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作品”相关文章

步入科技领域的观念艺术

“艺术家都是社会思想学术精英”。这句看似充满赞扬的话,其实是在无奈的语境下说出来的。艺术创作不再是单一形体技巧的表现,在当代一词的包装之下,只要表达某个鲜明主题或者是思想,似乎其他就不再重要。

Julien Vallee

Julien Vallee是个经常与“封面”挂钩的设计师,请不要误解,上封面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作品。当然,这位加拿大设计师的脸蛋身形也足够荣登封面了。

Morrison “我从来不做无用的设计”

Konstantin Grcic这样形容Jasper Morrison的作品:“我喜欢Jasper的设计,是因为作品中独有的智能和不加掩饰的诚恳。

毛骨悚然的伊恩

也许我们更熟悉麦克尤恩是因为《赎罪》,更熟悉《赎罪》是因为它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这个电影曾经获得过溢美:“既有个人命运又展现时代风云,镜头既宏大又节俭,气质既伍尔芙又奥斯汀。”可是天可怜见,麦克尤恩曾经多么瞧不上絮絮叨叨的伍尔芙和奥斯汀啊……

让我们都“和和谐谐”

世博会越来越进入状态,每次去机场的路上,都从必经的大桥上瞭望着世博会园的飞速改变。日复一日地过去了一两年。随着展馆的外墙棚架一个一个被拆掉,展现在我们遥远的视线里的是一栋栋“仪态万千”,或“贻笑大方”的展馆。路边,机场和购物商场到处可见的世博倒计时大牌……

Kate MccGwire

Kate MccGwire的作品是第一眼就能抓住人眼球的,但未必会第一眼就让人爱上。乍看之下有些密密麻麻,羽毛、塑胶袋、电线,通过看似无意的拼接与摆放组成了不同的设计。再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却可以诧异地发现精致的细节在其间闪烁……

蔡国强:我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故事的开头,落脚在城市的边缘。蔡国强迷恋的中心,并非这些发明自乡间的潜水艇、飞机或航空母舰。艺术家的视点和感慨,来自人类原始智慧的背后,每一个酷似达•芬奇的英雄角色。浩荡的勇气、无止尽的想象力,让这些曾被大多数人鄙夷的农民工,无意间站上了通往文明舞台的天梯……

“秘制”城市瞬间

也许,这是87岁高龄的马克•吕布最后一次造访中国。自1957年第一次的中国行后,他每每都以潜伏姿态,秘密地用胶片制造眼里的中国。此次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直觉的瞬间: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是这位老人在50年摄影生涯里,亲自从35万张底片中挑选出的118幅作品,包括近期创作的少量彩色照片。就摄影成就而言,马克•吕布并未有前瞻性的突破与开创。但他对中国的情有独钟,让他镜头底下的每个瞬间,都染上了亲切的味道。

Ximena Escobar

Ximena Escobar的作品总和食物有关,漂亮的打包盒设计、巧克力桌布、糖霜地板以及这套烤土司作品。

当艺术走离美术馆

叶锦添的新展开幕,不过不是在美术馆,而是银泰中心。展览的主题叫做无忧,暗喻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看似无忧无虑,实则每个人的内心却不能抵挡那光鲜华丽的背后阵阵来袭的虚无。比起展览的内容,艺术家与商场合作的模式更有意思。事实上,自从去年今日美术馆与银泰中心合作,让艺术品走进商场之后,无论顾客还是看客,都有着不错的反响,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谁来扣开2010年上海当代艺术之门?

谁还记得一年前的当代艺术圈?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