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2012》预测2012是个灾难的年份,但中国品牌未必相信西方的预言。当欧债陷入危机,人们忙于占领华尔街,中国品牌在伺机寻找国际化的诱人空间。哪些品牌是国际化成功的标本?它们会在2012做些什么?
2011年度的资本市场的玩家或借力全球经济高走的东风,或受阻于欧债危机的寒冬,尽数如履薄冰,莫不体味到经济一体化这杯羹的苦辣酸甜。
在这场弥漫咖啡香的全球鏖战中,他一面大举扩张,一面肃清杂牌、山寨牌“Lavazza Espression”咖啡店。
他二次创业,却选了一个陌生的行业。他开了一家租车公司,却一辆车也不买。他像是中了移动互联网的毒,毫不胆怯地颠覆传统租车业的游戏规则。
福特CEO穆拉利信奉自强,信仰唯一,他提出“一个福特”的战略,强化品牌而非多元化品牌,从一而强。
印度摩托车厂商巴贾吉推出比Nano更为低价的微型车RE60,它会改变人们对微型车不安全的担忧吗?
2012年以后,世间再无柯达?虽然唏嘘其命运,但人们对这家百年企业的耐心也已经耗尽。
不管以绝对出口量还是以国家生产总量的部分(该比例因全世界对时代啤酒的渴求而飙高)来计算,比利时都是世界最大啤酒出口国。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是如何主导世界啤酒酿造业的?
若说雅虎近年业绩表现的关键词,可以用“失意”来形容。雅虎曾是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随着在广告业务上遭遇谷歌和Facebook的连番狙击而黯然败阵。
2011年对中国概念股而言,恐怕是不堪回首的一年。在这一年,欺诈指控和增长放缓已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看空中国企业。而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中国公司总市值,竟然超过了同期IPO规模。
到目前为止,关于2012年的各种预言已经充斥了媒体,玛雅预言究竟昭示了什么?2012年,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在这一年,你有什么打算?我们找来一群不同职业和领域的人陪你玩一次大猜想。目的也许不是为了预言未来,仅仅可能是证明过去。
有一些作家,你年轻时读到,会心生崇敬;年纪再大一点读他,会想这是什么玩意儿;等到再长几岁,又读到这个作家,会生出一些感同身受。菲利普•罗斯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作家。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牵扯进种族和民族问题,很平常,也很棘手。在刚刚过去的节日期间,时装大鳄Lacoste有不少专卖店都遇到了这种麻烦。不过,这纯粹是它自己找来的不高兴。
用多才多艺来形容莱昂纳德•科恩,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位文娱皆精的加拿大老人家最近又推出了一本诗画集。他的诗与画,与他的歌一样,轻柔地抒着自己的内心,也抒着读者的心与思。
在电影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电影的数字技术、对于好莱坞的想象力,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导演有着他自己的一番理解。在他看来,和好莱坞比,中国影视制作的规模和投资量只属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