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27条查询结果

编辑视角:越来越近的艺博会

北京的当代艺术圈儿在沉闷了一个夏天之后,最近终于出来点儿重磅新闻:Frieze 在“对话北京”。这个艺博会最初源于同名杂志,现在作为国际组织运营三大艺术盛会:Frieze London、Frieze Masters 和Frieze New York。Frieze 起源于伦敦,它至今也是这个艺术之都最重要的艺术展。

“上海艺术影像展”—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加速推进器

2014年9月5日至7日,上海展览中心,“上海艺术影像展”成功举办。本次展会不仅在国内首开艺术影像展会的先河,更成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艺术影像博览会,创下多个“首次”,其特殊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影像艺术史册。

如果在不正确的时候做不正确的事新

新锐艺术家展、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群展、新媒体艺术家群展……如今不少展览策划就如Instagram的搜索那样简单,仿佛将那些标签、年龄、地域或者所谓的“新媒体”等重要“关键词”,粗暴地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呈现。而展览《时后》尝试从一个已有的艺术史观点出发,通过三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探讨物性、时间和记忆之间的关系。对比“热门关键词”堆砌起的光鲜展览,《时后》要朴实得多,也有趣得多。

蒙彼利埃舞蹈节:艺术浸入城市

从1981年创办到现在,采访蒙彼利埃舞蹈节已经走过了34年历程。此前,蒙彼利埃只是法国南部一个乏味的城市。政治与艺术的一次相遇,舞蹈成为公共议题。从舞蹈开始,歌剧、戏剧、交响乐……艺术和城市从未像在这里看到的这样亲密无间。

像艺术品一样的醒酒器

在每一个热爱美酒的家庭里,都少不了一个实用的醒酒器。醒酒器可以将在瓶中沉睡的葡萄酒唤醒,仿佛在出门前经过精心梳洗装扮一番后,以最佳的状态示人。一个实用的醒酒器通常有着一个宽阔的下半部瓶身,然后还有长短不一的颈部,由于宽阔的瓶身与空气接触面较大,所以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唤醒一支年轻酒;但如果你有一瓶珍贵陈年的好酒,或者如干邑白兰地的烈酒,则可选一些更优美修长瓶身的醒酒器。

Gabriel Barcia-Colombo自动贩卖机里的DNA样本

纽约艺术家Gabriel Barcia-Colombo的作品关注记忆,更加具体地说,就是为 下一代留下现在的人们的一些痕迹,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珍奇之柜”。当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完成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和收集的任务时,对于当代生活中个人数字资源、基因所有权等带来的困扰,以及社交媒体不断增长过程中的悖论,他的作品显得尤其尖锐而具有普遍性。

CONTRIBUTOR 2014-09-06

时装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欢迎。随着移动媒体终端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时装品牌,应当说,无论高级时装屋抑或嘻哈运动品牌,皆倾向于以时装电影的形式,表达美学和精神世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时装电影将愈发显现其强大的存在感,流动的影像,将在极大程度上成为与平面摄影平行和平等的创作形式。

ART OF TIME瞬间即是永恒

由吉冈德仁策展的“瞬息•永恒—卡地亚时间艺术展”,在七月至十月间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如一次时间旅行,带领参观者探索卡地亚的制表历史。

BRUTE FORCE感官世界

与其固守座位拿脚趾头打节拍,不如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感官新体验。正如FUERZA BRUTA的中文译名,没有什么比极限震撼这四个字更加能概括形容这一剧目。收起欣赏艺术的严肃劲儿,调动视动听觉来感受来自艺术原力的极限震撼。

Here and Elsewhere战争的艺术

就在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如波浪般再次爆发之际,一向特立独行的纽约新美术馆在此时大胆推出了有关“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展,引发广泛争议。面对如何在文化和社会意义上定义“阿拉伯”这一棘手问题,这场题为“此处与彼处”的展览,通过呈现超过15个国家、几代艺术家的四十多件作品,构成了有关阿拉伯世界和艺术的图景讨论,纪念碑、战争遗物、民族身份、地缘政治,以及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照片随处可见。

Perfume legend芬芳传奇

1947年,“Miss Dior迪奥小姐”香水系列与“New Look新风貌”开启了Dior迪奥灿烂而悠久的香氛历史。今天,Dior迪奥首次为其香氛著书,美国作家兼香水专家钱德勒•伯尔(Chandler Burr)执笔这不凡书作—《Dior迪奥,香氛艺术》。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品牌不同寻常的丰富历史,而这个品牌正是凭借其香氛创作成为恒久传奇。

Countryside Galleries当艺术画廊远离城市

Hauser & Wirth画廊的新空间于7月揭幕。在英格兰西北部Somerset乡村蜿蜒起伏的山脉中,新空间宁谧的环境与Hauser & Wirth在伦敦、苏黎世和纽约的其他地点大相径庭,同时带动了一种将艺术与度假相结合的观展方式。近年来,英国炙手可热的大牌艺术家们纷纷迁居乡村,常青画廊在距离巴黎1小时车程的乡村连续开设两家画廊……这是否标志着一种新趋势的到来?当代艺术不再是喧嚣的大都会的专属品,并且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能焕发光彩。

ARBITER 2014-08-09

我们的James Franco 继续多产烂产,除了努力成为“全能艺术家”,继续与Seth Rogen 肆无忌惮地拿名人来开涮。先果断地PS了Kim Kardashian与Kanye West的封面照,又大胆地在Rogen最新编导的动作喜剧片《采访》(The Interview)中,恶搞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影片虚拟了一个故事: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和制片人得知自己的节目居然是金正恩的最爱。在获得了难得的当面采访金正恩的机会后,两人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要求他们行使刺杀行动。

Orlan画皮

法国艺术家Orlan因1990~1993年的一系列整容表演项目声名鹊起。当肉毒杆菌、拉皮手术等整容技术被频繁应用于迎合主流审美的身体改造时,她却宣称用它们来质疑美学规范。近期,她来到上海出席K11艺术基金会呈献的数码艺术展“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5”。《周末画报》与Orlan聊起了艺术创作、女性主义和科技。

ITS LUCID DREAM肆意梦境时

每年夏天,一批新的“奇人”满怀期待地赶往意大利小镇Trieste参加新一届ITS(国际天才支持创意大赛),在时尚圈最具影响力的大师面前小心翼翼地展示自己的作品。13年的成长之后,ITS成为个性的代名词,大胆挑战传统的时装周和创意人士的狂欢派对。今年,大赛鼓励年轻设计师们肆意沉浸于他们的“Lucid Dream”(清醒梦境)中,在时装、配饰、珠宝和艺术作品四大类别中自由释放创意。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