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anvin×H&M还没有掀起抢购热潮之时,我去上海公干。当然怎么都要抽空在魔都“血拼”一下,事实上我也这样做了,但却没有过瘾,且十分不给力。
五年前第一次听到周云蓬的歌。彼时《中国孩子》还没有出版,周云 蓬还没有扮演起公民发言人的角色。
每年层出不穷的各样地标,见证了城市、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轨迹。
总会有些话题的出现,带给我们期待、乐趣和嘻笑怒骂的权利。
很难说清楚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和你。
一切都很给力,在过去的一年。拜科技所赐,让我们有幸第一时间看到不是新闻纸和铜版纸的报刊,实时地查看我们的交通状况、航班起落和气候变化,凭借着一个个App,让我不再只是知道你是谁,而是更准确地知道你在哪儿。而那些排列规矩的小图标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们未来的出路。
2010年我经历了一场完整的恋爱:和微博。从初恋的懵懂,到痴迷,到不能自拔,到理性,到保持距离(现在),这很有趣。
东方和西方在时尚的设计界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当游戏规则逐渐建立起来时,当真正的较量在整个产业链蔓延时,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在电子阅读潮流跑马圈地,无论最终哪种方式成为主流,对于读者而言,阅读革命已经开始了。
“创新工场”在2010年逐渐成形,孵化出一些比较满意的项目,在中国这个尚在摸索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度里,创新工场的模式无异于指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路线。
人常言,科技改变生活。
我们选取了10家重新想象商业模式的热门快公司,它们的诞生和存在证 明:没有想象力到达不了的地方,我想,故我在。
苹果成为统治者?Android是新霸主?诺基亚能否再造帝国?微软还能酷起来吗?在2010年移动互联设备这部大片中,这些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只能等待续集。
这里的绿芽与经济危机无关,它是每个公民心中催生的绿色敏感度;是的,2010年,因为世博和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舞台,“绿色”概念变得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