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也好,词穷也罢,我们对有些事物的形容词,经常显得匮乏。说上海话美,总离不开“吴侬软语”。而“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年法语课上老师切切叮嘱过,千万别提起这句,小心遭白眼。
作为一个不混圈子的非文艺非2X的普通女青年,我没有“出奇制胜”的需要,搜索独立设计,一是因为他们尚算合理的价位(比起那些大众名牌),二是因为他们有趣的创意。也因此,我不推荐独立品牌的基本款,所谓简约设计,流线剪裁,老实说,批量生产,分部件制作,拥有大量熟手技工的厂牌做得更好。在我的网页收藏夹里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搞怪,比较实验性的款式。最近在网上发现一家名为“BCWG”的网店,专门售卖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其中就有三位我比较喜欢的独立设计师。
Tru efitt&H ill中国区总裁。因为工作繁忙,大部分时间都在旅途中度过, 擅长在旅途中发现乐趣, 带回与众不同古董物品和限量收藏的纪念物品。
理想的下午茶,其实大不易。一,必须有茶,一杯好茶,或者可称之为“茶”的替代品,如咖啡,时髦点的,可以是香槟,素质绝不能差;其二,一定得是下午,笃悠悠的下午,虽然不一定是阳光灿烂春光明媚,但闲适从容却是必需的;最后,却是最难定义的,是何谓“理想的”?
我是个很愿意送礼的人。除了喜欢看见朋友爱人在获取礼物刹那的开心笑容,还很享受挑选过程。要先小心翼翼探听对方最近喜好,然后上网、翻杂志,一有时间就打着“挑礼物”的旗号仔细逛街,务必找到最新鲜最贴心最精致的好玩意——不仅当下要讨对方欢心,直至多年后,也可从礼物上回忆起我个人的品味多么卓尔不凡,这种虚荣快乐实在难以形容。更愉快的是顺手添置了不少好东西。说实话,若要完全为了自己,未必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摒弃复杂,回归极简的醒目,也许就是好莱坞明星及模特们的穿衣之道。用最简单却又最富哲理的方式将衣服配搭在身上,才能起到无限的意义。
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日渐成熟。作为日常必需品的服饰,近年来迅速加入到了环保的行列中来:棉、麻等有机生物材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简洁、舒适等概念的传播愈加广泛;从反皮草、反浪费、反有害物质运动,到参与环保活动、资助环保事业,环保风越吹越热,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也意识到了这个时尚“新潮流”。2011年11月,瑞典时尚品牌H&M针对假期派对季节推出新系列“Conscious Party环保自觉派对系列”,将环保概念再一次演绎得淋漓尽致。
骤降的气温让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室内,在暖气和空调的陪伴下度过冬日。开窗时间的减少和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让室内的空气并不尽如人意。想要调节空气,除了空气净化器之外,更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植物来自然调节,比如插花花束和绿色植物,搭配不同造型的花瓶,既装点了家居环境,又让空气清新让心肺舒畅
抛开都市的烦嚣,总有那么一群人迷恋着大自然,迷恋着户外运动,他们从陌生、好奇、接受到喜爱,已不仅仅是一种为锻炼身体的运动,而且向往古朴的静谧和自然的纯朴,是一种获得幸福感的生活方式。
侯瀚如曾是“85’美术运动”中的弄潮儿,于1990年代初前往法国,此后一直活跃在西方艺术界,对于国际趋势保持着敏锐的观察,也因此,他被称为最具国际眼光的华裔策展人。他在1997年至2000年与小汉斯策划的7国巡展“运动中的城市”,以及1999年和2003年的两次威尼斯之行,奠定了他在国际艺术界中的地位。而由他策划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被业界认为是历届中最好的一次,并为广州留下了一个活跃至今的社区艺术空间:时代美术馆。2011年12月17日,侯瀚如携“怀疑的力量”展览来到时代美术馆,透过对战争、全球化等现象的关注,思索“怀疑”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话题。
现在的时序正式进入了冬季。此时,最宜滋阴养肺护阳,而鸽子无疑是当中的佳品。中医有说,鸽子性平味甘,低脂低卡,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的功效,甚至民谚有云,一鸽顶九鸡。鸽之食养功效,绝对不能小觑。
TAVOLA的最大特色应该就是一览无遗的无敌江景吧。除此之外,视野辽阔、轻松惬意的露天座也是一大卖点。总而言之,在TAVOLA坐上半日,好似参加了一场浓缩版上海精华游。
许多餐厅给自己的定义都是商务宴请,然而服务的细节根本谈不上商务。顺峰作为比较早的商务宴请型酒楼,在这方面做得确实到位,如今他们又在丰台开了新店。
在北京吃寿司还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首先是有类似NOBU这样靠谱的餐厅,其次,不像在日本吃寿司时那么累。吃饭不应该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觉得累?的确,可能在很多地方,吃饭都是一天当中最为放松的时刻,但在日本,寿司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尤其走进那些专门卖寿司的店里时,你必须要用一套潜规则和厨师交流(日本人管做寿司的厨师叫做板前,高级寿司厨师称之为板长)。
如果说在20世纪,混凝土是最国际化的建筑材料,那么在21世纪,筑强调的则是就地取材,在自然环境中居住已经变得日趋重要。尤其当面对建筑产生的诸如物质消耗、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时候,反思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全球话题。让建筑回归自然,甚至是利用自然中的资源,将建筑从自然环境中“蒸馏”出来,将使我们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