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当代艺术”相关文章

M+希克收藏巡展曼彻斯特 :197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展出的80件精选作品让人们得以一窥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的全方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从这批收藏谈起,M+视觉文化博物馆高级策划人皮力向《艺术新闻/中文版》阐述了M+接来下的巡展和收藏计划。

黄汉明:不明时区的现在

“明年”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不明时区三部曲”的开篇。在计划中,3 位亚洲艺术家将把他们关于东方与西方、艺术与超越庸常的思考带到这里。选择黄汉明作为开端显然合情合理:他出生在新加坡、曾在英国学习,目前居住在柏林。更超越所谓的时区、地缘概念的是黄汉明对于语言和身份敏感的认知和表达。他乐此不疲地翻拍经典电影,从《马来四传》《再造唐人街》到《华样年花》,他穿裙子、戴假发,扮演不同年龄种族的女性,也曾经让一个新西兰年轻白人女子同时扮演梁朝伟和张曼玉。

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中国行:以艺术抵抗虚无

威廉·肯特里奇介于学院式绘画与实验剧场之间创作语言,以及对政治、社会及历史问题的处理方式,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不少艺术家深受其启发。6月26日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展览“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展出艺术家从1988年到现在的多件重要作品及其特别创作的《论样板戏》,成为肯特里奇与中国艺术家之间包含着想象、误读与共鸣的相互观看甚至冲击。

多维视角下的当代艺术:在12个新展中感受全球艺术脉络

6月下旬开幕的12个新展,以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中国国内乃至全球各地的艺术状况。

张恩利×杜可风:画影之间

“画影之间”的海报上,策展人叶晓薇、乐大豆的旁边,出现“美术指导”的字样。电影语言的介入,预告这一场当代艺术的搭建会有些不同。海报的主体,有张恩利的绘画、杜可风的影像,两者未有交集,却并置在同一个框架中。两位艺术家如何切磋“画影之间”,已显而易见。

召唤“民间”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馆

6月25日,民生艺术机构(MSMS)中的新成员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馆。开馆展以“民间的力量”为主题,汇集了近200余位艺术家的186件作品,以社会征集作品、代表性艺术家特邀展以及田野考察项目多个纬度诠释了“民间”这一概念。

80年始终在“先锋”:收藏传奇霍夫曼基金会

6月13日,“未来此时”(FuturePresent)展览在瑞士绍拉格博物馆(Schaulager)开幕。这是伊曼纽尔·霍夫曼基金会(Emanuel Hoffmann Foundation)藏品的首度全面展出。这个具有先锋眼光的收藏体系,在过去80年来,总能先于美术馆及学术界的评价体系,挖掘出在当今时代最富前瞻性且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蔡国强《天梯》引燃故乡艺术梦

6月15日凌晨4:45,蔡国强筹备了21年的《天梯》在福建泉州惠屿岛成功呈现。在蔡国强看来,“天梯”连接着地球和宇宙,连接着现实与无限,也连接着自己与故乡。而他的故乡情结也表现在近年来一直积极推进泉州当代艺术馆的筹建,力图通过当代艺术激活泉州这座海滨小城。

路易威登基金会收藏展聚焦“波普”与“声音艺术”

巴黎当地时间6月3日,以路易威登基金会藏品为内容的基金会第三阶段收藏展在基金会拉开帷幕,这也是自2014年10月基金会开幕以来的首年特别活动的最后一项展示。此次展览着重呈现了以“波普”和“音乐/声音”为脉络的基金会藏品。同时,基金会还宣布将于2016年1月举办聚焦中国新一代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展览。

曾建华:创造一个“无尽虚无”的循环

香港艺术家曾建华以个展“无尽虚无”参与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这场展览集合了此前两件作品《Ecce Homo Trilogy I》和《The Seven Seals》的视觉元素。结合影像手段,曾建华又在图像和文字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艺术盛夏:别错过这16个当代艺术展

夏至未至,新一波大展热浪已经袭来。从北京到上海,从南京到西安,从美术馆到画廊,从成熟艺术家如艾未未、丁乙等,到年轻艺术家如何翔宇、胡向前等,从装置到影像,这15个当代艺术展,将伴我们度夏。

一个可供游园的艺术街区

ART021的名字在设计之初,就不难看出其定位。首尾一气的布展方式,更像是艺博会盛装下延伸出的设计新路。游历其间,不时会遇见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鞋履王国、艺术衍生品商店等特别定制的艺术风景。

“象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面孔

这场名为“象界——2014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的展览,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雕塑家韦天瑜及策展人马钦忠共同主导,试图梳理这一特定年代下产生的艺术现象与成果。

“越域”的当代艺术

古根海姆博物馆瑞银MAP 全球艺术行动巡回展览首站香港。

回到未来

当代艺术中的考古学与历史回溯。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