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尝鲜不过长江时令的河鲜,无论是鲥鱼还是刀鱼从古至今都是至鲜,《本草纲目》里有:“夏初即有,余月则无。”这个春令时节,中国大饭店的夏宫颇下功夫地为食客创新又保留传统地烹制这两种珍贵的河鲜,让淮阳菜有了更多的新意。
因为创新是我的生命,只有创新才有未来,才有安全感,才能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人生才有意义,才会有快乐(Fun)、名誉(Fame)及财富(Fortune)!
饮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头戏,因此与之相关的厨房就成为家庭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厨房的设计和布局不仅关系到日后每一餐的餐食质量,也影响着家居环境的整洁度(尤其是开放式厨房的格局),所以需要多花费心思进行装修装饰。
不亲吻青蛙,又怎么知道谁会是王子,可是,那些亲吻青蛙的日子,那些不舍、难过、心伤,真的会让人备受折磨。情伤这种事,走出去两步就好了。可是有些人就是如临深渊,他们有全套潜水装备,都不一定敢俯首下去看美丽珊瑚……对于12星座来说,他们会如何对待情伤呢?
这个名叫“WolframAlpha”的网站是个计算知识引擎,而不是搜索工具。它真正的创新,在于能够马上理解问题,并给出答案。譬如,你要是问“什么是升D大调”,WolframAlpha甚至可以把它演奏出来。
在快捷高速的都市运作中,一次接近自然的深呼吸,一条林荫道上的轻松漫步,或是街角咖,啡馆的小坐轻谈就成了人们的奢侈神往。同时,物极必反,在高速高效之后,回归心灵的慢速生活,不再仅是心理导师的“心灵鸡汤”,而变为被提上日程的政府规划。最近的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人们就看到今年徐汇将推进衡山路-复兴路地区功能改造和街面业态调整,将其打造成一个“慢生活街区”。不妨就在这个“减速”的大趋势中,在这里一路慢行一次。
这两年,已经退休息影的裴艳玲,再次“京喻沪晓”起来。去年在北京热烈上演的裴艳玲舞台生活60年纪念演出《甲子四折》又随春风南渡,来到上海。比起一年前的《问道寻源》,《甲子四折》可谓彻底回归,略去展示和比较的外衣,实打实的粉墨穿戴起来。
Sustainability持续性,是不少当代北欧设计师定下的目标之一。追求产品的美学和质素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物料的选择、技术的运用,到制造的过程每一步,都以对地球及人们影响最小为原则。自去年起,斯德哥尔摩设计圈里多了一位时间守护者“Afteroom”,名字令人联想起午后的休闲空间。两位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陈宏铭与魏晨燕,从“衣、食、住、行”出发,立志创作优美而耐用耐看的产品。
“日本时尚通”Misha Janette是东京时下最时髦的时尚记者。她因与Olivia Lufkin演唱会上的合作一炮而红,她因爱穿1920年代服装,加上21 世纪的波普感和一点未来主义,以及只穿高跟鞋的原则被认作日本Gaga。每天她用三种语言(日文平假名、片假名和英文)更新博客,每月她为《Times》日本版、《Numéro》东京版、《*wallpaper》以及style.com等主流时尚媒体写报道。本期,身兼造型师的Janette还兴致颇高地欲与我们分享其时尚穿衣经。
一座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当然首先应该具备对公众的便利性与开放性,其次应该有足够的好活动来推广阅读。我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我想到的是像日本代官山Tsutaya书店那样一个理想书店的样貌。
今天的艺术市场上,观念和现实之间有几个重要的断层,情况颠倒混乱。我并不认为市场会再一次回到1990年代的流动性收缩,但是被盲目和顽固的乐观主义感染的群体心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我期待着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市场最终会慢慢冷却下来。但是不要过于担心:记住“别人给不了你给我的感觉”。
最近,法国两位创意艺术家Thomas 和Quentin在Tumblr上开了一个名为“Fat &Furious”的有趣网站,专门用来展示两人设计出的创意汉堡包,让汉堡包也上演了一场有趣的cosplay。
三八妇女节其实是一个让女人尴尬的节日,且不说女人们一贯不喜欢“三八”这个词,而被套上“妇女”这个特别显老又土气的称谓更是脸一黑。就像是世界上最丑的人PK比赛,得奖者是应该高兴呢,还是该伤心?这个专门为女人而设计的节日被安排在3月8日这天,本身就像一个精心安排好的冷笑话。在粤语中,“八”字本身就有到处搬弄是非,卖弄口舌的意思。
现居伦敦的德国摄影师Juergen Teller,以一种与时尚作品相似的强烈情感来记录他的个人生活,将自己的自恋和自我展示暴露无遗。有时候他的作品表达了玩世不恭、自嘲和傲慢,而有时候则是坦诚和温柔。在伦敦当代艺术学会举办的个展“Woo”中,他别具风格的作品仿佛是一场社交集会,云集了时尚、艺术和电影界中他欣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