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封面故事 > 热点 > 德国罕见批评以色列,“加沙行动已超反恐界限”

德国罕见批评以色列,“加沙行动已超反恐界限”

摘要: “以色列不能做盟友无法接受的事”

iWeekly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ederich Merz)5月26日针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袭击,罕见地发表了批评。这是自2023年10月以来,德国领导人首次明确地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非人道行为。默茨表示,以色列对平民所造成的伤害程度已无法再以打击哈马斯恐怖主义为由加以辩解。此前,德国政府出于历史和现实政治原因一直难以对以色列采取强硬姿态,在以色列对加沙暴行的问题上,始终被认为谴责力度不够,甚至存在支持以方暴行的嫌疑。默茨此番表态被认为是德国态度的转变。这也是欧洲近半个月对于以色列态度转变过程中标志性的时刻。不过,默茨同时也强调了德国与以色列的伙伴关系,只是他也警告称,“以色列政府不能做出连它最好的朋友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罕见的批评

5月26日在接受德国WDR电视台采访时,默茨表示:“当越过了界限,真正违反了国际人道法时,德国也好,德国总理也好,都必须对此发表意见。”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以来,德国一直坚定支持以色列自卫的权利。然而,德国政府官员近段时间来日益强调,以色列在应对哈马斯袭击时必须遵守国际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仍避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行动作出公开批评。而默茨发表对以色列的严厉批评是在他戏剧性地当选总统3周之后。默茨在采访中说:“坦率地说,我已经不明白以色列军队目前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到底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

默茨在WDR电视台发表批评言论后,德国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在同一天也表示,随着以色列在加沙加大军事行动力度,柏林计划对以色列施加更多政治压力。克林贝尔是德国执政联盟中社会民主党的主席。他在会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斯特凡·塞若内(Stéphane Séjourné)后发表了上述言论。克林贝尔支持了默茨的表态,并补充说:“执政联盟内部已经就此达成一致,我们将采取行动,这是正确的做法。”根据克林贝尔的说法,德国政府内部将就进一步措施进行共同讨论。当被问及某政党提出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的要求时,他拒绝发表评论。

截至发稿,以色列政府并未直接回应默茨及其政府官员对于以色列在加沙袭击的批评。不过在5月26日清晨,以色列对加沙法赫米·贾尔贾维学校(Fahmi Al-Jarjawi)发动空袭,该校是流离失所者的避难所。据民防机构发言人马哈茂德·巴萨尔(Mahmud Bassal)称,袭击造成“至少33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其中多数为儿童”。以色列军方表示,他们“袭击了哈马斯与伊斯兰圣战组织(Islamic Jihad)在该地区设立的指挥控制中心中的关键恐怖分子”,并补充说“已采取多项措施以降低平民受害风险”。

“国家理性”与现实政治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访问以色列,并明确表示:“德国的历史和我们从大屠杀中继承而来的责任,使我们有义务捍卫以色列国家的生存与安全。” 以色列的安全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家理性”(Staatsräson)。德国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理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正如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研究助理教授莱昂德罗斯·费舍(Leandros Fischer)在2019年发表于《巴勒斯坦研究杂志》(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中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近年来,这种关系在德国政界几乎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这种关系的推动力来自德国所感受到的“特殊责任”——对“犹太人民、以色列国家以及打击反犹主义的责任”,因为德国对大屠杀负有历史责任。这不仅体现在德国为防止纳粹德国美化、大屠杀否认以及反犹仇恨言论所制定的严格刑法中,也体现在其政治领导人的话语中。德国中右翼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政客卡琳·普里恩(Karin Prien)表示:“我们身处德国,这个几乎消灭了欧洲犹太教的国家。奥斯威辛解放80年后,我们仍肩负着一项特殊责任——站出来反对反犹主义。”这种历史责任感与国家理性使德国很难对以色列做出有效的批评。

与此同时,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近年来也在极力通过降低这种历史责任感,来复活被挡在防火墙外的纳粹意识形态。这为德国无法直接批评以色列提供了现实政治意义。去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访问柏林时声称,德国过于沉浸于历史的悔恨,无法理解中东的现实。这一观点为AfD崛起提供了助力。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政治记者约尔格·劳(Jörg Lau)分析认为,该党在民调中迅速上升,部分原因就是其拒绝德国的“记忆文化”,称其为“纯粹的负罪崇拜”(Schuldkult)。

历史责任感、国家理性以及极右翼政党的崛起,使得“批评以色列“在德国政治中变成一个非常敏感的议题。这也使得默茨对于以色列的直接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过默茨在5月26日采访中也强调,出于“历史原因”,德国在批评以色列时始终会比其一些欧洲伙伴更为谨慎。

“人类的开放性伤口”

默茨所指的其实是近半个月以来,欧洲国家对于以色列态度的转变。上周末在西班牙举行的欧洲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会议呼吁结束这场“非人道的”、“毫无意义的”战争。西班牙外交部长何塞·曼努埃尔·阿尔瓦雷斯(Jose Manuel Albares)就在默茨发表批评前一日还在呼吁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他还敦促让人道援助“大规模、不设条件、无限制地进入加沙,不应由以色列控制”,并称该地是“人类的开放性伤口”。

与此同时,荷兰本月也正在推动欧盟重新审议对以色列关系。荷兰外交部长卡斯帕·费尔德坎普(Caspar Veldkamp)对以色列阻止食物和援助进入加沙表示关切,同时指出,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有意加剧战争,一些以色列内阁部长甚至建议应占领该地区。费尔德坎普在华沙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表示,荷兰正在“划下界线”,因为“加沙地带的局势令人绝望,是一场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危机”。他还指出,荷兰坚持要求对欧盟与以色列之间管控贸易关系的协议进行审查。

英国、法国和加拿大也在一周前警告以色列:若其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继续“恶化”,将采取“具体行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一同呼吁以色列政府“停止军事行动”,并“立即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同时他们三人还呼吁哈马斯立即释放在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南部发动“令人发指的袭击”时劫持的剩余人质。

西方国家对于以色列立场的转变,也成为此次德国总理默茨历史性发言的重要语境。默茨计划本周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通话,告诉他“不要做得太过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