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Numéro》杂志在中国创刊三周年之际,在上海的恒隆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此时此景——为中国美而喝彩”的时装摄影展。众多《大都市 Numéro》的老朋友齐聚活动现场,艺术家、摄影师、时尚人士及媒体等纷纷到场庆贺。
老话说“一醉解千愁”,恐怕酒醉过后是愁肠更愁,所以我说“一甜解千愁”,因为绵长的回味总能挑起那丝快乐的神经。对于许多人来说,法国甜品品牌Ladurée来到香港,绝对是解了他们的愁,苦盼不已的愁。所以店铺开张当周,每日排队购买的长龙在店外缠绕几圈,不到傍晚就告售罄。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马里是一个遥远的西非国家,比较少在新闻里看到。法军开始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后,受到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也让我们希望了解,法国为什么对此如此热心,法军到底在与什么人作战,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过了2012,似乎所有设计师都一起畅想未来了。还好,时装的未来不像歌里唱的那样只是一个梦。除了未来感的面料和设计轮廓外,时装的未来自然少不了3D科技的加入。
与其端着身份苦苦钻研营销三十六计,还不如放下架子“囧”一回,或许会有一番惊喜。
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你可不要指望能感受所谓非洲异国情调,因为这个拥有庞大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大都市正忙着重建它的社会体系。在绵延数公里的街区,你将感受到400万黑人和白人居民汇总的热情与活力,也将看到一个新崛起的大都市面貌。
这家坐落在铁路沿线的酒店,初建时是为了吸引有钱的富人前来度假。
从前一掷千金的速食旅行团项目正受到巨大挑战,深谙学习之道的国人逐渐抛弃了跟时间赛跑、走马观花、无理由阔绰的跟金钱过不去的旅行方式。地点量身定制,节目安排分时分主题式的出行项目受到了推崇。虽然现阶段的主题游还掺和着“起蓬头”的动机,但无论如何,开始接受并试着享受这种文化之旅是个不错的新现象。
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2012年,亨氏中国依然取得了超过20%的增长,司马瀚的“一个亨氏”整合战略功不可没。
1960年代的法国印象派画作注重的是光与色,光影的层次充满色彩的变化,没有生硬的线条和阴影,有的只是明亮的光线和充满微妙变化的鲜艳色调,这正是印象派的艺术表现!本季的Peter Som秀场春意盎然,俏皮的蓝色搭配绿色和黄色,丰富的渐层让妆容层次感十足。
这边厢有银行家被美国政府打击得进退维谷,那边厢有AIG欲起诉美国政府这位曾经的救世主。到底谁才是背叛者?
如果回溯十年,你能想到给这十年生活所作的定语是什么。阿sam用他的十年坚持,诠释了文艺行走的完美姿态。有人质疑他的文字与姿态,也有人视他的生活方式为文艺范本,这在他看来,都不那么重要,“很多时候一些事情没等到我们好好去思考,就遗憾了。”那何不趁此生未老,身先行。
这个冬季的恶劣天气带给人们的挫败感仿佛分外强烈了些。一朵能够预报48小时天气的“祥云”仿若冬日里一个鬼魅的笑脸。这是新近由设计工作室“Micasa LAB”设计的一盏天气预报灯—“星云12”。而针对“WIFI”时代的感官关怀,正是“Micasa LAB”的研讨方向。
开春以后,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就有了更多的期待,此时泰国菜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对于节中以及节后的人们来说,似乎更有一种吸引力。天泰餐厅(Simply Thai)此时推出了新菜单,据说这一季的新菜灵感来自于曼谷热门的创意餐厅,会把创新的口味和摆盘引入,热爱泰国菜的人士不妨一试。部分新菜的确比较特别,比如“爽脆香茅”,是将香茅用油炸过,用极细的香茅丝,配上酥脆的底托,加上香脆的腰果,以红辣椒和香兰叶点缀,味觉十分新奇。而海鲜青咖喱和鸡肉红咖喱则是把两道畅销的咖喱进行了一次新组合,红绿咖喱双拼分别被装在太极盘中,并通过长时间的烹饪,煮出浓稠的咖喱来。而原本朴实的泰式米饭,被做成了“泰式橄榄糙米炒饭”这道菜。入味的咸蛋切成四份放在油亮的糙米炒饭之上,并以切碎的红辣椒点缀,也是比较奇特的体验。
西雅图可以吸引着各式游客:对“技术宅”来说,它是不亚于硅谷的圣地,波音公司和微软总部都坐落于此;对咖啡爱好者来说,它是星巴克的诞生地,而另一家在当地名声同样不小的Seattle’s Best Coffee与星巴克一红一绿遍布全城,使咖啡的香气成为游览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陪伴;对影迷们,西雅图更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从《西雅图夜未眠》到《晚秋》,这座雨城用它的阴雨蒙蒙为这些爱情故事染上了别样的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