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0后青年艺术家程婷婷来说,武汉的当代艺术指南更像是关于当代艺术的田野笔记,聚焦于武汉的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及市民社会, 希望通过挖掘野蛮的城市空间与艺术生态穿插特色景点,结合市井文化,来推广在疫情全球化蔓延的趋势下艺术功能将何以疗愈,何去何从。程婷婷的艺术作品探索象形传递的意识形态,讨论其在时间迁移下不断在渐变的解说。《程婷婷:低烧》展览是在武汉的一座野山上举办,很能体现武汉当代艺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野蛮的生命力。跟随她的艺术视野,开启一段不被人熟知的文艺江城之旅。
程婷婷
新生代艺术家,目前工作与生活于武汉。她探索象形传递的意识形态,讨论其在时间迁移下不断在渐变的解说。作品从基于特定地域文化背景的前提出发,归于对异地文化传承表达的对比。她的作品在文明的失落的阴影轮廓下,进行形式与材质的重组表述,而叙述方式常常是关乎于媚俗的、幻想的、创伤性的。
新旧混合的钢铁方舟
张之洞博物馆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169号
在武汉一天的开始是过早运动,热干面便是武汉早餐中的硬核。一碗面的能量足以支撑一上午的看展消耗了。不过面馆的环境倒是不太让人舒适,没有精致的器物装饰,更不指望能有安静清闲的氛围。也许这就是武汉的性格。坐上的士沿琴台大道下行,穿过万科大楼的红砖长廊,从落地窗里就可以看到远处汉阳钢厂竖起的烟囱,四周还散落着一些锈迹斑斑的铸造机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汉口开埠,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被视为中国近代的觉醒。为了纪念他的功勋,建筑师在全钢结构上借鉴古典建筑中的飞檐翘角,并融入水的元素而设计出了异形方舟的建筑形象。在其常设展览中,汉阳兵工厂造的步枪、褪色的钱币手迹等物品都真实地反映近代化的历史风貌和城市崛起。声音、影像、书籍等媒介都在精心地复原并以回望历史的方式碰撞当下和未来。
欧风美雨之震荡
江汉关博物馆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沿江大道129号
十九世纪,西方各国设馆、建港、传教等使汉口呈现出一派带有殖民色彩的大都会。江汉关博物馆就是为了纪念武汉从曾经的军事要塞发展成今天的新型格局而建立的。时值秋分时节,烟雨笼罩,古典范式的钟楼建筑静静矗立。博物馆里是精心复原的汉口海关的场景,逼真程度足以让人置身于时光穿越之中……窗外长江映入眼帘,驳船密集地遮住了水面,柏油大路上已然看不见曾经西洋人和中国人匆忙行走和交谈的场景。从江汉关码头乘船不到半小时就可以抵达武昌江滩,登舷梯望见汪洋恣肆,贯穿南北的长江,起伏悸动的心境使我想起周韶华先生的长江之旅。芥川龙之介曾形容长江水是一种接近于锈色的黄,由于远处无边无际的江面反射着天空的碧蓝,所以看起来像是钢铁铸就的刀剑般的颜色,像越王勾践剑。
展现地缘个性的民办机构
合美术馆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
合美术馆是有代表性的民营美术馆。纯白的建筑表面意味着极简主义的美学。近年来美术馆强调艺术家个案研究的同时也一直在扶持艺术创新的力量。杉美术馆是位于东湖之滨的刚刚创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出美术馆穿过东湖梅园,便能看到美人谷和放鹤亭。沿着湖径直走去, 还能看到小白长须,在其入口的石阶上或许还张贴着幽默的图像告示。自行车骑行队伍通常会突然从远处急速驶来,朝着不知所措的行人喊:别动!而后飞快地从行人身边闪过,消失得无影无踪。东湖雕塑公园算得上是东湖的一道当代景点了,艺术家何岸的LED装置作品安置在此,他的作品用语言修辞作为城市历史的个人情绪。
闹市社区里的实验基地
RS_PROJECTS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大夹社区819室
RS_PROJECTS是由程然与沈乾石在2013年创立的自由策展组织,以往展览场地灵活。经过几年的实践后他们决定搬到满春街社区并延续以往的策展风格。2017年4月,我有幸能与他们的团队合作,一起完成了一次在喻家山上的夜晚户外活动—《低烧》。喻家山的树林背靠华科,是中心城区最高峰。山上有瑜珈草堂、熏风亭、不鸣不飞亭、凤飞台等景观。山风是不起眼又很厉害的东西,忽高忽低,冷热掺杂,听说总住在城里的人进到山, 受了风就会“皮烫”。这也正是低烧展览的命名由来。登山远望,橘色的明月悬挂,像黑夜里的明珠,眼前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品错落,宛如祭坛。
混杂动力区
K11艺术村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355号
总的来说,武汉是一个杂糅在精致和野生之间的城市。在这里,听桥,看钟,吃鱼,还有分不清的武汉三镇。近年来新起的江城“四镇”光谷可以说是市内最拥挤的交通枢纽 ,这里的大学生数目多如繁星。七色“星河”雕塑是人潮涌动的光谷最贴切的象征。K11艺术村便位于拥挤的关山大道上,光谷特殊的氛围影响着它的展览趣味。在经历了半年疫情之后,美术馆的运作也在缓慢中步入正轨。目前正在进行造浪艺术计划,入驻本地艺术品牌,推广试验性艺术项目等。
本土画廊和非营利空间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16号恒大首府18栋
剩余空间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宏图大道8号武汉客厅F栋慕金文岸二层
成立于2003年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是中部城市武汉第一个当代艺术机构,初期一直致力于展览、收藏、研究、出版等,其中出版包括《美术文献》在内的媒体以及生产画册,收藏整理当代艺术作品及资料。我曾经在大学时期参加过他们的“自由活动—青年艺术家项目”。剩余空间是武汉唯一一家以非营利为宗旨的先锋艺术机构。致力于国内外最前沿的艺术实践与推广。在创始人眭群女士的苦心经营下,五年来为公众提供专业丰富的展览及公共教育项目。因此也堪称华中地区与国际艺术同步互动的平台。
边缘化的野蛮生命力
栗庙志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栗庙路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
近年来,“大武汉”仍然在混乱和无序中不断向周边扩建,湖北美术学院也从市中心的中山路迁址到郊区。几年前的新校区近乎荒芜,到处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村民的噪音。但这也注定将会诞生美院的朋克精神 ,比如咔CD乐队。他们创作手段猎奇,尽力消解艺术和生活,戳穿当今艺术圈内所谓“专家教授”的伪艺术画皮,揭示艺术是人人可以参与的,只要你直指内心、真实面对生活。成员周璋曾经在校门上用油漆写下“我把夜晚的叹息都献给了你”的字句,13个小时后字被保安擦去。有意思的是字的轮廓却留了下来。艺术家把平庸乏味的生活散文解构成了诗歌,但也许诗意在粗糙的现实中也只有一声叹息的长度。
在移动中集结的协作派对
塔
地址:曾经放置在解放大道634号新世界百货旁
协作派对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跨媒介年轻团体。他们专注于交互、设计、现场表演的探索与实践,在作品“塔的故事”中,塔象征着城市中渴望聚拢与饱含希望的精神。白天,塔折射城市的天光云影;夜间,塔透露游弋的光线,缓慢“挥发”出的鲜艳颜色在城市中心的上空笼罩、变幻,使观众能直接看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心情。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武汉在中部崛起的策略中也一直在建设自己的文化艺术系谱和市井生活。而历史上作为近代化进程中被殖民的据点,如今又置身病毒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弥漫尘垢的空气中混合着泛滥的噪音,记忆的整体,欲望的集合,民间符号的历史,犹如空间中雄浑的和声,最终沉淀为无声的城市日记。
编辑-YAO 撰文-程婷婷 文字整理-SJ 部分摄影-刘文彬 设计-木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