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毛焰”相关文章

画外诗 诗中画

以一系列肖像作品闻名的艺术家毛焰,人们常常会忽略:毛焰也写诗,而他的绘画、他的生活,与诗人、诗歌、诗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连接。

想象连接现实

说来也巧,2018年11月,毛焰与韩东首次举办双人展时,翟永明也在现场,以诗人的身份。两年后,这场双人展,又以影像的形式出现在翟永明的个展上,这一次,她的身份是摄影师。

人物画与肖像画传统

我出国的时候中国还是前现代到半现代化社会,回来发现中国已经是后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电子传媒时代,建筑也是后现代样式居多。但中国油画还没有建立一个像样的肖像画传统,但人物画传统是有的,并且还很强。

毛焰:放到最低,才能看到人性的灰度

第二次拜访毛焰,工作室已迁到新址。一小块几何园区,镶嵌在高尔夫球场的一角。与毛焰一同入驻的除十几位当地的艺术家外,还有若干简单的植物和一片不动声色的湖泊。艺术家喜欢在细雨飘零或细雪纷飞的时候,对着湖水发呆。一根烟,半小杯酒,隔着落地窗看到的世界,兴许还停留在刚搁下画笔的画布上。这些年,主流艺术圈的野草疯长,毛焰若即若离的姿态照旧。

毛焰:想“灰”

在西方,鉴赏专家善用精密仪器研究古典大师的作品细部,一只鼻子有36个角度,是时代造就的厚度。毛焰在苏格兰Dufftown绘画的新系列,有意渲染古典的氛围,是纯朴民风赋予的气质。靠近画框里的灰和蓝,把眼睛当作显微镜,直到潜入画中人性的深河。忧郁、悲凉、绝望,抑或藏在尊严里的五味杂陈。我们读到最平常的关系,在毛焰的笔下,一贯且照旧的唯美。 这位沉静的艺术家,近二十年来以肖像为圆心,节制地创作。他冷暖自知。在中国当代艺术掀起惊涛骇浪的泡沫之时,几乎是避世的坚守以待。在众人熟知毛焰的“托马斯情结”后,一种舒服、平静、天然也凝重的笔触与心神,在历经近十年的舒缓磨砺后浮出水面。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