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数字化全面覆盖的今天,我们很难公允地预测这是进步还是一种毁灭。
继承和发扬一直是文化和艺术的永恒主题。
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追求的永远是一种“挣脱”的状态,改变在时时刻刻。在传统面料的运用和设计上,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创造力。正如这次EIN品牌对“羽绒”这瓶老酒的重新打造,艺术创作展览结合新品,让人眼前一亮。
HAFF创办之初,33岁的Gerben就担任这个荷兰唯一大型动画电影节的总监,为了钟爱的动画艺术事业,他身兼了不少重要职务。他再一次来到中国,并且将他钟爱的中国艺术家推向了国际市场。
早前,英国当代艺术家 Damien Hirst 抱着他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一个镶满钻石的婴儿头骨倒模《For Heaven’s Sake》来香港做展览,场上前来参观的都是从内地访港的朋友;而这个《Made in Britain》的展览一开始,已吸引了内地各大小媒体前来采访报道。由此可见,全球最具潜力的艺术市场非常渴求了解和窥探得到广泛的关注。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橐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到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这回说的是,尽管迟来多时,但中国的变形金刚迷们终于还是将《变形金刚:月黑之时》(Transformers:Dark Of The Moon)盼来了……
7月20日,伟大的德裔英国艺术家卢西安• 弗洛伊德(1922年12月8日~2011年7月20日)在自己伦敦的家中去世了,他的死讯由其好友、艺术交易商威廉姆• 雅克韦拉(William Acquavella)发布,他痛悼:“20 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离开了。”弗洛伊德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国宝级的表现主义画家……
女友 Ambra Medda于2005年12月推出了迈阿密设计展,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同步举行。Robins说:“我们相信迈阿密设计展的登场迎合了一股全球性潮流,即人们对于收藏设计作品不断攀升的兴趣,以及对同类展览活动的热切渴望。”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外墙上悬挂着“Treasures of Vacheron Constantin”展览的巨幅海报,这是一场探索时间的旅程,也是一次博物馆与制表品牌合作的完美范例。我们也借此采访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馆长李楚琳女士,与她一同走进这场时计展览,走进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从18岁到26岁用8年的时间在苏黎世接受完整的摄影教育,随后以他独特的勇敢无畏,幽默和奇怪的挑衅艺术逐渐闻名于世。然而,Olaf Breuning的作品于我而言并不容易去说明,总是在会心一笑后不想思考太多。他那些对画面极尽复杂的处理方式与最终释放的奇妙效果形成冲突,仿佛复杂的手法不一定只为严肃的题材服务。
20载历史的“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已在全球范围内表彰了百余位杰出的艺术赞助人。每年6月,颁奖盛典同时在欧洲、亚洲和美国举行,通过奖励推动、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杰出人士,来进一步唤醒国际社会对艺术事业的支持。
去年,比利时知名内衣品牌Marie Jo L'Aventure的设计总监Fabienne Dewulf就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和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合作。
从展出的近20幅油画作品,不难看出,作者试图越过简单的颠倒黑白的思维,以更具想象力和暗示性的视觉方式,探索自我意识与他者形象之间的界限及微妙的关系。
作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核心人物,张培力参与筹建了“池社”等团体,是“理性绘画”学派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88年,他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然后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和电子艺术的创作中。2001年开始,张培力到中国美术学院筹建新媒体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负责跨媒体学院具体媒介工作室。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微型艺术(Miniature Art)起源于18世纪初的德国,本来只属于皇室和贵族的专享游戏,后来却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规矩及传统。在国外,微型艺术被视作保留历史古物原貌的方式和工具。而在保育议题渐热的今天,它却成为还原旧日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和手段。近日,一群香港微型艺术创作者,凭着一篮记忆和一双巧手,将一个又一个渐渐消失的集体回忆之地“微微”还原,唐楼、大押、凉茶铺、天台铁皮屋……让大家用眼睛重游故地。这个在太古城中心中庭展出的展览“怀旧香港情”,看上去不过是小小的怀旧情愫,实际却在诉说着日益紧迫的保育诉求。而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只要你对城市充满了爱,每个人都可以用细微热情化身巧手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