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风尚 > Street > 跨界艺术展“用十万马力去七十二变”于上海启幕

跨界艺术展“用十万马力去七十二变”于上海启幕

摘要:

2025 10 24 日,位于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南座)的年度重磅展览 ——“用十万马力去七十二变启幕。这场中国神话传奇齐天大圣孙悟空(形象源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作品《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由上影元文化授权)、日本科幻ICON铁臂阿童木(形象源自日本株式会社手塚制作公司经典作品《铁臂阿童木》,由株式会社手塚制作公司授权)、与当代青年艺术家黄小眠(Jinky Huang)的联名盛宴,融合经典 IP 再造、当代艺术、环保理念与前沿科技,为文化跨界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实现方式。

1.jpg

十万马力象征阿童木的强大动力,七十二变则代表着孙悟空的神通变化。其数值等同化解构,与去等级化解构主义创作理念相呼应,强调以二者合并的无限能量共筑可持续未来。同时孙悟空与阿童木这两个经典英雄形象也被重新塑造,肩负起助力人与自然、科技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新使命。


孙悟空与阿童木这两大跨越国界的经典IP,实则在 44 年前就曾有过梦幻联动


1941年,万氏兄弟执导的《铁扇公主》作为亚洲首部动画长片问世,在世界动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直接影响了铁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的动画理想。


198011月,手冢治虫首次到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由厂方人事部与导演严定宪接待并会见万籁鸣等前辈,动画界的双向奔赴拉开序幕。


1981 3 31 日,特伟厂长率导演严定宪、摄影师段孝萱等人组成的上美影代表团访日,开展为期 20 天的深度交流,4 19 日的告别晚宴上,双方共创【阿童木与孙悟空握手】图,成为中日动画交流的经典象征;同年12月,手冢治虫二次访华,与万籁鸣、严定宪再会于上美影,各自绘制阿童木、水墨奔马图,互赠彼此,续写动画佳话。


1986年前后,手冢治虫代表日本动画协会亲笔绘制【孙悟空拥抱阿童木】图,赠予上美影以祝贺《金猴降妖》制作完成;1986年的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手冢治虫还与上美影导演徐景达(阿达)共同观看弗莱舍兄弟动画作品专场,并交流创作理念。


直至1988 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严定宪与手冢治虫完成最后会面,为这段动画情谊留下珍贵印记。


如今,展览以这段跨越时空的文化联结为纽带,汇集孙悟空与阿童木两大中日经典IP,通过艺术创作打破国界与时代的壁垒,既是对万籁鸣、严定宪、手冢治虫等亚洲动画鼻祖的致敬,也为中日潮流文化搭建了全新的对话平台。


 作为开云可持续创新奖全球前十获得者,黄小眠深耕环保艺术与设计领域多年,他将自己从四川成都徒步至新疆哈密、远赴南极考察极地生态的经历,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养分。在本次展览中,全球最大软木雕碳化齐天大圣、超薄石材塑造的阿童木形象、以及可降解高分子合成材料打造的蟠桃园等作品,既展现出材料的先进行验,也传递着环保也可以很潮的思想。艺术、时尚与潮流,同样可以承载起对地球的责任。


展览突破了传统艺术展固有的界限,采用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逻辑,规划了三个核心展区,构建了一个沉浸式艺术科技融合的潮流场景:


解构神话七十二变区

在传承苏绣、铸铁、螺钿、大漆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融入Jinky Huang特有的新材料(软木、超薄石材等等)创造工艺、3D打印技术和AI 交互设计……借助全新科技实现艺术作品与观众的实时互动,提升结合了多种创作手段的当代艺术表现力。

混沌共生区

以可持续材料为当代艺术创作载体,对孙悟空与阿童木的经典形象进行创新重构,并通过材料的低碳属性与视觉呈现的科技感,将绿色生活的理念转化为能够被感知和传播的记忆。


机械生命十万马力区

运用格式混合媒介来呈现Jinky Huang黄小眠全新创作的阿童木,以可持续能量供给而生的阿童木为核心视觉,创造富有未来感的赛博空间,并引领观众步入科技美学的想象极境。


露台彩蛋:时空褶皱里的可持续艺术绮梦

此外,展览还延伸到户外露台展区,科技艺术的呈现维度得到进一步拓展:浮光掠影雕塑装置以金属框架和智能灯带为核心材质,通过灯光明暗变化与唐僧师徒四人的剪影,共同营造出动态的光影艺术效果;同步配备机器人装置,打造城市中的潮流新地标。


这不止是一场值得一看的展览,更是一次关于解构艺术、文化融合、可持续理念、科技沉浸的独特体验。展览亦始终秉持着和平与反战的核心价值,正如手冢治虫先生一生所坚守的和平信念,所有艺术表达都在悄然传递着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今秋,在上海BFC共同见证经典IP在潮流中焕发新生。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