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雕塑”相关文章

许鸿飞:艺术回归生活

6月,许鸿飞的“肥女人”系列雕塑在全球的巡展正式开始,首站澳大利亚悉尼,接下来是墨尔本,意大利西西里,以及欧洲的其他城市。名单仍在待定,主角已然出发。这是一场漫长的旅行,率性、随意,恰如这次展览的主题:欢乐海岸。用许鸿飞的话来说就是“开开心心看展览”。

NEED TO KNOW NEWS

The Searchers自豪地介绍本次展览的主角 ― 英国艺术家Alexander Korzer-Robinson创意非凡的立体书雕系列展。 在这个展览中,他将展示以手工雕刻重新演绎的古书故事。就像雕塑家在石头上雕刻一样,Alexander将文字的部分去掉,只留下每个章节中插图的部分,于是层次叠加的新的手工雕刻拼贴书就被创造出来。

泰勒,为海雕塑的人

从一个只想发些小财的潜水教练,到一个海洋环保的雕塑家,杰森 泰勒用了5年。而5年后,即使小有成就,泰勒依旧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通过艺术为海洋环保。

雕塑粮食

在一场“粮食”主题展开幕对谈“无饥·无贫:十亿人的未来”上,艺评家谈起博伊斯曾提出的“社会雕塑”概念,而这位逝世多年的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刚好以“先锋”姿态,出现在798另一展览上,如果借其概念偷换物化,粮食也可说是“社会雕塑”的关键养分。

许鸿飞与“疯狂的翡翠”

每1~2年都会收到许鸿飞雕塑展的邀请函,记得上一次,是广州亚运会前后,他和美国雕塑家阿比奥拉•阿基杜拉德(即钱大有)在广州艺博院举行的《对话》雕塑展上,由于亚运会在即,推出了一系列的“运动胖女人”。而这次,同样是在广州艺博院,“胖女人”们化身为缅甸翡翠,近30多件以翡翠为材质的雕塑作品,让胖女人珠圆玉润的身姿透出玉石的皎洁。

创作者的思辨空间

从 5 月中开始,“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正式拉开序幕,策展人以“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为题,并称这是一个从实践者和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的,希望重提个体秩序的展览。展览会一直持续到 8 月 31 日,其间穿插李明维、丁乙、隋建国、宋冬、张培力等艺术家的讲座。这个研究型展览带来的思考,大概无法令普罗大众完全明了,却为创作者提出了思辨空间。

Jean-Michel Othoniel玻璃之城

中国正值大国崛起,年轻一代貌似事事来得容易,眼里看到的只有未得到的东西;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有类似的情况,读的是“一亿万美元的鲨鱼”,只看得上世界级的几个大画廊。

TUFT PULA 雕塑空间

两年前在柏林设计周,奥地利设计工作室Numen/For Use用塑料胶带缠绕脚手架创作了一个互动空间雕塑《Tuft》,被形容为“废旧机场间的白色UFO”,这件另类作品也获得了当年的设计大奖。

Ports 1961 雕塑创意迸发

2012春夏,建筑美学已经深深植入Ports 1961设计的DNA之中。秀场上,俯拾皆是的修长的廓形、强烈的几何线条,糅入连衣裙、百褶裙、透视上衣的结构与形态中,似在勾勒创意总监Fiona Cibani现代主义的梦想。

遇见奇异咖啡桌

对我来说,咖啡桌是最好的创作载体,这个方块好像一幅画、一件装置,或者一件雕塑,激励我编织一个个故事,但与此同时,它依然可以被摆在客厅里,依然是一张咖啡桌。—Liana Yaroslavsky

Olaf Breuning 总在开玩笑的雕塑大师

从18岁到26岁用8年的时间在苏黎世接受完整的摄影教育,随后以他独特的勇敢无畏,幽默和奇怪的挑衅艺术逐渐闻名于世。然而,Olaf Breuning的作品于我而言并不容易去说明,总是在会心一笑后不想思考太多。他那些对画面极尽复杂的处理方式与最终释放的奇妙效果形成冲突,仿佛复杂的手法不一定只为严肃的题材服务。

The Couple Show!

相比艺术家在思考什么,艺术家这群古怪的人类如何相识、相恋,并相濡以沫或许更让人感兴趣。在“The Couple Show”的群展中,我们听见不少响亮的名字:黄永砯-沈远、王功新-林天苗、宋冬-尹秀珍、吴山专-英格、林明弘-海蒂、欧阳春-杨帆、仇晓飞-胡晓媛……他们以独立的个体,分别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成就不菲。

罗浮宫博物馆的完美盛演

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举行一次展览,是艺术家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之一。然而,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是第一位把艺术品直接放在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下的艺术家,那件作品就是安置在基座上的红色波纹状木雕《Versus》。

以雕塑思考

以“肥女人”为载体,以生活的自信与乐观为表现形式的许鸿飞在广东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雕塑家。

A BRONZE MEDDLE:DOING THE MATHON BUYINGA MATISSE SCULPTURE青铜的力量

我时刻关注着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拍卖行情,因为那是当代艺术销售的风向标。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