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说”相关文章

Set the Bottom Line虹影:小说给生活设置底线

在欧洲,老牌出版业巨头Bloombury将虹影的书,放在伍尔芙和玛格丽特 • 杜拉斯同一个书架上—这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中国内地作家都从未享受过的殊荣。

关于菲茨杰拉德的最后那块拼图

想要真正读懂菲茨杰拉德的其人其文,《崩溃》是“最后却并非最不重要”的那块拼图——好比被一面镜子折射着,他那超乎寻常的敏感、华美和自恋,以及他背后那个同样敏感、华美和自恋的时代,都闪耀着叫人无法忽略的光泽……

残酷青春 由你怀念

五年前,荞麦写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塔荆普尔彗星下的海啸》(以下简称《海啸》),出版社在介绍中用了“天才的处女作”这样的字眼,那年她25岁,写书的日子则更早,应该是刚出大学校门。因为《海啸》,我成了荞麦的忠实读者,那本村上春树味道甚重的小说里,女孩栗子长了一块凸起的、有感知力的肩骨……

托马斯•基尼利:写作,是我进入世界的钥匙

作为澳大利亚最成功的也是最多产的当代作家之一,托马斯•肯尼利撰写的小说曾四度获得布克奖提名,并最终以《辛德勒方舟》一举获得布克奖;后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一举夺得六项奥斯卡奖项。此外,托马斯还囊括了包括富兰克林文学奖和澳大利亚年度文学奖在内的等等重要奖项。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数学与小说的关联

在阿根廷,如果撒了个大谎,人们会说,“你撒谎撒到了中国去。”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Guillermo Martínez),这位名下已有三本中译小说(《牛津迷案》、《象棋少年》、《露西亚娜•B的缓慢死亡》)的阿根廷数学教授兼作家不啻就是靠撒谎,或者说虚构才来到这里的。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他说来之前看了许多关于中国近一百年以来的历史书,对于这个国家在过去百年间经历了如此多事件表示震惊。他以为“中国人民正从混乱之中恢复生活”,然而他来到上海之后很快发现自己错了,他惊讶于这个城市“如此干净,如此现代化”,并且说:这是“褒义的惊讶”。

《巨兽》:保罗•奥斯特的“壮年作品”

新年伊始在中国出版的保罗•奥斯特作品《巨兽》是他在 1992年创作的小说,曾获得法国重要的文学奖项梅迪西 斯奖(非法语作品板块,该奖项设立的宗旨是奖励“名声尚 未与其才华相匹配”的作者)

闪开,让我永远青春

1953年,法国人亨利-皮埃尔•罗什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祖与占》,这一年他74岁,这样的高龄创作处女作,大概在文学史上也当属罕见。罗什这则故事说起来题材老套,两男一女之间的爱情,大半来自于其本人的亲身经历。书出版后,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大地是我们的修行

1980年,由台湾导演李行执导,秦汉、林凤娇主演的电影《原乡人》得以在两岸放映,电影改编自戏中主角有着客家人身份的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的同名短篇小说。距离《原乡人》电影上映的30年后,同样生长于美浓、晚钟理和五十多年出生的林生祥……

瑞士小说的广角风情

瑞士虽小,但瑞士人的视野却一点也不小,他们旅居于世界各地。三位背景不尽相同的瑞士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广度,而且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平静与丰富。

村上春树的“1Q84”

《1Q84》的主题更多地指向当前这个世界,它已经不再像早年村上春树所创作的小说形态,而是从过去的第一人称进入了第三人称的书写。

美食新“穿越”,从小说到佳肴

也正是对现实的种种失望,才让人尤其渴望小说中的盛景。华会长等人翻箱倒柜找史料并重现经典美食的高涨劲头,是和对眼下粗鄙生活方式的极度不屑成正比的。

这是一把娘娘“枪”

这本《枪:093593175510》(以下简称《枪》)号称中国第一本以枪为主角讲述的奇志异史,482页的书里分九卷,收录了作者创作的数十篇短篇小说—尽管这些“短篇小说”多数时间看起来更像对余秋雨式抒情散文的拙劣模仿。

你怎可逃避孤独

犹记得在成名作《革命之路》中,理查德•耶茨揭穿了“美国梦”的虚妄、中产阶级甜蜜生活背后的空洞,人们深感焦虑,却又找不到出路,“革命之路”,只是一条道路的名字而已,毫无指导意义。

每一个人的所有梦

英国作家吉尔伯特•阿代尔这部处女作的首次出版时间是1988年,当时它叫《神圣的纯真者》,2004年修改重版后,阿代尔将小说名与由其改编的电影名保持了一致,成为《梦想家》。

埃科的玫瑰

《玫瑰的名字》的成功完全在作者翁贝托•埃科的意料之外,普通读者认为它是侦探小说,专家学者认为它是理论大全。埃科不得不为这场混乱的争吵再写一本注。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