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汪建伟”相关文章

新媒体营造的美丽新世界

“叮铃铃——”手机闹钟响起,赖在被窝里的你无奈只能起床;上了地铁去上班,在路上刷一刷微信、微博;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一整天的工作;晚上临睡前,你躺在被窝里仍不忘最后刷一次微信、微博。这便是当今人们的生活常态。每天,各种资讯信息透过新媒体网络狂轰滥炸地向人们袭来。是主动拥抱,还是保持警惕呢?在当代艺术界,新媒体亦早已渗入创作中,塑造出一个美丽新世界。

汪建伟 & 卢杰:长达20年的排演

在北京长征空间进行的展览“脏物”是汪建伟继2014年年底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时间寺”展览后在国内的第一次大规模展览。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汪建伟一直以其晦涩的艺术语汇为人所知。面对这位多年间以知识分子形象著称的艺术家,他多年的合作伙伴、相识超过20年的朋友—长征空间创始人卢杰或许可被称为汪建伟最好的记录者与解读者。

汪建伟 & 卢杰长达20年的排演

“脏物”展览像是对汪建伟创作的阶段性总结,既真实记录了艺术家近年的工作,又延续了其不断对已有事物保持的怀疑。而在长征空间进行的、由汪建伟创立的“结晶体”小组的剧场实践,则再次阐释了他创作中不间断的“排演”。

汪建伟新展:从“时间寺”到“脏物”

自古根海姆个展“时间寺”之后不到一年,9月18日,艺术家汪建伟又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了最新个展“脏物”,展览展出了其延续“时间寺”系列创作的绘画、装置新作。展览开幕现场,还有汪建伟发起的十人组合“结晶体”进行的剧场实践。与此同时,此次展览的学术批评鲁明君编纂的新书《软弱的时间》也同期发布。

到美术馆来一次在场的实验

近些年,同时带有行为与表演意味的艺术形式开始更广泛地进入到美术馆观众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策展人选择了将原本属于剧场的表演艺术带入美术馆中。在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一场名为“实验剧场30年”的展览正在进行,这场展览,试图对中国全景式的实验戏剧创作进行梳理,以文献展的方式,去呈现这些年间剧场实验,乃至整个表演艺术的革新与生长。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