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落幕的“迪拜设计日”上,Vessel Gallery展出了由Odd Matter工作室设计的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新照明系列。
3月,巴黎时装周Dior大秀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在莱佛士皇家蒙索酒店房间正式见到赵薇。
波普大师Andy Warhol无疑是对时装设计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说到时装界的logo化话题时不禁在脑中浮现他的作品。他成功地将自己的创作与风格标志化,他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贴满logo的产品来创作新的装置,提出对物质主义的反讽思考。
数年前,为策划Olafur Eliasson中国行纪念收藏册,我走进了一片超自然、科幻色彩的云雾之中。北京UCCA巨大的正厅为了Eliasson 的展览“感觉即真实”被转变成一处迷蒙的“太虚幻境”,红色、橙色、黄色的气流不停变换,过渡到绿色、蓝色与深沉的紫色。在这浓重的迷雾中摸索前行,你几乎看不清自己的手;然而还有另一重体验,地板先是缓缓向上倾斜,然后突然猛烈抬升,让你失去平衡。Eliasson首先模糊了我们的感官,实际上却使我们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
3月于纽约开幕的两场艺术盛会—拥有百年历史的军械库艺术博览会和素有“美国当代艺术风向标”之称的惠特尼双年展—在同一周内相继举行。军械库的中国焦点和惠特尼的美国本土艺术家,于有意无意间搭起了对台。
本年度的军械库艺术展于2014年3月6日至9日举行,有来自29个国家的200家画廊参加,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多达5000多万。“焦点:中国”展区吸引了全纽约的中国艺术爱好者。尽管中国艺术的支持者分裂成不同阵营,军械库艺术展的“焦点:中国”展区是纽约人了解北京和上海艺术界最新情况的极佳途径。
如同希区柯克对阶梯赤裸的迷恋,旋梯引诱了一次次惊悚事件的发生。当长裙的褶皱在光影中轻拂,慢慢扫向那未知的一刻,也令剧情越发扑朔迷离。这是一场悬疑的华服盛宴,在阶梯明暗光线的交错里,真相不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设计也没有完全糟糕的设计,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蛇形画廊邀请意大利设计师Martino Gamper担任客席策展人,举办该画廊历史上第二个大型设计展“Design is a State of Mind”。
Delvaux 2014秋冬系列是纯洁、感性、精致的代名词。受到北极、雪景和北极光的启发,Delvaux在本季首次引入白色树脂扣来装饰Le Brillant系列,令新系列整体造型和边缘更为圆润。
多数时装品牌和艺术家仍在沿用秀后专访或近距离resee的方式去进一步阐述作品,但对于时装设计师Dries Van Noten来说,他认为借由灵感拼贴更能说明创作的过程。
来自德国的年轻设计师Yvonne Fehling和Jennie Peiz热衷于把司空见惯的日常物品略加改动,让它们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美妆行业的大步发展,百货公司简单的柜台陈列,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成熟起来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于是,丰富诱人的“一站式美容服务”开始大大改变美妆品牌的零售业态。
公众对于艺术和艺术市场的认知是怎样的?对艺术品优劣的判断由谁来左右?艺术或艺术家之间的距离又会怎样影响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在上海时,我走访了与世界顶级画廊Hauser&Wirth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张恩利的工作室,意识到艺术作品不是快速消费,要用心驻足和感受。正如艺术家要用上年月创造,用沉实的功底,画出最平常的东西,却又能深深地感动人心。
青年艺术家唐狄鑫的行为作品基于强烈的个人经验和荒诞色彩,常常随机发生于社会及环境的现场。在他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中,他与一个语言不通、几乎无法交流的陌生人,共同完成了艺术创作,探索了语言的边界和身体的开始。
陆海又称“孤竹君”,学习古琴20余年,曾师从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传承人徐晓英,并先后得到龚一、章华英、朱默涵等古琴界大师指点。《周末画报》在杭州采访了陆海,与他聊起学习并收集古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