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艺术创作”相关文章

越过透明的存在

玻璃,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一直有着一席之地。近代作为一种带有巨大商业价值的珍稀技艺,为大众所知的是闻名遐迩的威尼斯彩色玻璃制造业。而在当下,玻璃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器物”与“装饰品”,经过艺术家的创作,这种纯净而脆弱的介质呈现出既充满不确定性又具有无限可能的迷人特性。

做艺术家就像玩跳伞

胡为一直到大学阶段才真正有了成为艺术家的意识,这个年龄不算早也不算晚。90年代出生的他,对艺术媒介的选择更为多样,而胡为一从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他的创作贯穿生活的细枝末节。对于艺术道路,他更相信缓慢生长、自然发生的状态,带着充分的素材和思考准备,迎接灵感与现实擦枪走火的一刻。

它是时尚向艺术的致敬

Jean-Michel Othoniel最知名的作品是他通过弯曲的玻璃珠串制作而成的一系列雕塑,体积庞大且细节精湛。上世纪90年代,这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因为着迷于玻璃反射和翻转的特点,开始用这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伤脑筋的缪斯

真是伤脑筋。因为缪斯。似乎所有有关于创造的工作,缪斯都像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仿佛她出现,一切迎刃而解;她死活不来,顿时陷入僵局——打开这个word 文档已经半小时了,可是一个字也没写出来,显然被缪斯嫌弃了,完全不考虑前来拜访一下……

海的艺术

海,是艺术创作延绵的灵感,它潮起潮落、亦动亦静,犹如情感的波动与抒发。泰戈尔说:“ 生命如横越的大海,我们相聚在一条小船上。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艺术家用摄影,装置,绘画表达对海的眷恋;建筑师在海边盖起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艺术与自然总能在某个节点美妙结合,然后给予酣畅淋漓的和谐旋律。

张铁志: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摇滚乐最迷人也最残酷的部分,或许就是在艺术创作的自主性,和大众商业市场之间的永恒拉扯吧,尤其是,如果这个主角是一个悲剧性的主角。

林科:像我一样

上海BANK画廊总监Mathieu Borysevicz描述林科于BANK新空间进行的展览“Like Me”为“如此地荒诞,以至于这次展览很有效地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人类状况”—的确,此次展览从主题到作品形式均给人一种不可置信感,以至于观众心中那些永恒的艺术问题被这样的一个问题代替:“你是认真的吗?”

城市中温暖的柔光

如同她的In Coffee一样,店主茵茵也是一个浑身散发温暖的姑娘。她一开口讲话,温柔的语调和坚毅的眼神却同时传递,让人不禁心生好奇,面前这个个子小小的短发女孩为什么会有个大大的咖啡梦想。

时尚“艺”行

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追求的永远是一种“挣脱”的状态,改变在时时刻刻。在传统面料的运用和设计上,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创造力。正如这次EIN品牌对“羽绒”这瓶老酒的重新打造,艺术创作展览结合新品,让人眼前一亮。

绘形绘影

小孩子总是活泼好动,言语尚不丰富的他们更喜欢涂涂画画,或许这正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那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常常是充满童真趣味。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