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艺术家”相关文章

左小祖咒PK方无行之恶作剧跨界

老方最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方无行,和张培仁一样,在1990年前后来到北京,参与过唐朝、黑豹、面孔和苍蝇等乐队的制作及创作,为中国摇滚乐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张大力:“暴力”背后,艺术家救赎的力量依然渺小

城市文化里充斥的各种暴力、话语权、归属感、自我迷失、道德底线失衡,是艺术家张大力20多年来的创作核心。

邱节个展:在他乡“写真”

年末,上海的演出市场,看似红火但怎么都有炒冷饭之嫌。反而处于淡季的艺术圈,却意外地热腾起来。本期文化版,展开清一色艺术家访谈,还属少见。对于本文主角,常年生活于瑞士的上海艺术家邱节,想必熟悉者寥寥,就连画廊朋友也争相从这里打探其出处。自1989年,进入瑞士日内瓦美术学院深造,而后在当地成家立业的邱节,离乡二十余载,大部分的个展、群展也只在日内瓦市内铺陈,难怪重返故土,仍旧一张陌生的脸孔。不过,邱节若干大小不一的铅笔纸本画,让不少观众重拾童年记忆的光景。而艺术家的耐性、隐忍、寻根的矛盾情绪,亦在画中被戏剧化地挤压、翻腾。

禅意地居住

杜与马,一对从事陶艺创作的夫妻,数年前来到一片有果树溪水池塘的山脚下,种菜养鱼建房子,日日粗茶淡饭,形同归隐。这似乎已经成了艺术家的某种套路了,坐在车上,在被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搅得呆滞的时间里,我甚至为他们设想好了回答。又是厌倦了城市吧,想找一方净土,让自己能清净地创作。

回首曾经的京派风尚

被人熟悉的吴印咸是红色摄影家,不被人熟悉的吴印咸是艺术家。在众人熟悉的《白求恩大 夫》背后,吴老还有很多极其珍贵的、从未发表的作品,其中拍摄于1975年的《北京饭店》照片,真 实地勾起我们对三十年前京派风尚的绵绵记忆。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