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18条查询结果

纽约行为艺术双年展

第六届行为艺术双年展(Performa 15)近日于纽约拉开帷幕,开启了为期22天的现场艺术盛会。自2005年创办起,这场全球最重要的行为艺术双年展就以每年不同的主题试图将行为表演艺术的当代性置于其历史性中呈现。

24小时版歌剧:瓦格纳的晚秋盛宴

瓦格纳历时26年完成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由一群满腔热血的德奥音乐家以24小时音乐会版歌剧的形式呈现。爱情与仇恨,权力与反抗,救赎与自由,以及英雄的悲壮情怀,在已到晚年的瓦格纳娴熟的笔下浑然谱成气壮山河的音乐画卷。

安迪·沃霍尔的大银幕世界

安迪·沃霍尔是众所周知的“波普艺术大师”,但除此之外,他还是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的造星者和和先锋的地下电影人。10月30日在多伦多电影节电影放映机构Bell Lightbox开幕的展览“安迪·沃霍尔:银幕明星”( Andy Warhol: Stars of the Silver Screen)以一系列电影、摄影等作品展现安迪·沃霍尔的大银幕世界,探讨了他的名流文化情结和其独特的电影理念。

海外华人艺术家,正在被重新发现

海外华人现代艺术正在被重新发现: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潮流在纽约开始被波普、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所冲击的华人艺术家刁德谦的回顾展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同样在北京,生于台湾的艺术家林寿宇的作品在刚刚过去的木木美术馆馆藏展览中展出。而在巴黎,古巴裔华人艺术家林飞龙的大型个展正在蓬皮杜中心举办。这些从事现代艺术创作的华人艺术家对于身份、标签及其所经历的现代艺术潮流等等都曾作出各不相同的反应。

无聊现实外的精神“飞地”

把人物变成精神上的一片“飞地”,决定了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在《似是都柏林》中的写作策略。主人公里瓦在现实与意象世界之间急转切换,把宅居的方寸之所变成想象的“飞地”,让现实、虚拟、过去、当下交汇。在常人看来,里瓦的这一切都是那么“不正常”,可是这些“不正常”栽植上比喻和联想,便已刻下高度神秘的字符和密码。

重要的是艺术家和作品

1980年,谢德庆在纽约开始了他的“一年行为表演”。在整整一年里每小时打一次卡— 这要求严格的遵守和持久的毅力,以及巨大的专注与努力。而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的“发光体”项目对中国艺术坚持不懈的批评,堪比谢德庆的英勇表现。

WORLD NOTICE 2015-10-31

于伦敦举办的第七届餐厅酒吧设计大奖赛由多位主厨、酒店业者、设计师、编辑和时尚领军人物组成,他们参考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860多份意见,列入大奖赛评选范围的餐饮空间除了传统的餐厅酒吧外,也包括船舶、机场、博物馆、流动餐车、游击店等用餐地点。

车轮上的先锋艺术乌托邦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飞跃,不仅会促使工业生产的长足进步,亦会带来艺术创作的巨大变革。而当今数码时代所特有的敏感性、综合性和互动性,又使得这两者水乳交融、无间相生。

Co-Workers艺术家网络

27岁的法国插画师麦克森•亨利(Maxence Henry)是插画师组织“白色墨水”(L’Encre Blanche)的成员,这个小团体的线下交流非常频繁,他们一起组织比赛和艺术节,比如:主题是为成人和孩子设计万圣节卡片。他们还通过集资的方式创作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连环画作品《白内障》(Katarakt)。

Gucci“已然 / 未然”(No Longer / Not Yet)跨界艺术展揭幕

“当我在Gucci展开全面工作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打破了过去的一切,然后开始一些新的东西。”——Gucci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

赵晋IM SOLO一起进林子

上小学时,我家搬到了郊区,附近有一片荒芜的树林。每晚放学路过,我们就编故事吓唬身边的小伙伴。有说林子里住着吃人老太婆的,有说树枝上挂着吊死鬼的,还有说里面有一片黑暗沼泽,陷进去就出不来了的。我想呀,他们会不会从地球另一端掉出来呢。

Picking Up The Pieces临时建筑中的社会实验

本月初,第¬届特纳奖入围作品展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电车艺术空间开幕。在提名艺术家中,由位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青年团体“Assemble”尤其引人注目。Assemble对临时建筑工地作为民主空间的概念很感兴趣,本次入围的作品是该团体为一个利物浦社区所做的改造项目,进一步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当代艺术范畴。《周末画报》在Assemble的伦敦工作室Sugarhouse对小组成员进行了采访。

JULIE DE LIBRAN美不是偶然,而是反射

Sonia Rykiel,这个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为时装界带来新的面料思考的品牌从2015春夏季开始,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在新任艺术总监Julie de Libran的带领下,三季过后让人看到Sonia Rykiel的设计在面料上呈现出更丰富和自由的变化,品牌突破了针织品牌的标签,仿佛那个从1970年代走来依然洋溢着自由精神的当代女孩正复苏活跃起来。而这正是对1970年代情有独钟的Julie deLibran想要为她挚爱的Sonia Rykiel带来的新面貌。

ART FORLOVE大师镜头下的羽绒艺术

羽绒服在本季秋冬攀上了一个新的流行高度,而羽绒服世家Moncler更是在新季纽约时装周开秀之际,将羽绒服与艺术通过30余位摄影巨匠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这场“ART FOR LOVE”摄影展不仅让人看到羽绒服大大超越功能性的那一面,更让人可以一口气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展馆内欣赏到当今时尚界最举足轻重的摄影大师们的作品,而最重要的是这场展览以爱为名,真正的目的是为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amfAR)募集善款。

罗马的裁缝艺术:Panetta Tailor工作室2.0

在罗马的手工艺传统圈子里,专注男装定制的Panetta Tailor仍是这个城市首屈一指的工作室之一。Panetta工作室的创始人Sarto Vito Panetta大师出生于意大利卢卡尼亚的罗卡诺瓦,并在Fratelli Damiano及Giuseppe Fortunato大师的裁缝店中成长。1947年Vito Panetta前往那不勒斯修读课程以提升自己的技巧。他的老师是Mestro Schiraldi。1949年,他回到罗卡诺瓦,借助他接受的教育和启发性的早期经历,他开设了自己的一家男装裁缝店。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