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与文化香奈儿特别论坛第三场“Reading Fashion解读时尚”,于1月23日晚上在方所举行。方所作为广州最炙手可热的文化场所之一,设计品、展览空间、咖啡香、音乐与书籍,共同营造出艺术情调。
所谓故乡的味道,如不嫌老套的话,画面里应该是包含着一条石阶古巷,一家店面不大的老店,一盘地道的家乡小炒,一碗香气扑面的热汤,以及站在屋门口等着的父母。
我从小就对利市封封面喜庆的图案与设计特别喜欢,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逐渐开始收藏,现在已经有30多年。后来一位香港的亲友送给我一个香港的电影利市封,是当时非常红的《纵横四海》剧照,从此就刺激我开始收藏。到现在已经收藏有6万多个,款式超过3万款。
以服装和店铺为载体并扎根本土的潮流文化,光是看鲜亮的单品和橱窗显然不够,只有那些在推动着前行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酸甜。为此邀来时尚专栏写手、潮流杂志主编、造型师及服装买手这些潮流的参与者,来闲聊他们在过去的时间里所切身体会到潮流时尚带给这座城市的改变。
新年伊始,南国暖冬,还有什么能比在午后晒着冬日暖阳、手捧一杯醇浓咖啡更让人感到舒心惬意的?咖啡的历史与由来自是不用说,欧洲咖啡馆的朝圣也开始变得老生常谈,但当你的舌尖真正触碰到那最让人沉醉的丰富口感,心绪依然还是会从COSTA COFFEE阳光明媚的一隅,飞到伦敦,飞到佛罗伦萨,飞到那些塞纳河左岸永不会被记忆所尘封的情书信笺里。
提起珠宝首饰,人们总是将它与光泽闪耀和华贵等形容词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大都选用了黄金、钻石、珍珠等稀有材质制作,其设计原则就是要夺目,因此珠宝就有了脱离日常生活的距离感,总是让人感觉它因价格而高高在上。
作为70后“文艺小腕儿”的代表,仇晓飞的绘画与装置作品近来颇受藏家及学界追捧。他的成功标签,是锲而不舍地追寻自己过去的记忆,大胆地将现时创作灵感碎片与过去的人生经历扯上关系,并结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给到公众清晰的表象立场。
看过二十几部《007》之后会发现,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一直像是个疲于奔命的游子,总是在度假的时候被一个叫作M的人紧急召回位于伦敦的办公室,却很少在伦敦甚至是英国本地待着。从1962年开始,这位游子已经在外面游荡了半个世纪,很多人都好奇他到底是哪里人,如今,他终于在《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里回到了自己老家。然而,他的老家并不是伦敦,他这一次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其实他来自苏格兰,一个神秘的地方。
24小时书店在港台地区已不是新鲜经营方式,早有诚品的成功案例在先。继上海在去年开业的大众书局福州路不打烊书店后,北京也终于有24小时经营的书店—Page One三里屯Village店,并有望在年内开设两家本土的不打烊书店。全天经营的书店给消费者提供的不仅是读书的享受,还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享受生活的方式。
《大都市Numéro》杂志在中国创刊三周年之际,在上海的恒隆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此时此景——为中国美而喝彩”的时装摄影展。众多《大都市 Numéro》的老朋友齐聚活动现场,艺术家、摄影师、时尚人士及媒体等纷纷到场庆贺。
老话说“一醉解千愁”,恐怕酒醉过后是愁肠更愁,所以我说“一甜解千愁”,因为绵长的回味总能挑起那丝快乐的神经。对于许多人来说,法国甜品品牌Ladurée来到香港,绝对是解了他们的愁,苦盼不已的愁。所以店铺开张当周,每日排队购买的长龙在店外缠绕几圈,不到傍晚就告售罄。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马里是一个遥远的西非国家,比较少在新闻里看到。法军开始对马里进行军事干预后,受到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也让我们希望了解,法国为什么对此如此热心,法军到底在与什么人作战,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过了2012,似乎所有设计师都一起畅想未来了。还好,时装的未来不像歌里唱的那样只是一个梦。除了未来感的面料和设计轮廓外,时装的未来自然少不了3D科技的加入。
与其端着身份苦苦钻研营销三十六计,还不如放下架子“囧”一回,或许会有一番惊喜。
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你可不要指望能感受所谓非洲异国情调,因为这个拥有庞大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大都市正忙着重建它的社会体系。在绵延数公里的街区,你将感受到400万黑人和白人居民汇总的热情与活力,也将看到一个新崛起的大都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