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让-保罗•古德作品展
借用手头现有的工具来美化自己的体形,而不 是变成自己外表的一个奴隶—这是女性的 一种职责。
既然有“游吟诗人”的存在,那么弗莱德•科莱伯格就是“游绘画家”,曾先后在纽约、罗马、莫斯科等地做驻场艺术家,形成在印度庞蒂舍丽和巴黎间“双城生活”的格局。
在法国里昂大酒店的中庭,一道片片白纸构成的光线之流被狂风吹散在空中,翱翔在冬日的黑夜。它们是英国设计师Paul Cocksedge为一年一度的里昂城市灯光节创作的装置作品。在Paul的手中,光线成为一种触手可及并且极具可塑性的物质,而不再是仅仅被封装在玻璃灯泡中或者霓虹灯管中的光亮。
让我们迎合一下末日预言:假设艺术世界在2012年终结会怎样?即使没有世界终结的威胁,我们仍需为钟爱艺术的人们,为每个关切人士之利益,用心探讨艺术世界的美好明天。
在有着文身历史的日本,偏爱身上“入墨”妖媚女子的图案。色彩、线条的排布就像男人无限蔓延的欲望,带给肉体变相的享受和自恋。
“源于对优雅的共同追求,来自莫斯科的Antonina Izmaylova和法国设计师Nathanael Gam走到了一起,于2010年初,创建了极具抽象的艺术特性和实穿性的IZMAYLOVA品牌。设计之初,两者便打造出一位独立而神秘的IZMAYLOVA女性。逐渐地,两位设计师有意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除了将2012春夏秀场布置成东方快车的盛景外,两人现已驾驶着IZMAYLOVA号列车开启了中国之旅。”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觉得无论导演还是艺术家都不如“电影制作者”这个称谓贴合自己的身份,他的长片《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热带疾病》则在第57届戛纳电影节囊获了评委会大奖。2月开始的“男孩”艺术展,将他的影像作品再度带来中国。”
“这幢建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与卢加诺湖之间的山顶别墅,借助天然山坡将半地下混凝土结构与地面玻璃场馆令湖水、山峦、林荫、篱墙、白沙等自然元素,透过360度的多边形玻璃幕墙与房中的一切浑然一体。环绕一周的玻璃窗令居者视野达到了最大景宽。”
“专辑内辑录的音乐全部由大师Giorgio Armani本人亲自挑选,包括Emporio Armani和Giorgio Armani时装展采用的背景音乐,重新编辑remix刷新登场。”
“2011高雄设计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高感度设计”(High Concept Design)主题下,希望集结亚洲设计概念主题发表及本地原创设计。而其中的重头戏“三位艺体—亚洲青年创作展”,展出了两岸三地30多位新生代设计师百余幅作品。在分享萧青阳、陈刀及宋洋为理想奋战的故事时,正在发声的新生代创意族群亦渐渐清晰。”
三年来,爱马仕(Hermès)通过《舞韵琴音》活动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艺术家们牵线,使他们在合作中擦出火花,创造出新的舞台语言。时逢第三届,巴洛克音乐的假声男高音歌唱家塞巴斯蒂安•富尔尼耶与编舞者兼“工场舞蹈团”的创建者大卫•德鲁阿邂逅相遇,献演了一场品牌定制独一无二的艺术盛宴。
许多陶器艺术家创作的现代陶器,更贴切说是“仿原始陶器”,或者“类原始陶器”。无论是刻意为之的外形,还是加入机械应用后的制造工艺,很难逃古老印象,甚至在技艺上都远不及前辈的造诣。出生在美国艾奥瓦州的陶器艺术家Matthias Merkel Hess 显然足够聪明。他用陶复刻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塑料容器,保留其原有的形状,并加入了自己极富生命力的想象。
一座由著名建筑师佩雷•法尔克斯(Pere Falques)操刀的历史建筑,带着1906年的新艺术血统在历史中埋没至今,终遇伯乐而修整一新,成为巴塞罗那城中大热的酒店式公寓。
在中国,很多女艺术家都很抗拒以“女性”为主题的话题,她们并不想被看作女性艺术家,更不希望被视为Dragon Lady。这类既危险又诱人的女人通常来自西方强势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