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底,展览“感官生产—德胜当代艺术年度展(第三回)”在顺德德胜创意园开幕。此次展览邀请了广东地区20多位当代艺术家,其中不少曾对顺德德胜河区域进行过考察,并在此制作作品。展览“感官生产”与顺德德胜创意园同天开幕,在锣鼓声声中,一边探讨着当代艺术的走向,另一边阐述着创意园的生存及走向。二者将共同汇聚珠三角软实力,“汇聚创意、开拓商机”,碰撞出别样景观。
关于玻璃,它在吹制熔化的过程中变化着不同模样,本身的透质感,易碎特性都成了设计师、艺术家痴迷的出发点。今年进行到第二届的“Glasstress2011”吸引了超过50位全球当红的设计师参与设计。在集合雕塑、家具、展览、烧制重演等形态下,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玻璃的可塑性。在实用主义与抽象艺术的不同道路上,玻璃会是下一个热点吗?现在,是时候重新找寻它的未来吗?
本届双年展金狮奖花落德国馆,其代表艺术家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以电影、戏剧和视觉艺术见长,在去年筹备双年展期间因罹患癌症去世。因此德国馆的策展人决定启用施林格赛夫于2008年创作的舞台布景,用以播放他在住院期间记录的影像和文献录音。在我看来,这一热门场馆未免显得过于混乱和戏剧化,与其说它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倒不如说是几个策展人拼凑而成的大杂烩,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
每年夏天的威尼斯,都在艺术的光耀下异常繁荣。本届双年展得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余烬中重生,“ILLUMInations”的主题具有多重含义。天性自由的艺术,在政治意味和商业气息的围攻下,寻找自己的空间。而成功转型的Prada基金会,与法国奢侈业巨头弗朗索瓦•皮诺特的两家私人博物馆—葛拉西宫和海关大楼办的展览一较高下,成了威尼斯艺术展事中意外的亮点。
一年一度的夏季艺术之旅终于告一段落。威尼斯双年展和交易性质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这趟旅程的终点,两者中间还有一些其他展览。挤满了收藏者与参展商的巴塞尔艺术展非常成功,艺术品正以2007年以来最快的速度进行交易。如果说艺术品市场与过去的辉煌岁月还差一成,也已经离得不远了。
尽管有来自中东、亚洲的画廊初次参展,巴塞尔艺博会依然是少数顶级欧美参展商占主流的展事。本届艺博会已是第42届,在参与人次上再次创造了新的出席纪录;而从现场交易的艺术品品质上来看,它是当仁不让的全球最棒的艺博会。
当越来越多的钱进入艺术品收藏圈,这个圈子里最耀眼的人显然是富人。这些富人还有一个共性:越贵越买,越买越贵。随着市场价格的提高,这个圈子也在不断提高门槛,将缺乏财富支配能力的人赶到圈外。
旧时常用“水蛇腰”来比喻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段,斋是听起来就已经让人想象无穷了,水蛇般的细腰更是成为了不少美丽女子梦寐以求的目标,而夏日绝对是检验这一成果的终极时刻,那些为了迎接夏日而努力了一个春天的美人们又怎么能错过这个展示自己曼妙身姿的好时机。
马丽娜从小对服装的自我意识就很强,这使她很自然地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勤快的她常常顺带把相应的丝巾、披肩、头饰等也做好,并为这种完美搭配着迷。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举办的DESIGN 21国际设计师大赛饰品设计大奖,得以赴法深造。
如果你骑着自行车游览这片高地,下坡不成问题,但可能很难上坡!这里的天空比别处宽阔,来到这里的人们会迷失在无数的阶梯、广场和咖啡馆中。作为一部“艺术百科全书”,蒙马特高地在它的明信片上尽力展示着美好的街区生活,这里是巴黎的小天堂。
法国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为迎接2012年进入中国20周年,于2011年5月31日至8月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了一次“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作为庆祝序幕,以回顾传承品牌多年来坚持的艺术与创新精神。这也是负有盛名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修葺一新后,首次与品牌合作,想必碰撞出的火花定是绚烂无比。
前不久,我在巴黎戏院观看了一部出色的纪录片《疯狂的爱》(L'Amour Fou)。影片讲述了2009年2 月在巴黎佳士得举行的一场拍卖会,拍卖的是伊夫• 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和他的拍档—室内设计师皮埃尔•贝尔热(Pierre Bergé)的艺术及设计方面的藏品。
最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艺术盛事上。艺术成为新的文化显学已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陶瓷收藏者、当代艺术爱好者及上世纪50年代家具的发烧友,法国设计师Sacha Walckoff的巴黎公寓恰似一座私人博物馆。他曾大肆收集印有毕加索签名的花瓶、科克托的画作、夏洛特•佩里昂设计的凳子、Hella的花瓶、Garouste的弧度较小圆桌及Bonnetti或Marcel Wanders的作品。
无敌美景与诱人美食,此时,恐怕都敌不过蜜月中两人的心心相印。所以,放弃星级酒店,入住创意主题酒店,其中的原因不会只是钟情设计师的新意构想,更重要的是一对新人对未来新生活的期许,和一路找寻中的最贴合性情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