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27条查询结果

不二良

保持自己最真实的初衷,认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活出自己的STYLE。—不二良

他们眼中的公共艺术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馆长长谷川佑子认为,传统的公共艺术将从环境设计、建筑及景观补给上,延伸为增强地域性的功能,即从本地居民处获取养分,从而呈现更多元的本地文化与历史背景。

绘画的剧场第四幕•, FANTASY PAINTINGS

每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以及用不同形式流传至广的山精海怪、灵禽异兽、瑶草琪花,它构成了现实以外的另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个特殊世界里的生态万物以它们的道义照看凡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操纵凡人的命运,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如影随形。

Textile Interfaces 织物的问候

它可以被形容为墙上的挂毯,也可以称为来自森林的声音问候。德国女孩Svenja Keune的作品《Textile Interfaces》准确来说是一个纺织物与电子科技相结合的装置作品。

我的第一反应总是挥拳头

美国摄影师、电影导演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说得委婉一些—有些易怒。他曾经因为在打牌时开枪打伤别人的手臂,在牢狱中度过了19个月。2002年,因为“9•11”事件他和别人起了争执,把对方的鼻子打破了。哪怕不是真刀真枪地干架,他也是个棘手的人物。在诋毁他的人口中,他卑鄙而不择手段;而在欣赏他的人眼里,他是个杰出的艺术家,真实记录了混乱的美国社会中特定群体的生存状态。他最著名的电影《孩子们》(Kids),于1995年上映,该片表现了年轻人吸毒和滥交的内容。

Do somethingCreative 蓝创未来

当艺术超越了理性的束缚,当大众汽车展台也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会呈现怎样的视觉盛宴?正是由于大众汽车品牌一直畅游在艺术的长河中,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展台除了呈现给观众们简约、时尚、前沿的展台设计和布局,还力邀世界知名服装设计师Stephanie Franzius助阵展台。

那些天价艺术拍卖品的背后

2013年的拍卖市场,备受瞩目的无疑是年逾八旬的画家格哈德•里希特—去年仅一年,他的作品就实现了销售额2.989亿美元,成为“在世最贵的艺术家”。在这个用数字创造艺术的时代,过亿的成交量一方面记录印证了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思考:这些作品缘何天价,又是谁将天价之物收入囊中?

Jin Meyerson 我需要自我迷失

作为韩国出生的艺术家,Jin Meyerson从小被一个美国犹太籍家庭收养,在美国明尼苏达的郊区长大,在明尼亚波利斯艺术及设计学院修读,往后发展成全职艺术家。他分别在纽约、巴黎和首尔建立创作基地,现时在香港定居。他的作品超越了古典绘画和当代概念艺术的结合,在纽约Zach Feuer画廊的展览“高胆固醇瞬间”曾经引起不少轰动。他的艺术品曾于伦敦Saatchi画廊及法国顶级艺术画廊Galerie Perrotin展出。艺术家的最新个展在贝浩登画廊(香港)举办。

从富人天堂到伊斯兰庭院

阿联酋正立志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在迪拜和沙迦,两个相对开放、宽容的中东国家的城市,第六届迪拜艺术博览会和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于两周内陆续开幕。它们有禁忌:诞生在一个伊斯兰教世界,裸露、暴力和宗教亵渎是底线;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懂得如何在宗教与政治的夹缝中做智慧而有趣的批评。它们关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也警惕任何可能激怒保守的海湾地区观众的作品。它们的主张不谋而合,试图打破长久以来东方和西方的二元对立,重建一个全球视野。

向京 查小欣 艺术&文字no boarder

因为多年前与向京艺术作品的一次邂逅和对艺术的喜爱,更因为近年来拿起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查小欣带着对艺术家的崇敬再次走进向京的工作室。这次的向京剪掉蓄了多年的长发,在一个新的形象下,她除了孕育更多艺术表现形式外,更开始试图用文字将脑中的一切具象化。当查小欣拿起画笔,当向京拿起钢笔,艺术和文字浑然天成,成为一体。

WHAT'S UP 艺文动态

在当代艺术圈中,成为主流且备受关注的绝大部分是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极少数年轻艺术家能够幸运地被市场看好,并成为主推的对象。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还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只能在自我风格和客户需求的夹缝中寻找平衡点。“Stay hungry”,对前不久在台北“亚洲崛起跨界交想会”论坛中的艺术家而言,这句slogan所带来的共鸣并不亚于8年前Steve Jobs在Stanford演讲的那一刻。在这场亚洲崛起的声浪中,这一群最贴近世界信息的亚洲年轻艺术创作人,面对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态度。

王雁伶&胡子 艺术创作犹如农耕

王雁伶在看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时候几度落泪。在她的看片履历中,唯有《动物世界》这类关怀宇宙、生物的庞杂主题,才会触动其泪腺。倘若那时,胡子也在屏幕旁边也听到Rodriguez的歌声,想来也会掉她一地的鸡皮疙瘩,还夹带温润的泪水。喜欢Jim Jarmusch、David Lynch,喜欢PJ Harvey、Patti Smith,喜欢的艺术家、导演、摇滚歌手的名单很长,交集得数之不清。在东画廊开启的“合唱团”第三辑展厅中,两人的作品呈现出分明的感性与理性,念白中的经历、回溯、臆想、探视,好比同根开出的双生花。现在,这样独立、清澈的艺术家苗子正抬头仰望这座城市,他们的发声正在预示这个时代的音效。

THE SHAPE OF SOUND Yuri和他的声音实验室

“BOOM”是来自声音艺术家、电子音乐家、设计师Yuri Suzuki的可视化声音作品。Yuri Suzuki,1980年在日本东京出生。他的作品具有随身用品和生态系统音乐的特质。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音乐似乎已经脱离了实质而作为媒介的处方,比如CD或者iPhone数码设备的使用方式。Yuri由此创造了一种看似多此一举的物体,但是它又像一个诗意而荒谬的物质,它让我们直面“对于声音的感知似乎只需要听力”这个陷入狭隘认知的错误。

Dahn Vo沉默的共识

2012年,幸运之神一直眷顾着Dahn Vo。这位越裔丹麦观念艺术家,成为不久前宣布的Hugo Boss艺术奖得主,并为自己赢得了一座小巧的三角形奖杯、10万美元现金,以及一次在古根海姆举办个展的机会。1979年,Dahn Vo年仅4岁的时候,他的家人乘坐自制小船逃离战火中的南越,在海上被一艘丹麦邮轮救起,最终在丹麦定居。个人命运与历史事件的交融,让Dahn Vo的创作方式,更像是人类学家而非艺术家,他将古董手工艺品、个人回忆和家庭成员的手笔,融入到他的装置作品中。它们看上去像是喃喃的告白,却又仿佛有所隐瞒。

ART OF TRAVEL旅行的艺术

旅行和路易威登几乎同时诞生,继南京首展之后,路易威登“旅行的艺术”展览来到羊城广州,在广州太古汇商场中庭揭幕。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