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由艾萨克·朱利安指导的现场诵读。这个项目由表演者持续地朗诵《资本论》,贯穿双年展始末。朱利安另外两件作品也在威尼斯展出。这些作品及其近年的《万重浪》、《游戏时间》等都深刻地体现了资本与个人的关系。
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无论是主题展、国家馆展或是其他国家馆展、平行展,中国艺术的能量正在以不同标准、不同渠道释放出来,参与这个国际艺术嘉年华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留下的不该仅仅只是一个威尼斯的展览履历,当"威尼斯双年展"的光泽褪去时,艺术本身的质地经过时间会显现出来。
4月29日晚,“Miss Dior迪奥小姐”艺术展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开幕,展出1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艺术家以诞生于1947年的 Dior迪奥传奇香氛为灵感的艺术创作,其中包括中国艺术家马秋莎、刘丽杰、梁远苇。
4月30日,第10届“艺术北京”在北京农展馆举行VIP预展。十年人事几番新,“艺术北京”的十年之变,不仅见证了其作为内地最大型艺博会的整体发展轨迹,同时也能体现到亚洲艺博会正在发生的发展趋势。
葛饰北斋(1760-1849)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师,14岁就开始学习雕版印刷,早年师从浮世绘画师胜川春章和俵屋宗理,晚年自号“画狂人”。波士顿美术馆正在进行的大展“葛饰北斋”(Hokusai)展出逾200件葛饰北斋的作品,这些作品全部来自该馆馆藏,跨越葛饰北斋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
不知有多少人记得,2008年迪奥(Dior)曾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过一场名为“迪奥与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在当时轰动一时。时隔七年,Dior再度进驻北京UCCA,用一场生动的跨界展点燃了京城时尚艺术界人士兴奋的火花。
亚洲艺术收藏在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呈现的全球性收藏地图正在新的动力下发生改变:从西方藏家扮演重要角色到新兴的中国收藏家进场,既往的亚洲艺术著名收藏会为新一代藏家带来怎样的范例与借鉴?新兴收藏家在当代语境中将建立怎样的收藏方向与脉络?正在崛起的中国收藏家又将推动怎样的收藏新潮流?4月25日佳士得与《艺术新闻/中文版》联合主办的主题论坛《亚洲艺术巡礼》就以上话题展开了讨论。
终于看了《D i o r a n d I》纪录片,完整地记录了R a f Simons入主仅剩的仍保留着自由高级定制工坊的迪奥,并在极短的8周内与经验长他两倍的师傅合作并赶出美丽绝伦的首个高级定制系列。镜头紧随裙装工坊内的首席裁缝师Florence Chehet与套装工坊内的首席裁缝师Monique Bai l ly,Simons带领了迪奥的两位股肱之臣。然而,我最感兴奋的还是他将Ster l ing Ruby的画作用濒临失传的印染织布技术复制出来。
一具巨大的白色降落伞从美术馆的屋顶上慵懒地垂下来,随风飘扬,和附近嘈杂拥挤的社区比起来,多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这就是斯洛伐克艺术家罗曼•欧达科(RomanOndák)于广州时代美术馆的个展“脚本”(Storyboard)的展览现场,展览由蔡影茜及迪蕾莉娅•拉佐(Direlia Lazo)共同策划。作为一名闻名遐迩的观念艺术家,欧达科近十几年来频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用一种低调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姿态,探索人对时空的感知,展现隐含在生活中的悖论。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今年启用了全新的艺术空间MoCA艺术亭台(MoCA Pavilion)。这一空间改造自上海人民公园门口的“半玻璃体”小商店,旨在为年轻、创新的实验性创作开辟专门的展示平台,也为民众创造更多亲近、体验当代艺术的机会。4月15日晚,MoCA艺术亭台中举办了“女仆在飞地”戏剧展览项目的公演。
在众多艺术家心目中,威尼斯双年展仍然极具份量。由奥奎•恩威佐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s)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9日至11月22日举行,此次主题馆共有来自53个国家的136位艺术家参加。届时,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将参加今年的主题馆展。TANC对话这四位中国艺术家,谈及他们此次参展的作品;从这四位艺术家的角度我们也得以看到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的方向。
4月17日,“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于四川博物院拉开帷幕,开启了一场融贯东西艺术的生动对话。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文化专员马丁先生、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先生、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先生(Pierre Rainero)在发布会上与媒体分享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及文化意义,强调了其对促进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开幕庆典当晚现场星光熠熠,国际巨星林青霞、柏林影帝廖凡、电子唱作人尚雯婕、演员张晓龙、时装设计师吉承、国际名模裴蓓等亦现身活动现场,共同启动今年西南地区最值得期待的文化盛事。
印刷图案、彩绘及涂鸦,增添纹理视觉效果,成为主流创意趋势。多图案的层层叠加,灵活的再创造艺术画面,勾勒出这一季的男装特色。
在整个文化领域,积极的借用是现代创作者一直关注的创作方式。借用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文艺复兴就是自由地复制和借用了古代雕塑和建筑中楣装饰上的人物和构图,自从那以后,艺术家都在“窃取”或者转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比起到电影院看一场流行的商业电影,艺术空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影像的选择与观影体验。包括从英国艺术家影像贾曼奖影像展,到来自荷兰的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的艺术电影;从影像艺术家王功新的录像装置作品到年轻艺术家杨泳梁的艺术电影长片......在视听感观上,你将在OCAT上海馆置身一个多频道同时播放的空间,在上海chi K11美术馆体验酒吧的氛围,亦可在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体验计算机影院的3D环境……不妨将美术馆、画廊也列入你今年的“观影”目的地吧!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