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Luc Tuymans 在老东家DavidZwirner纽约画廊举办的第10个个展,取名“夏日将尽 The Summer is Over”,此次,他将目光投向了自身、周遭,与艺术家身份本身。他于1994年加入画廊,是David Zwirner最早代理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直接影响并促成了1990年代的绘画复兴运动。他同时也是一位策展人,曾策划2009年布鲁塞尔美术宫的群展“TheState of Things: Brussels/Beijing”。在访谈中,他与我们聊起了童年、创作生涯和当代艺术生产现状。
继“2012俄罗斯年”落幕,“2013耳其就在这里”的盛事似乎装载更丰富且神秘的文娱买卖。从官网的文化列表来看,这片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度除了呈现其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外,交响乐、现代舞、歌剧、芭蕾舞剧、当代艺术这些相对国人了解泛泛的科目也将一举进攻。想是运输成本有限,能供上海观众一饱眼福的项目却是寥寥。
游历颇多的荷兰女外交官开创的Ubi Gallery是可以让很多国人都消费得起的艺术空间。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来自于亚洲艺术家,他们用心设计,用手制作,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
在西方,亚洲当代艺术常常被视为全球化和过去十年间新艺术中心崛起的产物。但是日本的当代艺术历史要长得多,也复杂得多,至少能够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广岛原子弹爆炸和美国军事占领时期。于纽约古根海姆举行的“Gutai:华丽的游乐场”,是美国第一次对这一著名的艺术群体作品进行全面回顾,这次展览由现任策展人Alexandra Munroe和助理策展人Ming Tiampo共同组织。
从被恐惧折磨到收集恐惧,并将其视觉化,朱莉•埃尔曼用艺术对自己进行一种业余的心理治疗。这个业余的心理治疗项目最终又“华丽转身”为严肃的艺术项目。她心中的恐惧逐渐被兴奋与期待替代,更让她学会用艺术来应对和探讨恐惧哲学。
最近因为在做一系列与“南方”国家有关的专题(为了纠正我的北半球心态),找机会去一些很少有机会涉足,或以前没兴趣的国家,比如说海湾国家。借迪拜艺术博览会与沙迦双年展之季,我也想到多哈参加“全球艺术论坛”。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走进美术馆还是一个不太“大众化”的“高雅爱好”。那么到了好不容易期盼来的休闲时间,人们是去逛街购物,顺便推开门走进一家闹市区里的画廊,还是特意开车一两个小时,赶到城市边缘地带的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各项设施正在陆续建好和开放的中间艺术区坐落在北京的西山脚下,它们正在尝试用艺术吸引人群的这种可能性。
常会听到一些其他城市的创意人说,上海本土“圈子”那一拨人都很不热络,各玩各的,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一些小有名气的年轻创意人都藏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接着商业活,偶尔见到他们出现在微博互捧互吹。在这些所谓的创意圈体制外,以共同的兴趣为出发点的自由集体工作室,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作室是他们业余时间用来创作的空间,用他们的话来说是“纯好玩”,以不同的方式探讨生活美学,大伙儿常常在谈笑间就迸发出捡不完的灵感。
不少创业家都有相似的背景:没有显赫学历,没有殷实家境,而房地产女王芭芭拉•柯克兰,更惨的是还患有阅读障碍症。但作为一名女性,芭芭拉承认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帮助她在人际和事业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不就领导力问题向商业顾问求助的她,赢得“纽约房地产天后”美誉的背后,有多少成功的秘密?
搭乘一架极富创意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飞机,在登机的那一刹那感受扑面而来的新西兰式热情,遇见空乘人员的微笑和高品质的机舱服务,在万米高空享受得天独厚的新西兰美酒。是的,我们将搭乘一架飞机,前往一个自由的国度,探寻传说中的中土世界。那里有明媚的空气,那里的天空是蓝色的。
今天的艺术市场上,观念和现实之间有几个重要的断层,情况颠倒混乱。我并不认为市场会再一次回到1990年代的流动性收缩,但是被盲目和顽固的乐观主义感染的群体心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我期待着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市场最终会慢慢冷却下来。但是不要过于担心:记住“别人给不了你给我的感觉”。
现居伦敦的德国摄影师Juergen Teller,以一种与时尚作品相似的强烈情感来记录他的个人生活,将自己的自恋和自我展示暴露无遗。有时候他的作品表达了玩世不恭、自嘲和傲慢,而有时候则是坦诚和温柔。在伦敦当代艺术学会举办的个展“Woo”中,他别具风格的作品仿佛是一场社交集会,云集了时尚、艺术和电影界中他欣赏的人物。
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奢华的游艇、激情的跑道、迷醉的皇家赌场,无一不诠释着摩纳哥的梦幻与浪漫。Satchi春夏风格又将我们从都市的繁华旖旎中拉回本就属于我们的快乐风情世界。抛弃日常生活的平庸和繁重的责任,以舒畅的心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热情,柔和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自我的个性随意舒展,Satchi今年春夏休闲系列让男士感受生活的惬意、自由、格调。今年春夏,新一轮的风潮就是穿出生活中的艺术美感,本季春夏休闲系列的单便西装、衬衫、休闲裤、亮色休闲外套、净彩T恤等单品大都采取棉麻质感的材质,回归了自然的简约低调,意图寻找生活中最原本的自然之美。
出生在大阪,游历于巴黎,东京有他的一间取名为“孕育(Birth)”的工作室,意在标志一种全新的现场视觉艺术风格。Hirano的创作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然而对于美的追求和理念却带着鲜明的日本式的敏感、细密和精准,这些我们能从他近日为植村秀UNMASK卸妆油设计的图形中感受到。
关于未来,年轻艺术家们是如何解读的?使用不同的媒介,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首届CAFAM未来展也许可以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