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周末 > 城市 >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摘要: 在自己的最新个展“陈飞:早集”中,花朵、水果、食物成为被描绘的对象,正如“早集”这个名字一般,春天的生气和日常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在人间,在当下。

展览“陈飞:早集”刚刚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这是艺术家陈飞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个展,展览展出了陈飞近年来创作的静物绘画系列,这也是这批静物绘画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展陈以“馆中馆”的形式呈现,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原展厅中,诞生了一个更偏向传统美术馆的展厅,以契合对静物绘画的观看方式。形态各异的花朵、水果、食物、瓶瓶罐罐和动物骨骼是陈飞描绘的对象,春天的生气和日常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正如“早集”这个名字一般,“按中国人的传统理解,早和春都是很重要的时期,我想强调的也是这么一种人间性,是当下活着的东西,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东西。” 在早春三月的午后,从展览中走出,江水闪耀,滨江的樱花开始绽放,野餐的人们陆续赶来,画里画外,“早集”正持续上演。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陈飞常常被称作“卡通艺术家”,他的绘画以叙事性和超扁平风格为特点,自己、朋友和小狗是陈飞经常绘画的主题,虽然与现在的静物画相对,但陈飞并不把之前的绘画称作肖像画,而是一种有叙事方向的绘画,人物在他的画里是服务于叙事的一个元素。这种叙事性使陈飞之前的作品常常被形容为是一种“剧场”,陈飞对此并不排斥,他觉得这种状况和他对具象画的迷恋有关,不同于给观众以巨大想象空间的抽象画,更方便于阅读的具象画经常被观众赋予某些故事情节。陈飞并不介意观众的这种误读,但他也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仅仅用图像来展现一个编撰的故事,有时他甚至会故意把诸多人物和场景拼接在一起,但其中并无任何可以展开的叙事。


那么陈飞近期的静物绘画还可以用“剧场”来描述吗?2017年,开始探索美术系列的陈飞画了一张静物画,那时的他早已成为颇具名气和备受认可的80后艺术家,从自己日趋成熟的风格转向静物画,这似乎并不是年轻艺术家常见的选择。而陈飞选择静物画则正是因为它的不受瞩目,在内容和形式都日趋激烈的当代艺术里,静物画几乎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特别弱势的类型,这让陈飞对这样“趋小的绘画”产生了兴趣,怎么用静物的方式去展现之前绘画里的叙事、概念或观点,怎么在今天赋予静物画新的内涵,成了陈飞的兴趣所在。在他的静物画作品中,《下半场》是以近似《最后的晚餐》构图而陈列的动物骨骼,这幅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作品想表达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裂痕,又如《太平图》画的是堆砌在一起的食物,其中的想法是“民以食为天”背后的疆域问题。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这样的叙述方式无疑给阅读作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正如陈飞之前不介意那种故事性的误读,现在他依旧不介意甚至喜欢这种观看过程中的误读,“之前我做作品时会明确地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希望别人能清晰地意识到,但后面突然发现这种强势是带有一定主观性和攻击性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觉得很多东西不用交代得那么直接清晰,你提供一个思考的线索,有意愿的人会顺着线索去思考你的作品。我也很喜欢看这个过程中的误读,观众不需要对一张画有那么正确的理解,这不是问题,也不需要得到答案。而且绘画和文字是一样的道理,是一个有阅读感的东西,看画就是阅读绘画的一个过程,不需要再通过我文字的转述去阅读绘画。”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陈飞选择静物绘画的一个原因也是出于对这种文本解释的质疑,对文本的过度依赖几乎已经成为观看、评论当代艺术的唯一方式:寻找艺术家自述,寻找策展人阐释,寻找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学背景、甚至哲学背景。但是绘画是否需要观念来拯救?或者绘画是否需要依附于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陈飞的看法都是否定的,带着哲学思考去做艺术而非用艺术阐释哲学观念才是他认为的艺术中的哲学。自然而然,静物画这种最直接的、在绘画等级中最低的类型就成了陈飞想要回归的地方。这种选择也是陈飞长期对绘画语言、绘画性思考下的一种尝试,陈飞承认绘画语言在今天的滞后性,几乎没有人能再找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了,于是装置作品、影像作品大量涌现,艺术媒介变得越来越丰富繁杂,但这并不意味着绘画已经失去了可能性。


陈飞:迷恋具象绘画


在陈飞看来,绘画语言上的变革和突破确实非常困难,但似乎也没有必要如此,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新的观看之道,以新的角度重新进入绘画。这种新的观看之道具体是怎么样的呢?陈飞笑着说还没有出现,他希望出现的那种阅读绘画方式的变化,就好似大卫·霍克尼在iPad上作画,“其实这还是纯粹绘画的东西,他的媒介、展示方式不是说有多新,而是在他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他绘画的那种输出和你对绘画的观看就发生变化了,这和那种技术方式的变化不同。”

正如描绘食物、植物是因为它们是当下生活的一种面向,陈飞对静物画和绘画观看方式的探索也是当下绘画正面临的一个困境。在各种屏幕闪烁、媒介喧嚣的当下,重新置身于安静的、二维的静物画之中,重新置身于传统美术馆的氛围中,这场“早集”才刚刚拉开帷幕,它把我们再次领向绘画的深处,向着那些枝蔓、花瓣和果子一探究竟。


编辑 杨杨 撰文 徐佳蕙 设计 木谷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