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作品”相关文章

拿到苹果的20种方式

像卡巴科夫夫妇那样成功的出生于东方的艺术家,在西方并不算多见。30年的流散经历,卡巴科夫的作品主题发生了从政治话语到普世价值的转变。他们似乎总有这样的能力,把梦想场景、漫画插图生动地转变成可触摸的现实,让观众变成演员,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荒谬困境……

一张画布上的繁盛与衰败

两米长的《黄瓜》和《山药》、两颗硕大的对半切开的《西红柿》 、 四米长的《从景山到故宫》、六米长的《江南园林》……刘锟的新展《观.像—刘锟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描绘的是再寻常的蔬果、存在于日常行走之中的地点和风景……

我还没有获得最有快感的东西

马岩松把自己一直在改变的原因开玩笑地归结为射手座B型男。但关于建筑的初衷似乎是一个十几年前就决定了的事情,只是建筑是个漫长的故事,需要耐性好、扛得住、由衷的努力以及等待。对他而言,最有快感的阶段还没有到来。

BOOK RACK 书架

作者在本书中展示了预见性思维对个人、企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洞见未来趋势、抢先制定精准战略的方法,提供了在夹缝中获得发展以及将潜在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新思路。

金宇澄的上海节奏

长篇小说《繁花》一经问世,即成为年度文化事件。不仅仅因为金宇澄笔下复原了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种种上海世相,更因为其中上海官话的表述,令人想起一个世纪以前那本传奇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停笔20年的金宇澄,被人们惊喜地称为“文学潜伏者”,可他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说:“其实我一直在现场。”

黄金比例

英国艺术家Marc Quinn在2008年创造的雕塑作品《Siren》,无疑是时尚、艺术与黄金最完美的集合体。

以节日之名

每到节假日,邮箱里总是收到各种类型的产品推荐邮件,大多都是应景的特别系列或者喜庆系列。

新书推荐NEW RELEASES

《梵高生活》这本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首次出版于1929 年。

MARC QUINN 由欲望而生

炙手可热的英国艺术家马克•奎恩于香港白立方画廊呈现其最新作品展“因欲望而生”,以其一贯擅长的有血有肉的观看体验,探索欲望如何塑造并影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造之物”的界限。《周末画报》分别两次对奎恩进行了专访。

阴暗面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最广为人知的是他上下颠倒的绘画作品,在位于巴黎东北部附近的庞坦的达太·罗帕克画廊 (Galerie Thaddaeus Ropac)类似loft的副楼里,他悠然斜靠在扶手椅中。这位75岁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一组新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城市发现 DISCOVERY

我是在制作让人感觉美好的东西

OPTICAL ILLUSION 玩转视觉 幻想游戏

错觉是艺术的宠儿,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的升华。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对错觉的把握,决定着作品的灵性。是否能成为一件有意味和充满表现力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用难以捉摸的笔触,营造错觉,玩转一场幻想游戏。

Julia Lohmann探索海洋

很多人盯着眼前的巨大绿色装置发出惊叹声。明明在飘雨阴霾的伦敦却闻到阳光灿烂的海港味道。德国艺术家Julia Lohmann带来的这件装置雕塑取名Oki Naganode,它由巨型海带制作完成。

Jeff Koons媚俗的快感

虽然Jef f Koons从未远离公众视线,但今夏在纽约两大画廊巨头Gagosian和Zwirner同时展出不同系列的作品,依旧能够引发艺术圈里圈外话题不断。老东家Gagosian展出了他已广为人知的系列:不锈钢彩色气球玩具雕塑、对绿巨人等卡通形象及古典美术图像挪用的作品,在Zwirner则呈现了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水晶球”系列:几十件大小不等的纯白石膏像,从著名古希腊雕塑到美国城郊庭院中常见的装饰物或信箱,一律顶着宝蓝色的水晶球。

玩味有趣空间

魔都,特别热闹的一个月。一边是各种奢侈商场相继建成,一边是更有特色的时尚空间和个性小店陆续开张。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