境所驯化,仿佛这一切就是地球本身应有的样子。

在模糊与清晰的边界中存在——新媒体艺术家贺子雨

贺子雨(Ziyu He),旅美青年女艺术家。从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获国际大学联盟委员会设计奖提名。应美国多个艺术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各项展览和学术交流,成为驻留艺术家,她的作品亦获得美国诸多重要杂志的争相报道。

艺术传奇

过往十年中,经典的Lady Dior不断与艺术相遇,幻化出千变万化的新样貌,而每一次与艺术的碰撞,都为Dior这个经典的时装品牌注入了崭新别样的生命力。今年,Dior Lady Art项目的“第五辑”问世,Dior再度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十位艺术家与Lady Dior结缘,分别以自我的艺术语言为时装赋能。

艺术是只属于自我的表达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得益于父母的引导和培育,艺术家的子女往往能比旁人更容易地找到一条通往艺术的捷径,但对徐丝易来说却并非如此。父亲徐冰和母亲蔡锦同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家,但从童年时懵懂地开始创作到如今凭借作品崭露头角,徐丝易所倚仗的,只有自己的灵感和双手。时至今日,徐丝易始终认为,艺术是只属于个人的表达自我的方式,与他,也拒绝被外界轻易定义。

做艺术家就像玩跳伞

胡为一直到大学阶段才真正有了成为艺术家的意识,这个年龄不算早也不算晚。90年代出生的他,对艺术媒介的选择更为多样,而胡为一从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他的创作贯穿生活的细枝末节。对于艺术道路,他更相信缓慢生长、自然发生的状态,带着充分的素材和思考准备,迎接灵感与现实擦枪走火的一刻。

沈楚楚 : AIAI 之 梦

出生于艺术家庭的90后沈楚楚,拥有策展人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热衷探索动漫美学的她,尝试开拓研发深度沉浸式影游——AIAI 之梦。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来临之时,艺术家还会存在吗?社会该如何与艺术共融?对于这些属于未来的议题,她觉得与其空想,不如实际准备一场线下实体体验,与未来对话。

向京:不要预设艺术家的生活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向京此前的一组作品曾拍出了当时中国雕塑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格。然而拍摄前的她,特别强调不想被既定女艺术家柔美高雅的形象所束缚。穿着简单的宽松衬衫,运动裤,一双球鞋,几乎裸着脸就上镜了。向京讲话的语速很快,不笑的时候甚至有股不怒自威的压迫感。然而等聊得多了,你又感受到她直爽背后带着的善良和温情。聊起生活,向京直言自己“活得很糙,希望大家不要预设艺术家的生活。”

谷文达:收藏“家”的艺术家

约定采访这日,恰是芒种,下午太阳火辣辣洒下来,莫干山路上M50一片静悄悄。谷文达工作室倒是相当好寻,沿街两扇落地窗,嵌在红砖墙内。“进来进来,阿要喝水?还是咖啡?” 谷文达着白衫飘逸,不见年龄,脑后银白长发,几十年如一日扎髻,有名仕姿态,带隐士风度,却是上海阿叔的亲切口吻。

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去世,经典作品回顾

当地时间5月31日,保加利亚后现代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拉基米罗夫·贾瓦契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在他位于美国纽约的家中自然去世,享年84岁。克里斯托以包裹桥梁、公共建筑物、山谷、海岸、岛屿的大地艺术闻名。他将自然风光和建筑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是大地艺术界的杰出代表人。有人称克里斯托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的范畴,很大程度上已是环境工程。他最为人熟知作品是1995年,他和妻子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共同创作的《包裹德国柏林议会大厦》。克里斯托原计划于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展出的《被包裹的凯旋门》,现在已成了他的遗愿,而他的团队也将继续完成这项创作,争取按原计划展出该作品。(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艺窗风景

自从人类离开山洞,开始自己动手建造栖息之所,就给房屋按上了窗——在距今七千多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人们发现了排列有序的木桩和大量带榫、卯的柱、梁以及窗口板材,这种今天被称之为干栏式建筑的样式,给窗留了一席之地。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