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20条查询结果

Jin Meyerson 我需要自我迷失

作为韩国出生的艺术家,Jin Meyerson从小被一个美国犹太籍家庭收养,在美国明尼苏达的郊区长大,在明尼亚波利斯艺术及设计学院修读,往后发展成全职艺术家。他分别在纽约、巴黎和首尔建立创作基地,现时在香港定居。他的作品超越了古典绘画和当代概念艺术的结合,在纽约Zach Feuer画廊的展览“高胆固醇瞬间”曾经引起不少轰动。他的艺术品曾于伦敦Saatchi画廊及法国顶级艺术画廊Galerie Perrotin展出。艺术家的最新个展在贝浩登画廊(香港)举办。

从富人天堂到伊斯兰庭院

阿联酋正立志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在迪拜和沙迦,两个相对开放、宽容的中东国家的城市,第六届迪拜艺术博览会和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于两周内陆续开幕。它们有禁忌:诞生在一个伊斯兰教世界,裸露、暴力和宗教亵渎是底线;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懂得如何在宗教与政治的夹缝中做智慧而有趣的批评。它们关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动荡,也警惕任何可能激怒保守的海湾地区观众的作品。它们的主张不谋而合,试图打破长久以来东方和西方的二元对立,重建一个全球视野。

向京 查小欣 艺术&文字no boarder

因为多年前与向京艺术作品的一次邂逅和对艺术的喜爱,更因为近年来拿起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查小欣带着对艺术家的崇敬再次走进向京的工作室。这次的向京剪掉蓄了多年的长发,在一个新的形象下,她除了孕育更多艺术表现形式外,更开始试图用文字将脑中的一切具象化。当查小欣拿起画笔,当向京拿起钢笔,艺术和文字浑然天成,成为一体。

WHAT'S UP 艺文动态

在当代艺术圈中,成为主流且备受关注的绝大部分是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极少数年轻艺术家能够幸运地被市场看好,并成为主推的对象。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还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只能在自我风格和客户需求的夹缝中寻找平衡点。“Stay hungry”,对前不久在台北“亚洲崛起跨界交想会”论坛中的艺术家而言,这句slogan所带来的共鸣并不亚于8年前Steve Jobs在Stanford演讲的那一刻。在这场亚洲崛起的声浪中,这一群最贴近世界信息的亚洲年轻艺术创作人,面对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态度。

王雁伶&胡子 艺术创作犹如农耕

王雁伶在看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时候几度落泪。在她的看片履历中,唯有《动物世界》这类关怀宇宙、生物的庞杂主题,才会触动其泪腺。倘若那时,胡子也在屏幕旁边也听到Rodriguez的歌声,想来也会掉她一地的鸡皮疙瘩,还夹带温润的泪水。喜欢Jim Jarmusch、David Lynch,喜欢PJ Harvey、Patti Smith,喜欢的艺术家、导演、摇滚歌手的名单很长,交集得数之不清。在东画廊开启的“合唱团”第三辑展厅中,两人的作品呈现出分明的感性与理性,念白中的经历、回溯、臆想、探视,好比同根开出的双生花。现在,这样独立、清澈的艺术家苗子正抬头仰望这座城市,他们的发声正在预示这个时代的音效。

THE SHAPE OF SOUND Yuri和他的声音实验室

“BOOM”是来自声音艺术家、电子音乐家、设计师Yuri Suzuki的可视化声音作品。Yuri Suzuki,1980年在日本东京出生。他的作品具有随身用品和生态系统音乐的特质。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音乐似乎已经脱离了实质而作为媒介的处方,比如CD或者iPhone数码设备的使用方式。Yuri由此创造了一种看似多此一举的物体,但是它又像一个诗意而荒谬的物质,它让我们直面“对于声音的感知似乎只需要听力”这个陷入狭隘认知的错误。

Dahn Vo沉默的共识

2012年,幸运之神一直眷顾着Dahn Vo。这位越裔丹麦观念艺术家,成为不久前宣布的Hugo Boss艺术奖得主,并为自己赢得了一座小巧的三角形奖杯、10万美元现金,以及一次在古根海姆举办个展的机会。1979年,Dahn Vo年仅4岁的时候,他的家人乘坐自制小船逃离战火中的南越,在海上被一艘丹麦邮轮救起,最终在丹麦定居。个人命运与历史事件的交融,让Dahn Vo的创作方式,更像是人类学家而非艺术家,他将古董手工艺品、个人回忆和家庭成员的手笔,融入到他的装置作品中。它们看上去像是喃喃的告白,却又仿佛有所隐瞒。

ART OF TRAVEL旅行的艺术

旅行和路易威登几乎同时诞生,继南京首展之后,路易威登“旅行的艺术”展览来到羊城广州,在广州太古汇商场中庭揭幕。

慕尼黑:展览在城市中流动

提到慕尼黑,旧有印象会把我们引到“Hofbrauhaus”,中国人习惯称之为HB啤酒馆,在这里喝啤酒、吃肘子,同时欣赏巴伐利亚歌舞表演。有关这座城市的符号还包括工业城市的前身以及曾有显赫战绩的球队“拜仁慕尼黑”,但当我在这儿溜达一圈后,发现真正让这座城市流动起来的,不是这些传统标签,而是那些兴建多年的博物馆和其中不断更换的展览。

DESIGN NOW NEWS

艺术家巴勃罗•雷诺索因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及设计界颇具影响力。澳门壹号广场与澳门文华东方酒店即将在4月25日至7月14日带来巴勃罗的“活雕塑”展览。这是巴勃罗在中国地区举行的首次大型展览,将展出共计11套以木材及钢材制作的雕塑。

香港首届AAF: 未必“买得起”必定“看得起”

Affordable一词,书面翻译为“可以负担”,即通常所说的“买得起”。由港币1000元到10万元一件的艺术品是否人人买得起,则见仁见智。但以一场电影门票的价钱走进这个Affordable Art Fair,摸摸看看或是本地新晋、或是国际大师的作品,以咖啡小点相伴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万一缘分到觅得心头好,也没有太多繁文缛节,由大会负责帮你将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包裹妥帖,让你一手捧起回家......Affordable Art Fair中的艺术品,你不一定买得起,但用一张门票的价钱买一个与艺术之间对等的相处经历、品评经验,你买得起,也买得值。

NEED TO KNOW News

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Ronan & Erwan Bouroullec设计回顾展,追溯他们15年国际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其最新创作。设计师兄弟是Charlotte Perriand的狂热追随者,在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他们参照Perriand的模块组合风格,将展厅按家居精品和家具设计展现空间的无限可能。

NYC 1993 实验富豪,垃圾,无明星

纽约新美术馆目前正在举行的展览“纽约1993:实验富豪,垃圾,无明星(NYC 1993: Experimental Jet Set, Trash and No Star)”,没有提到代表1990年代初期特征的俱乐部文化、街头激进主义、公寓展览和地下艺术项目,却记录了许多年轻艺术家加入画廊体系、抛弃理论和激进主义、投入艺术市场洪流的时刻。所有作品都诞生于当代艺术市场的低迷时期,让人不由质疑一个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是不是当代艺术的最佳环境?

编织的想象

编织款式的衣物很容易就被赋予艺术成分和美妙的联想,穿它的女人总是那么个性鲜明,具有西西里艳阳下肆无忌惮的性感。就像是盛放在草篓和编织筐里的红苹果,鲜美多汁,还带着刚摘下来的露水。

绘画的剧场 第三幕•夕阳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美丽

科林伍德断言:真正的艺术都是表现性艺术。要表达的东西不是眼睛看见的,而是灵魂感受的。表面上看,表现性艺术都具有变形的特征。但是,更重 要的是弄清楚变形的目的。艺术的目的,是对不可表达的表达,是对不可认知的探测,总是指向某种超越性的存在。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