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画家”相关文章

望向霍克尼的窗外

画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对于风景的喜好众人皆知,早年他画了大量的树木、田野、家乡的风光;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从来不拒绝新鲜事物的霍克尼,尝试使用ipad 和iphone创作,他认为将人的手工带到了屏幕面前的行为,反而是让绘画“ 起死回生”。

自我雕琢的常玉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这样一位画家:生于四川,年轻时赴法国追逐艺术之路,常年以来默默无闻,最终因意外逝于异乡,直到五十多年以后才开始受到国内艺术界的关注与追捧,被人称为东方的马蒂斯、东方的莫迪尼阿尼。他的作品拍卖成交价破亿元。他就是常玉。

The Fern Monologues画家与文竹

柴一茗的彩墨画风格传统又新奇,远观好似传统水墨画,近看才发现画中使用的多种媒介。这则画家与文竹的故事也同样诙谐幽默,分别从画家和文竹的角度进行同一个叙事。倔强生长的文竹和悉心照料它的画家在情感上合二为一。

绘画的剧场UKIYOE第八幕•拒绝长大

灯亮了,黄峻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几乎是一个奇迹,也酷似一个梦,是一大群婴儿和一大群小孩从黑暗中奔涌出来,潮水般地簇拥着他,带他探访人类世界的初期生命,一个清新动人的散发着阳光香味的领地。

“渣”男艺术家的梦想与现实

提起梁硕,艺术圈里的人都还会首先想到他的毕业创作“城市农民”的那道光环,即便是十几年后的今天来看,在已流行得烂俗不堪的农民工主题创作里,梁硕的那套雕塑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本性“不安”的梁硕早早就偏离了那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自觉自愿并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边缘化了。即使在特立独行的当代艺术语境里面,梁硕“玩”得也太过于超前,不仅让批评家难以解读,视觉上也彻底背离审美,自甘堕落为一个不讨好的“玩票者”。唯一让朋友们略感欣慰的是,梁硕最近画了一批小国画颇为叫座。大家都觉得:他可能终于有点儿回神了……

在边缘重提身份

肖像画,作为一种已经在数码时代被边缘化的艺术如今再次被提起。继北京今日美术馆首展后,“面对面:肖像与身份”来到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在Cees Hendrikse和Sabine Wang两位策展人的带领下,这次四位还在布上画画的奇怪艺术家组合进行纯架上的展览,即使称不上新鲜事儿,倒也还算稀奇。展览以人物肖像作品向公众发问,既然边缘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为何有人还要画人物肖像?在当今中国语境下的这种“身份”重要吗?

Zao Wou-ki 跨文化的身影

赵无极4月9日在瑞士莱蒙湖畔病逝,享年93岁。消息传来,我开始想,谁能为这位阔别中国35年的艺术大师立传?我想到了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油画家肖峰先生。肖老先生住在杭州,青年时代,赵无极在杭州艺专结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在北山路居住了6年。

Arctic一个画家的北极之旅

“当我们的手指和各种技术,诸如iPad、iPhone等联系在一起,媒体以各种形式叫嚷着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时候,人正在失去自立的能力,失去欣赏真正的美丽的能力,失去了感受平和、安静与敬畏的能量。这导致了壮观的贬值。”

朱哲琴 王璜生 “准业余”音乐人与“准业余”画家

两位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虽然见面次数不多,且身处不同领域,但几乎每次见面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些谈话也总绕不开艺术。

Karen Kilimnik 少年梦想

在我眼里,Kilimnik女士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是当代艺术里一段奇异俗气的附加表达。我不会浪费时间拿她与明星艺术家比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私人幻想存在于意识的上游。Kilimnik女士,我想向你说一声“真棒”!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到格林威治走走,看看这一切组合起来有多么精彩。

Fred Kleinberg 艺术是所有邂逅的叠加

既然有“游吟诗人”的存在,那么弗莱德•科莱伯格就是“游绘画家”,曾先后在纽约、罗马、莫斯科等地做驻场艺术家,形成在印度庞蒂舍丽和巴黎间“双城生活”的格局。

丁乙:艺术是一种信仰

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与爱玛仕合作的首位中国艺术家。2011年12月10日至2012年1月27日于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丁乙的个展,收录1986年至今的65件作品,从“十示”系列绘画的历史性回顾中可领略其集“极简”与“极多”为一体的独特画风。

一个女画家的自由自在

5月底,女画家张春旸的画展《爰笑爰语—张春旸作品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示了她自2005~2011年间创作的油画、水彩和装置等代表作品。张春旸被誉为当代中国少数坚持以典型的现代表现主义方式进行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将“个人世界”作为表现的重要主体。有趣的是,她的画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具有明显差异,正如艺术评论家黄专所说:她的所有绘画几乎都有着某种自传性质,因此,通过一个画展,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画家的内心变迁,何况这是一个“永远站在两个时代边缘的人”。

乔治•康多与暂被忽略的1980年代艺术明星

不久前,我前往巴黎现代美术馆(Musee d'Ar tModerne)举行的精彩的巴斯奇亚(Basquiat)作品展,巡视我借出的一幅画作。我惊讶地看到人们排起长达两个小时的队伍等待入场。法国人很喜欢我们美国的著名波普人物,如猫王(Elvis)、玛丽莲•梦露(Marilyn)、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因此,笼罩着薄命天才、瘾君子和明星光环的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Basquiat),正契合法国人对美国的印象。

谁绑架了达明•赫斯特?

达明•赫斯特无疑是当今在世艺术家里面最能赚钱的一位,他坐拥亿万身价,统领着庞大的艺术商业帝国,艺术能够让一个活着的艺术家富贵至如此,绝对是专属赫斯特缔造的一段“正在进行时”的传奇。但是当人们谈论达明•赫斯特的一切都与钱不可分割时,很多人不禁在问:是谁绑架了这个YBA 的天才艺术家,最终将他锻造成一个能量巨大的赚钱机器的?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