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eneufcentquatrevingtquatre的丝巾广场更像是艺术品殿堂。通过人手绘画或合成照片的方法打印出来的丝巾充满活力。
著名艺术家Donald Judd位于纽约春天街的住宅和工作室作为博物馆重新开放,为参观者提供一探艺术家私人收藏和生活空间的机会。
旅游经济效益就是游客在当地的短期消费?OUT了!事实是,游客如果在购买当地品牌产品时能获得良好体验,回到自己国家后就会寻找同样或类似的产品。而这正是新兴市场品牌逆袭的突破口:旅游后遗症。
在这个公众集体窥肉、意淫的场所,人们越来越看不清车展了——艺术与低俗之间的距离原来如此之近。
被称为“耗尽”(Ran Out)的陶瓷系列作品出自以色列陶艺设计师Shlomit Bauman之手,它引发了一个关于自然资源将被使用殆尽的讨论。
为了表现Tod's的“IT Bag”Sella新款设计,品牌邀请到美国当代艺术家兼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 (David LaChapelle)营造了一场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女孩的性感俏皮、骏马的穿梭奔腾、马鞍包的精致优雅,这三者在拉切贝尔的镜头下自然交融,令Sella Bag的全新广告成为一股充满普普魅力的视觉冲击。全新问世的Sella Bag采取女性化柔美线条,以花式骑术用的马鞍为设计灵感,金属细节则是参照缰绳、马具的黄铜吊环来设计。颜色包括棕褐色、紫色、黄色,以及斑马纹和豹纹图案等。
即日起至2014年1月26日,巴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Jeu de Paume博物馆举办传奇摄影大师Erwin Blumenfeld作品回顾展,将近300件展品在此展出,记载着20世纪10年代到60年代期间的发展历史。展览一共由七个主题组成,其中包括人体和肖像,还有一个专门展示他个人时尚职业生涯的展厅。Erwin Blumenfeld的时装摄影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出名,以抽象、变形、出乎意料的构成给人以视觉的强大冲击。在拍摄过程中,他希望模特儿能符合他的构思,而不必充当某种特殊的角色,从而使画面的风格产生出许多独有的意念。
每一年,轩尼诗均会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师为世代传承的轩尼诗X.O经典酒樽设计全新形象,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和气息。
博伊斯在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画廊表演了他著名的行为艺术“如何向一只死 兔子解释绘画”。迷惑又疯狂的人们挤满了窗外,室内的博伊斯则在自己头顶涂满蜂蜜再覆盖上金箔,怀抱一只死去的兔子喃喃自语。借助这次作品,博伊斯阐述了他对艺术的定义之一:艺术必须扩张,超出艺术史,超出美与理性,超出人类(及至动物),超出生命(及至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66年来卡地亚的CEO、设计师换了一任又一任,保存完善的档案馆充当了卡地亚风格最坚实可靠的捍卫者。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发起人陆军,将这个位于南京佛手湖畔的先锋建筑实验场称作“建筑仙境”。2013年11月2日正式开幕的四方当代艺术湖区,早在10年前,就因即将云集24位世界级先锋建筑师的实验作品,被誉为中国实验建筑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事件。在长达十年的营造过程中,参与者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SANNA建筑事务所及王澍分别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而直到开幕,妹岛与西泽的项目“流动空间”尚未完工。在这份精雕细琢的用心良苦下,开幕展“歧异花园”试图以艺术的方式唤起与实验建筑“乌托邦批判”的共鸣。
《喜剧的忧伤》在北京上演时,让人想起了近些年“戏剧的忧伤”:和影视作品相比,戏剧投入与收益的不成正比,让对戏剧界来说犹如天文数字的影视剧报酬,不费吹灰之力就“勾搭”走了一大批好演员。
经典艺术是否可被彻底“还原”?“法老陵墓”、“北斋重现”等展览用科技让经典穿越时空,回到最原始的面貌。然而,有时候艺术品的复制或修复也是一把双刃剑,把观众带回历史现场的同时也恰恰削弱了历史在经典之中留下的印记,修复还是毁灭并不容易判断。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用今人的眼光来重塑经典,会不会又是一种有意义的致敬方式?
炙手可热的英国艺术家马克•奎恩于香港白立方画廊呈现其最新作品展“因欲望而生”,以其一贯擅长的有血有肉的观看体验,探索欲望如何塑造并影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造之物”的界限。《周末画报》分别两次对奎恩进行了专访。
曾多次被列入美国《ART NEWS》杂志的百大收藏家名单,入选英国《ART REVIEW》全球当代艺术影响力百强榜的韩国收藏家、阿拉里奥画廊创始人、艺术家金昌一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却将艺术变为了自己生活的必需品。2000年,他以“C.I.金”(C.I. Kim)的名字创建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前来上海做短暂考察的他与《周末画报》进行了交谈,并第一次向媒体透露了自己未来五年的计划和藏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