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8日,马里总统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宣布辞职,并解散了议会。此前几个小时,军队逮捕了他和总理西塞(Boubou Cisse)以及其他高官。此举令这个本已面临“圣战”叛乱和大规模抗议的国家进一步陷入危机。
在超过三分之一的内阁成员辞职之后,黎巴嫩总理迪亚卜(Hassan Diab)10日晚间宣布,黎巴嫩本届政府辞职。一周前,一场灾难性的爆炸摧毁了贝鲁特港口,造成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政府的辞职反映了这场爆炸给这个地中海国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但其实早在爆炸给贝鲁特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之前,黎巴嫩已经深陷经济和政治危机泥淖之中。
法国总理菲利普于当地时间7月3日宣布辞职,自6月中旬马克龙宣布他想“重塑”自己的总统任期以来,有关菲利普职位的问题就一直沸沸扬扬。在法国政府重组中,总理在内阁任命之前提出辞职,但仍可被重新任命。目前,马克龙已经宣布尚不清楚菲利普是否会被邀请组建新政府,但已经宣布任命新总理。
尽管被认为是帮助公司扭转局面的功臣,但因受“间谍门”影响,瑞士信贷集团CEO蒂亚姆黯然下台,继任者戈特斯坦将面临大量修补工作。
当地时间1月15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提议对俄罗斯宪法进行全面改革后,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i A. Medvedev)突然宣布俄罗斯政府将辞职。他在声明中表示,此举是为给普京提议的重大宪法改革扫清道路。而各界在震惊之余,也对普京在任期结束之后的权力转移展开了新的猜测。
当地时间9日,英国下议院议长约翰·伯科(John Bercow)——没错,就是那一位在议会中维持纪律,大喊“Order”(肃静)的白发议长——正式宣布辞职,并将时间定为英国脱欧的“大限之日”10月31日。眼下,约翰逊正遭遇脱欧“六连败”,伯科的辞职再次让英国脱欧陷入至暗时刻。
当地时间9月9日,英国下议院议长约翰·伯科(John Bercow)宣布将于10月31日“脱欧最后期限”当天辞职,结束10年任期。如果议员们支持提前大选,他也将不再参选。伯科表示,成为议员20年,担任议长10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荣誉,对此我将永远感激不尽”。(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如果说哈维·韦恩斯坦的性丑闻事件爆出了好莱坞电影圈的最高级“性秘密”,那么如今,美国的电视界也终于出现了一位可以与之匹敌的重量级性丑闻主角。
当地时间28日,罗马教皇方济各接受了美国红衣主教西奥多·麦卡里克的辞呈。这名88岁的天主教会著名人物被指控性虐待多名成年人和2名未成年人。根据梵蒂冈发表的声明,教会希望麦卡里克“终生进行祷告和自我赎罪”。
当地时间7月9日,英国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继“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辞职后,也宣布辞职。据报道,约翰逊在辞呈中表示,英国正在朝着殖民地的方向前进,脱欧的梦想正在死去。
距离欧盟峰会仅余两周,欧洲政坛却再生变数——爱尔兰内阁出现分裂征兆,为避免危机及提前大选,爱尔兰副总理弗朗西丝·菲茨杰拉德(Frances Fitzgeral)于当地时间28日辞职。
比起80岁仍奋战于设计第一线的乔治•阿玛尼,以及74岁了也不找接班人的拉尔夫•劳伦,82岁高龄的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右)终于还是决定“领先”一步交班了—— 48岁的英国设计师彼得•考平(Peter Copping,左)已被宣布为Oscar de la Renta新任创意总监,自今年11月开始,为这个目前年收入1.5亿美元,拥有自营分店14间的品牌掌握设计方向盘。
过早提拔年轻人不仅会使得他们自己预期过高,而且也往往难以适应新的挑战而打退堂鼓。而旁人不服更会加快他们主动离职的速度。
据悉,潘迪特辞职的原因与其和董事会在公司战略及业绩问题上发生严重冲突有关,在宣布离职前一晚的董事会议上,双方曾发生激烈争吵。此后潘迪特便宣布辞职。不过潘迪特本人对外宣称,辞职完全是个人决定,“现在是时候让其他人为花旗掌舵了”。然而,早些时候潘迪特曾明确表示,计划再担任几年CEO,直到完成以国际业务为重点的转型。
暑期是金融行业辞职与裁员的高峰期,这个时候是否说再见,如何说再见,对老板和雇员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