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剧场”相关文章

看戏过春天

一座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在它的剧场和其他公共空间里都少不了戏剧的踪影。这个春季,2019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再度携手世界戏剧大师们 ,带来一场始于舞台、走上街头、全城有戏的戏剧飨宴,让我们一起看戏,过春天。

剧院魅影:奇观和奇观背后的一切

1980年代,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将加斯通•勒鲁(Gaston Leroux)笔下的传奇故事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1986年,《剧院魅影》首演,隔年获得1988年托尼奖的七项大奖。

澳门:“出走”是一种必然

澳门是一个有特色的小城,受地理空间限制,澳门的剧场数量有限,而且都不大。基于这种特质,澳门的舞蹈家从很早开始就打破传统剧场的限制,在户外开拓表演空间。在一个个的“出走”行动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和遗址也得到了一种别样的“活化”。

包豪斯剧场

就像 “包豪斯剧场” 的创始人Oskar Schlemmer所说:包豪斯风格从来不局限于建筑本身。它可以通过戏剧的方式与人们探索建筑、绘画、服装、雕塑与表演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模仿生活中被荒诞的那一刻。

马友友 一手绘制“丝绸之路”

“多元文化”向来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前有谭盾在歌剧《秦始皇》中大胆起用西方演员,今有马友友带来自己一手创建的“丝绸之路”合奏团,将来自不同国度的乐器糅合在一起,力图展现出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音乐“画卷”。

给诗歌一个空间

11月中,深圳音乐厅内举行了首届中国诗剧场《我听见深圳在歌唱》,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朗诵会形式,也并不只是搭配歌舞,而是以戏剧、诗歌吟咏、音乐等综合艺术形式,为大家献上了一台不一样的诗剧。

繁简里的新视野

10月22日、23日,在2010香港新视野艺术节的舞台上,来自澳洲的出奇舞团带来了他们屡获大奖的新媒体作品《卖命引擎》,一场糅合舞蹈、录像、音乐和激光,以动作和声控的投射装置组成的高科技现代舞演出。演出后,人们不禁发问,何谓舞蹈艺术的极限?《卖命引擎》在舞蹈的科技化与科技的舞蹈化之间,在纷繁夺目的视觉效果和回归基本的个体独舞之间,皆为我们展示了现代舞创作里的新视野。

李国修:台湾剧场只有活动,没有运动

李国修2009年12月来上海时说“台湾不止一个赖声川”。可惜他姗姗来迟的脚步,还是被人忽悠了一把。演出方一句“忘了送报批文”,让他在“2009东方喜剧展”的三天演出,只剩一场。那一夜,李国修自然没了心情跟屏风表演班的组员同说相声共取暖,但这部已在北京相当火爆的喜剧《莎姆雷特》,还是让上海的部分观众,鉴赏到舞台上的另一番叙事革命。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