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山谷间,一栋藏式民宿边架起的二层玻璃房里,几位已逾60岁的藏族阿嬷正弓着腰,将一缕缕柔软的羊驼毛铺在木板上。他们朴实地笑看着往来客人的赞叹,却因语言不通而连连摆手,随即再次埋头专注于手边的活计。
3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腿的拉追是这家塔达工坊的负责人,也是其家族第三代羊驼毛手工艺传承人。高原的闭塞曾让这些精美手工艺长期困于深山,仅能换取微薄的收入。彼时的拉追从没想过自己可以通过售卖手工艺产品,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如今这家小小的手工艺工坊已经是香格里拉仁安悦榕庄零售店铺悦榕阁(Banyan Tree Gallery)的固定合作伙伴。
悦榕集团通过这一专注于社区、工艺以及环保主题的零售业态,以与当地手工艺人分成的形式,支持全球各地手工艺人的发展;同时,借由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精髓的产品,丰富宾客的体验,目前,悦榕集团旗下艺品阁已在全球开设了近70家。
“20年前我去过仁安悦榕庄,因为听别人说这里很高级,也了解他们在做的事情,所以当我有需求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他们。”拉追坦言自己至今仍为自己主动去寻求与悦榕庄合作的事情而感到庆幸,“对于他们来讲这只是一些简单的产品,但是我真的由衷感到感谢。”
拉追朴实的语言道出悦榕集团深耕中国二十年形成的独特生态——当在地社区渴望得到资源和帮助之时,会主动敲响悦榕集团旗下酒店的大门。这种“双向奔赴”的关系,形成了创始人张齐娥所希望推崇的“向善而行”理念的闭环。
在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山谷里,仁安悦榕庄的诞生本身就是个奇迹。20年前,当张齐娥和何光平夫妇跟着来自美国的自然保护机构来做环境考察时,这里没有平整的道路,电力供应断断续续,简陋的藏式木屋和散养着牛马的大片草地组成了仁安最原始模样,但正是这种最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让夫妻俩大为震撼。没有成本的计算,没有投资回报率的预估,中国第一家悦榕庄就凭借着创始人由衷的热情诞生了。
这种看似不顾后果的决策孕育了悦榕的核心基因。二十年后的今天,仁安村民自发为酒店输送员工,推荐本地匠人,甚至主动维护周边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社区反哺机制。
在商业社会里,利润往往是最直观的衡量。但悦榕的故事,证明了另一种可能。
当然,浪漫之外也有现实的挑战。
全球第一家悦榕庄,是在普吉岛的一片被废弃的锡矿上建成的。早在30多年前,没人知道这里能否真的修复成功,更没人能预料多年后它会成为生态修复与商业价值结合的典范。
“我们没有做过SWOT分析。”张齐娥笑言,“一个教师,一个新闻记者,我们只是因为热爱,凭着一种无知的勇气,就去做了。”在她看来,平衡商业与生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算计好的事情,而是一步步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关关难过,关关过。”
正因如此,悦榕集团的模式逐渐演化为一种“长期主义”:投资的不只是酒店本身,而是整个社区的未来。“有形价值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无形价值则是居民的反馈、孩子教育的提升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在张齐娥看来,悦榕扮演的角色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从废弃锡矿修复成普吉岛的度假天堂,到把美丽乡村改造为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每一步都不是以短期利润为目标,而是把土地、社区与游客的关系重新织合。
这种理念在当下显得尤为超前。今天的中国,ESG、公益、责任投资等词汇成为热议话题,而张齐娥早在30多年前便已将它们实践于酒店业。
在中国酒店业走过的几十年光景里,悦榕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从第一家仁安悦榕庄到今天的近百家酒店,它所坚持的始终不是规模的扩张,而是理念的深化。这种变革既发生在土地上,也发生在人心里。它让一位从未入住过悦榕庄的阿姨,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也让每一位当地员工因穿上制服而满怀自豪。
在商业世界里,这或许是最难量化的“收益”。但在悦榕的语境中,它却构成了最真实、最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