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伊朗”相关文章

让七国与伊朗闹断交的人,就是他

沙特于1月3日宣布与伊朗断交,巴林、苏丹紧随其后,阿联酋宣布撤回驻伊朗大使,并降低与伊朗的外交级别,科威特5日召回驻伊朗大使,非洲国家吉布提于6日加入“断交阵营”,卡塔尔也在7日表示将召回驻伊朗大使。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则是一名什叶派宗教人士的死亡。

沙特和伊朗为何断交?

1月3日,沙特阿拉伯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且下令伊朗外交使团和相关机构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沙特。虽然两国一直矛盾不断,但这次断交不仅仅因为沙特枪决了什叶派激进教士谢赫•尼米尔•尼米尔(Sheikh Nimr al-Nimr),两个中东大国这些年经历的矛盾冲突也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1月4日国际媒体头条

当地时间1月3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朱拜尔在当晚的记者会上说,伊朗政府不仅不为沙特驻伊朗使领馆安全采取保护措施,反而为冲击、打砸和焚烧沙特使领馆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

12月10日国际媒体头条

当地时间12月9日上午,《时代》从8位候选人中评选出今年的年度人物德国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时代》高度评价默克尔在面临经济动荡和难民危机时的举措,赞扬她推动欧洲接收难民的行为。除了默克尔,今年的年度人物候选人还有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IS头目巴格达迪( Abu Bakr al-Baghdadi)、Uber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等。

伊核协议触发的连串反应

随着伊朗和六国(美俄英法德中)就本国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即《日内瓦协议》,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初现曙光。虽然这份协议仅仅规定在未来半年内,伊朗以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并将其核设施置于国际社会的严格监督之下,来换取减轻其制裁,但是它仍旧被视为伊核问题10年来的首次破冰之举。

伊朗外交攻势的“幕后操控者”

伊朗新上任的总统鲁哈尼在联大展开的“温和”的外交攻势,以及他与奥巴马的“历史性通话”,让美伊和谈燃起一丝罕有希望。但他之所以能如此高调地采取主动,是因为他有,至少是目前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支持。

松开你的拳头

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在联大刻意避开奥巴马,却在各种场合向西方发出友好的信号,这种欲迎还拒的态度和策略告诉世界:伊朗问题的解决,仍是一场长期的较量。

法兰西之音,一人一首成名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兰西最动荡的大时代,却成就了文艺界的黄金年代。一时间艺术思潮此起彼伏,“浪漫派”、“印象派”、“象征派”接踵而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塞尚、兰波、魏尔伦、波德莱尔、普鲁斯特,随便一个名字拿到今天都是金灿灿的。所谓“乱世出英雄”,大抵就是如此吧。

COLUMNS 专栏 2013-04-06

如果非要给伊朗核问题加上一个期限,美国和以色列终于达成默契:一年左右。美国原本极不情愿设定最后期限,给外交努力多一点时间,以色列却一再催促。2012年9月27日联合国大会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展示“核弹示意图”,并重重画下红线—伊朗能够提炼出纯度为90%的浓缩铀为界。必须在这个临界点之前阻止伊朗,否则有核的伊朗指日可待。至于红线对应的时间,他说“2013年春夏”。

拉里贾尼 伊朗总统大热门

他来自“伊朗的肯尼迪家族”,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更是内贾德的“政治宿敌”,在这场难以预料的伊朗选举中,成为大热门。

考验伊朗的时刻

我们总是认为,外交手段必须秘密进行,但有时候,曝光外交手段是更好的选择。

伊朗政坛的“闲气”

在美国大选持续数月的喧嚣中,中东敏感地带的伊朗,正经历着深刻的危机。除了国际制裁导致大规模通胀和失业,伊朗政坛也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今年史无前例地被议会质询,而且已经被传两次。此外还发生了总统探监被拒的纠纷,那么在国际舞台上以强人面目出现的艾哈迈迪内贾德,他的权力在经受着怎样的挑战?

伊朗霍峡“新尖刀”

霍尔木兹海峡就像伊朗针对全球经济而绑架的人质,伊朗认为越是对人质加强控制,美国对其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伊朗最近在海峡新建的海军基地,则像一把最新架在人质脖上的尖刀,到底伊朗会不会撕票,各方会不会因此随时受不了呢?

以色列会否对伊朗开战

随着伊朗越来越接近“核武门槛”,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也似乎箭在弦上,那么以色列是否会进行单边行动,其能否承担战事的代价,而美国又会否袖手旁观呢?

叙利亚的逆转

阿萨德政权的核心圈子遭暗杀之后,他们与反对派的力量对比会发生逆转。接下来,反对派要建立新政权而不是持久内战,必须和旧政权进行一定程度的妥协性谈判。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