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TRENDIANO在北京举办了2013秋冬新品预览,这是品牌成立三年来首次正式向媒体展示属于TRENDIANO的时尚美学。从音乐、艺术到建筑,巴洛克艺术的浪漫为不完美的世界找到完美的理由。而TRENDIANO用简约时尚让男装找到了设计感与实穿要求间的平衡,混搭出2013年秋冬新貌,宣扬出了最值得信仰的时尚教义。
曾经英剧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还是个陌生又模糊的概念,如今,所有人都在谈论《神探夏洛克》、《唐顿庄园》、《黑镜子》,英剧从小众走向大众。8月21日,BBC甚至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小型英剧派对,邀请50位粉丝观看独家视频和片花,并运来了一个Doctor WHo的Tradis(时间机器)!
美克美家始终以帮助人们实现家居梦想为自己经营原则,倡导生活方式体验,追求用设计启迪生活灵感,不断丰富产品类别,让生活融入艺术,艺术点亮生活。因此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艺术. 家”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重点关注视觉艺术领域与艺术教育支持,并且尽自己的力量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
从第一展厅里的《鱼缸》开始闯入,到《梦游疗法》的半截纸盒里跌跌撞撞地弯腰出来,跟着杨振中思路行走的过程,就像看着艺术家在现场从无到有的一次行为的见证。名为“不再此时”的11件录像、装置集体亮相,是艺术家在国内与公共美术馆合作的首个个展。
当你行走,错身而过的,绝不仅是钢铁外壳下的机械制式;当你开车,你也不只是在操控一部可以前进的机器。即使在路上,你也选择更愉悦的体验:你不仅仅看到一辆车,而是一件移动的艺术品;你不仅仅驾驶一辆车,而是处于一个精致而充满想象力的内在空间,享受技术带来的快感;甚至,你要求这辆车不应诞生于当下,它应穿越时代而来,被赋予更丰厚的历史。
丹麦电影人Nicolas Winding Refn 的新片《Only God Forgives》是他和文艺片小王子Ryan Gosling 在《Drive》之后的第二次合作。但是在他凭借这部旧作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戛纳电影节,新片收获了嘘声甚至倒彩—这对艺术电影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毕竟不引发争议和回应的表现形式并不太值得存在。
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与HUGO BOSS联合主办的“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于近日正式在沪宣告成立,每两年一届,旨在支持国际当代艺术,思考、创造并表现后全球化时代的亚洲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作为新晋开创的权威艺术奖项,今年首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面向中国新锐艺术家,遴选出七位入围艺术家并举办作品展,从中推选并公布一位获奖人。
时尚与艺术的交融,从不曾泾渭分明,以艺术之名衍生的时尚产物无所不在。当置身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感受时,人们已经很难界定:究竟它是来源于时尚的魅力还是因艺术的绽放而变得更加璀璨夺目。迪奥2013秋冬系列灵感正是取自各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展现了时尚与艺术结合的非凡魅力。
由Raf Simons执掌的Dior正在经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建立在无需过多解释的语言上:正如女性的线条之美、花卉之美、自然之美是无需解释一样。对美,人们总是无法抗拒,这是Raf Simons的聪明之处。
“艺术家喜欢让经纪人背上坏名声。可是他们没有我们怎么办?我们越卑劣,他们就越光鲜。永远别信艺术家满口谈大爱,也永远别相信正在谈价钱的经纪人。”这话出自莱布雷希特的小说处女作《名字之歌》中一位音乐经纪人之口,“永远别骗自己是因为热爱艺术干这份活。”
断裂处往往有水声,断裂带的文化多样性,正是它生命力的表达。
唐承华的抽象画始终如唐承华本人一样,在内核上一贯具有某 种庄严的理想意味。它没有抽象主义惯常的无序和疯狂,却颇有一些理性色彩,不主张虚无,却描述让人熨帖的哲学质感,心生平静的同时又被画作中些许冲突与微妙情绪所深深吸引。而一直将运用不同材质进行创作作为研究实践方向的他在这次关山月美术馆的个人艺术展中首次与皆一堂合作选择了羊绒作为媒介,由这种新的介质作为引子进行艺术衍生品的更广泛思考,唐承华继续走在探寻艺术未来更多方向的路上。
展览“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于2013年8月1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约3个月,至11月10日结束。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第一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展览将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艺术家,也是最大的一团迷雾—之一。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颇有成就,30出头已在纽约商业插画和广告圈积累了相当的名声和财富。他毕业于卡耐基技术学院,那里的实用主义氛围对他有不小的影响
由7 月Jay Z 在纽约佩斯画廊6 小时《Picasso Baby》向“教母”阿布(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 艺术家在场》致敬,到8月Lady Gaga为“阿布学院”的Kickstarter筹款当“铁杆学生”脱光拍录像,“阿布方法”突然成为流行热词。尽管所谓的跨界合作不过是双赢的宣传噱头,但“Performance Artist”一词是否得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