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1301条查询结果

用来唏嘘的性幻想

一个尚算年轻的单身男人,自己住一个小房子,出门开自己的车,用自己的洗衣机洗干净自己的衣服,自己挣钱,每个月都能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算是够潇洒了吧?如果你是女孩,偶然碰到了这样一位单身男士,看他眉眼不错,衣着也干净,至少心里没有厌烦。

火车快开—从汶川到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500 平米的展厅中赫然“驶进”了一列锈渍斑斑、残损不堪的火车,这列“汶川—UCCA”的“和谐号”命运多舛,作为在两年前那场大地震中唯一遇难的火车,却在险些化为钢水之前被一位艺术家拯救,并赋予了其纪念碑一般的庄严,承载着“为了忘却的纪念”穿过“希望的隧道”,再度启程。

北野谦:用长时间曝光链接每一个人

如今我们看到的摄影展览似乎都有一个特点,很多作品都是跑到一个边远县城,拍摄那些居民有些穷苦又有些荒诞的生活。这一点在国内摄影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反倒是很少有人从技术角度下工夫。所以日本人北野谦这次在三影堂的展览吸引了不少圈内人,几个十分苛刻的批评家也纷纷对此表现出赞誉。1968年出生的北野谦算是年轻有为的日本摄影家,19岁拿起相机,20出头就已经办了第一个个展。他的北京之行不会像其他摄影家那样短暂,与其说是为了自己的展览《我们的面孔》,不如说是到这里工作,继续这个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拍摄计划。

芭蕾缪斯挑战能剧

7年前,一个日本制作人Tomoko Nishio找到了谭元元。当时,她请了一位日本当红编舞家ToruShimazaki为她编了一个长达7分钟的现代芭蕾,评价非凡。2年前,Tomoko再次找到了谭元元,则带来了“不可能”的任务—把芭蕾和能剧结合。这恐怕是舞台上的第一次。能,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舞台艺术,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种古典歌舞剧,作为日本代表性的传统艺术,正如中国昆曲,又如中国京剧一般,是以一个国家的“国剧”身份而存在。如此一想,更觉不可思议。然而,我的确有幸在东京国立能乐堂看到这位芭蕾缪斯穿着裹着白袜的足尖鞋,在古老精致的木制舞台上翩翩起舞。一切的“不可能”,在她看来,似乎都可成传奇。

City Observation 城市观察 2010-07-31

没有办法改变城市高温的时候,我们来改变城市里的娱乐心情。湖北武汉,武大凌波门东湖亲水平台上,几位小轮车极限运动爱好者大玩自行车跳水,刺激惊险中寻求城市里全新清凉法。

有些事,左右为难⋯⋯

找一个借口很容易,但解决问题总是很难的。

CitySPY 2010-07-31

每年的电影暑期档都非常令人期待,今年,《唐山大地震》、《怪物史莱克4》、《玩具总动员》、《危情谍战》及《枪王之王》等电影纷纷进驻暑期档,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广州电影院历经整改风潮后,看哪部电影似乎不再是重点

《情话紫钗》观照古今爱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定理不仅适用于人运,也适用于词运。曾经,“游戏风尘”是个贬义词。如今,虽也还算不得什么褒义,起码已成为都市型男索女们争相标榜的情感态度。当玩弄感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当爱情游戏成为男女交往的定律,是否有人还记得爱本来可以很纯粹;爱一个人可以不计较输赢、不在乎得失。香港“桂冠导演”毛俊辉此次就在新作《情话紫钗》中探讨古今爱情的变迁。他将粤剧和话剧相融,以唐朝《紫钗记》女主人公霍小玉的爱情观,对照当代“速食爱情”的理论,企图触动当代年轻人自省究竟何为爱情?

《尼伯龙根的指环》,将瓦格纳与现实联姻

理查德•瓦格纳这辈子最“大”的作品,非歌剧《指环》(又名《尼伯龙根的指环》)莫属。它历经百余年盛演不衰,情节波澜壮阔、缱绻悱恻,黑暗与希望并存,其间又隐秘地与瓦格纳家族错综复杂的历史遥相呼应,幕前幕后,似都有太多秘密值得发掘。借着世博的契机,9月中旬,这部有“歌剧中的珠穆朗玛”之称的四联剧,将由著名的德国科隆歌剧院带到上海,并以环保视角进行全新演绎。此次,特意为《指环》前往大剧院做演讲的科隆歌剧院艺术总监乌韦•埃里克•劳芬伯格(Uwe Eric Laufenberg)深有感触,他期望以“科隆”独有的方式诠释《指环》,并称:“这将会是一部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的巨作”。

“热力”四射的关键

世界杯风暴刚过去不久,上海迎来了入伏的艳阳天。就算在热得要命的天气,想必也不会介意让自己看上去更“热”一点吧。这个夏天,就让浓烈的异域风情包围你吧,花朵、宝石、斑斓色彩、流苏,甚至抽象迷幻的艺术化图案,说不清这是神秘的中东风、原始的非洲元素还是摩洛哥潮,总之,勇敢地抛弃只有去度假时才偶尔穿之的念头,你大可以“热力”四射地去户外音乐节、烧烤派对,抑或,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享受一个人的咖啡时光。

都市好动客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身体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静止。我们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而下班后,则瘫软在沙发上化身为一颗“沙发土豆”——似乎运动,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都成了一种奢望。李宁Urban Sports为这些都市人找到了运动的契机:不论是被禁锢在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还是钢筋水泥高楼中的现代白领,都市狭小的生存空间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Urban Sports帮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保持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引入“都市轻运动”这一概念,倡导通过运动放松自己、积极进取,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可以平复心态,与周遭一切融洽和谐——“365天,24小时想动就动”。

时尚尖子

近代时尚杂志新趋势,就是追踪影星名人们的穿着打扮再作分析,以获取更快人一步的时尚新潮流。我个人对此不太感兴趣。明星名人本来就是跟我们不一样,这样说来没什么好参考,反而各大国际时尚杂志的时尚编辑们的衣着更有前瞻性实用性,既不会清一色的品牌挂帅,也不会单赶潮流,在个性开发上比较有贡献性。

时尚花絮

一组时装大片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与时装本身有关。制作精良的大片才不会给读者暗自盘算哪件衣服穿得出去的机会。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眼花缭乱的拍摄布景甚至能蛊惑言辞苛刻的时装评论家,进而给出个不错的印象分。那些激动和赞叹有几成是为了服装本身,我们不得而知。面对一组比一组近乎宏伟的时装大片,每个人应该都想看看它们幕后的故事吧。

Bettina Rheims上海是我的第二个家

不知道为什么法国人对中国人,以及中国这个地方总怀着一份独特的情意结,那是一种像老朋友十载未见的情怀,可能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法国上流社会当年会莫明奇妙地跑出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而塑造的那群人根本从来没踏足过中国,他们脑内的中国,其实都是空想。Bettina Rheims的作品看得多,真身倒是第一次接触,“上海是我的第二个家(Shanghai is my second home)”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这位法国摄影师看来比想象中的热情。

Material Girl麦当娜时装第一击

Madonna已准备好搬到“新家”—Macy’s(梅西百货)。这位世界最著名的流行歌手正准备于8月3日在200家Macy’s店内推出她的全新时装系列MaterialGirl(物质女孩)。对于Madonna,发布会前的市场活动几乎可与发布全新大碟或巡演相匹敌:品牌代言人—一位尚未公开姓名的十几岁的女演员; 6月下旬首次登场的Madonna女儿Lourdes Leon的个人博客,她密切参与了这个青少年系列的开发;以及顾客短信抽奖活动,有机会在9月22日纽约Macy’s Herald Square(梅西百货先锋广场店)中与Madonna及Leon见面,共同庆祝这次发布。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