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来,画廊和私营美术馆等各种艺术空间频频亮相,为国内艺术界注入新鲜活力。这些空间正在展出和即将举办的展览使人们得以一窥艺术行业当下与未来的动向,以及新的可能性。
和Dries Van Noten聊创作灵感,就像穿梭在300年的时装史和艺术史中。从中国清朝的刺绣到Dior Tailleur Bar套装,从拉斐尔前派画家John Everett Millais的画作《奥菲利亚》(Ophelia)中的情景,到Francis Bacon迷离而超写实的色调。对Dries Van Noten而言,艺术与手工艺总会以某种方式永恒地出现在他设计的系列之中,如同是他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通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由色彩、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画面,往往更显纯粹。
威尼斯双年展一波又一波的资讯和评论暂告一段落。如果你还在意大利,不妨把伦巴第首府米兰也加入行程。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场视觉艺术的饕餮大餐。除了世博会上规模浩大的美食展览,普拉达基金会新馆和米兰王宫等机构都呈上了丰富的展览活动。
刚开幕不久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除了出现在中国馆“民间的未来”展览上,在主题展、平行展上都能看到大批中国艺术家的身影。除了威尼斯双年展,从欧洲到美洲,中国当代艺术依然活跃。
以20世纪经典摄影作品作为开幕展,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希望将国际前沿的作品和观念带到上海。该中心创始人刘香成在《艺术新闻/中文版》的采访中并不讳言要让SCôP比肩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的野心。
小野洋子在纽约MoMA的首次大型个展于5月17日向公众开放。作为艺术家,小野洋子的艺术创作长期隐匿于她约翰列侬的妻子的身份之中,此次展览聚焦小野洋子早期1960-1971年的艺术创作,并挖掘其艺术创作应有的价值。
在《艺术新闻》全球博物馆2014年度大调查的“10大最受欢迎当代展览”评选中,巴西三场的“草间弥生:无限痴迷”巡展占据了二至四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仍然是当代艺术展览的票房保证,但与当地艺术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展览也受到广泛的认可。
在《艺术新闻》全球博物馆2014年度大调查的“10大最受欢迎亚洲艺术展览”中,台北故宫的展览包揽了前三名。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览紧随其后,占据了第四至第七位。自2007年开始10大最受欢迎亚洲艺术展览的评选以来,该榜单中首次没有西方博物馆展览入选。
三生川的三位设计师以艺术修补、改造、重组的手法,把老物、旧物、寻常物打造成各式缤纷花器,原来木头和竹子还可以这样玩!
专注于艺术影像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在北京宣布,将于2015年9月回归上海展览中心,9月10日举行VIP预展,9月11日至13日对公众开放。本次影像展除有Elliott Erwitt、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杨福东、Horst P. Horst等知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外,还将向亚洲藏家推介经过精心挑选的年轻摄影艺术家的作品。
纽约当地时间5月11日晚,纽约佳士得举办的以“二十世纪艺术”为主题的“展望过去”(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夜间拍卖中,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以1.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3亿元)成交,刷新了目前全球成交价拍卖纪录。该拍品出自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收藏家甘兹夫妇,其藏品在艺术史及艺术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琼·乔纳斯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美国国家馆的展览中反思着自然世界。一群孩子们在她最近的作品中充当了表演者。对她来说,创作艺术就如同烹饪。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机构,蓬皮杜艺术中心迎来5件主要来自中国藏家捐赠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这场由华人藏家推动的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西方艺术机构的行为,正在重新建构中国艺术与西方博物馆体系从展览到收藏研究的互动新模式。
从北上广到非中心城市,一条由民间力量和私营机构勾勒起来的艺术脉络已越来越清晰,并逐渐影响和形塑着中国艺术生态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