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od家族中最贵的是那台自2007年以来就没有更新,没有网络功能,不能刷微博,不能射鸟,只能听音乐的iPod Classic。通常掏钱买iPod Classic的人,还会搭上一副价值不菲的耳机。这些昂贵的“玩物”真的很受欢迎,但是用来听什么?人们只热衷于从网上下载免费音乐。
印度有几座奇妙的城市,都是以颜色著称:白色之城乌代布尔、金色之城杰森梅尔、粉色之城斋普尔,以及我面前的这座蓝色之城久德普尔。行走在居民之中,打量着那些被涂成蓝色的房子,阳光很好,给蔚蓝色的墙壁镶了一条金边。
伦敦东部的一处著名地标“LES TROIS GARCONS ”。在见到其中出自上世纪早期,甚至更久远的古董家具与装饰设计时,很难判断这是一件餐厅,还是酒吧,又或者是一间家具店。直到见着三位年轻的,分别来自法国、马来西亚与瑞典的主人后,才明白这里更像是店主人的私人王国。他们将对陈旧时光的热爱转换成了时髦生活,与人们分享古董家具的新生命。
莫杰雏菊花语女士淡香水是雏菊系列的新款女香,以生气勃勃的全新姿态展现雏菊系列的新一面,以清脆的覆盆子为前调,融合中调感性柔美的野玫瑰,缀以基调馥郁温暖的洋李香韵, 精致优雅但不拘谨严肃,将原版的雏菊诠释得更加奇幻而俏丽。
一个世纪以来,时尚女性美丽经典之蜕变,从极度矫饰,繁复细腻的精致妆容,到清新甜美的天使面孔,随着风潮而演化出多变的女性风采,然而上世纪20年代的女性造型却给人留下不可磨灭和无可取代的经典印象。
距离每年全球钟表界最大的商展活动,在瑞士举行的 Basel World 举办前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以不断自我挑战高科技闻名的瑞士专业制表品牌 Rado,正选择了“沙漠中奇迹”的高科技城市迪拜,隆重介绍完美问世的全新HyperChrome系列。
珠宝设计有时候就像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既以经典传世为己任,同时也有所谓的当季流行。不过也有一种风格能够中和这一对矛盾,那就是装饰艺术ART DECO。从其最初诞生的1920年代至今,虽也经历了沉沉浮浮,但却真正长盛不衰,且每一季都有来自各大品牌的ART DECO风格新作。
伍迪•艾伦根据自己的小情怀在《午夜巴黎》中编织了一个1920年代的艺术盛宴后,“黄金年代”突然成为周边人的谈话主题。务实的A小姐一度与我争论不休,在她的刻板严肃的小脑瓜中,沉湎于从未参与的过去从来都是可悲的,谁知道将来的人会不会认为2012也是黄金巅峰?
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Art Deco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称一战结束后的这十年,“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时代”。从纽约、巴黎到整个西欧,大师们浓墨重彩地穿梭于二十年代,人们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找乐,去重温逝去的繁华生活。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消遣要数佛罗里达的女人们泡在游泳池里打麻将度日的一幕,麻将—出自中国的设计漂洋过海成了老外的国民游戏。
如果说有什么时代,艺术极尽热烈繁盛 ,毕加索、Coco Chanel、达利共聚一堂,Josephine Baker轻吟浅唱,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此写下动人篇章,并引得Woody Allen和这季的一众设计师对其心驰神往,那非响彻爵士乐并泛着香槟色泡沫的1920年代莫属。在世界未来依然不明朗的2012,我们再一次追随着时尚的脚步回到这个近百年前的“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
对于和服的记忆,还停留在《艺妓回忆录》或是大河剧中?新生代的和服艺术家豆千代Mamechiyo就致力于以东西方结合、传统和现代交融的设计特色,令和服成为一个无界的、超越时空的、富于想象力的世界。
这个春夏,我们会见到许多女性穿着2 0年代风的衣裳, 那曾经是我很喜爱的一个风格:直身几何,所以不羁;但又充满装饰细节,所以刻意。这一季的 20年代风不知与我的喜爱相距多远或近(起码封面上Gucci的几套礼服令人不爱也难),因为“风格”在这个时候都只是拼贴(Pastiches)的一个符号。
阿扎纳维修用《艺术家》先后征服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等……而现在,则是奥斯卡。这部黑白无声电影所包含的传奇性在于:在一个声色犬马的3D电影时代,它以一种黑白无声片的形式爆冷蹿红;这是一位法国导演对好莱坞的一次神奇征服;这或将引发一场黑白无声电影的复古潮。
这场大战让工党内讧的苗头发酵成熊熊大火,无论结果是陆克文翻盘,还是吉拉德保位,又或是反对党渔翁得利,都如陆克文自己形容工党内部斗争时所说的,又是一场“权斗肥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