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天下的酒店还真的很爱发给人免费的早餐券。但是一顿好早餐,是不大可能免费的,就看你舍得吃还是舍得赌钱。
点心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早茶、中饭、消夜,都可见广式点心的身影。点心还有传统与新派之分,再严格点的话,在传统一项里还有怀旧一项。通常我们吃的春卷、虾饺、烧卖、肉包只能是传统点心,而腊肠卷、猪润烧卖、龙凤大鸡包等才算是怀旧。光看名字已觉得陌生了吧,待去一些传统老店,将这些儿时的味道再重新唤起。
前些时间《洛杉矶时报》的一项年度十大食谱评选中,平凡的“炒河粉”默默地荣登榜首,同入榜单的还有同样平凡的生煎包,不由得引起国人一番惊喜与骄傲。于是乎“寻找身边真实存在的美味、怀旧美食重新抬头”成为2010年伊始的美食风潮。作为传统美食孕育温床的广东,对这些荣誉早已宠辱不惊,因为除了炒河粉,那些数之不尽的传统点心是没有一样拿不出手的,只有世界权威们尚未一一尝尽。
广州,这个一直被诟病为没有多少创意可言的城市,在过去的一年里,“创意”二字竟成热门词汇。看看有多少旧厂房相继变身为“创意工厂”吧,清一色的老树旧砖房和各式studio。然而,这些打着“创意”旗号却又显得雷同的厂区,真的能够证明广州从此进入创意时代了吗?前不久,在红专厂的新年派对上,我第一次产生了对格兰维尔岛(GranvilleIsland),或诸如那类的联想。创意园区,并不仅仅是招徕各种从事艺术的租户而自成一体的小圈子,正如资深学者林学明先生所说:“工业建筑的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它是反映出时代产业转型的必然,它宣示一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到来。”
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的思南路,成为了连通那个时代与现在的活话本。
比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充分保护旧区人文历史文脉的前提下,通过更加积极的功能发掘与改造,使旧区的生存和发展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城市新的发展进程中去。
在北京宣武门教堂西侧,现在毗邻地铁宣武门站的抄手胡同64号院,曾经是清朝时门第显赫的贝子府。这块宝地在其历经的悠长岁月中,黯淡落魄了数十载,在2007年它的一半归属北京电影器材厂,仅有几个工人留守;另一半属于昔日的北京市群艺馆,群艺馆搬迁后处于闲置状态。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不少大城市几乎是将国际上近百年来关于城市旧区改造所走过的道路快速地走了一遍。
北京路225号——这座建筑始建于1948年,当时还是个搭棚式的杂货铺。1949年,业主余先生将其改建为现在这栋五层楼建筑,当时一楼为“恒美金铺”,二楼为余先生自己开的照相馆“半士摄影院”,三楼是“黄文杰牙医务所”,四、五楼业主自住。
被网友誉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的乞丐犀利哥,近日在网络暴红,被网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据称他通常出现在宁波最繁华的天一广场附近。
当一个城市的剩女比例高达某个程度的时候,有一门生意突然间就开始火起来,就是 “男友(情人)出租”。一般男友出租公司会提供五大服务,包括陪聊、陪学(学习)、陪逛街购物、陪爬山旅游,最后一项,亦是最受欢迎的就是陪回乡探亲。作为临时男友,其日租金并不高,约从100元一天起,但管食宿,并保证顿顿有肉!工作内容一般只包括跟女方接见家人,而事后各奔东西,绝不再提及此事便可。
是什么推动了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是债务和技术。但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关键因素是,创造企业、就业和财富的企业家队伍已越来越多元化。
这次金融海啸,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顿生厌恶感,华尔街人备受良心谴责。于是,我好些老同事离开华尔街,干起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
有清华大学的金融学者提出一种有趣的观点,中国的执政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土地问题—开国之初,大分田地,亡国之前,土地遭大肆兼并,最终失去土地、无以为生的乡人,揭竿而起。因而,执政者的土地政策正确与否,决定着江山社稷的稳固或分崩。
东汉神医华佗万万没有想到,1800年后,有一个名叫严介和的家伙,尽管不懂医术,却执意要把自己的金字招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