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社交媒体的“蓝天”之路

社交媒体的“蓝天”之路

摘要: BLUESKY’S REBELLION

新兴社交平台Bluesky正在掀起一场“去中心化”的变革,试图将内容算法和数据控制权重新交还给用户,并从埃隆·马斯克主导的 X等传统平台手中争夺用户


在唐纳德· 特朗普于2024年11月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际,美国社交媒体上正在上演一场大迁徙。数以万计的用户正从埃隆·马斯克主导的平台X(原 Twitter)转向一个崭新的数字目的地——Bluesky(蓝天),这一新兴平台被戏称为数字时代的 “避风港”。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数据,大选结束后,X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数量相比当年10月下降了8.4%。与此同时,Bluesky的美国日活跃用户激增了500%,一度跃升至苹果App Store社交类应用的榜首。

这场平台更迭并非传统巨头之间的对抗,因为Bluesky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年初的新兴美国社交媒体公司。

Bluesky的起点与X息息相关。它最初是Twitter内部的一个实验项目。早在2019年,面对内容审核危机的Twitter前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杰克·多尔西)进行了一次“叛逆”。他宣布成立Bluesky,颠覆传统平台的中心化结构,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社交协议,将平台控制权更多地交还给用户。该项目最初获得Twitter投资的1300万美元启动资金。然而,随着马斯克于2022年10月收购Twitter,Bluesky最终脱离母体,开始独立运营。

2023年年初,Bluesky正式上线,仅向等待名单中的1000余人发送注册邀请。出乎意料的是,用户自发扩散邀请,让平台迅速走红。随后,Bluesky完成8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和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截至2025年7月底,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3769万,成为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社交平台之一。包括奥巴马、希拉里在内的政治名人纷纷在Bluesky开设账号。根据美国商业媒体Business Insider的报道,Bluesky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估值为7亿美元。

在Facebook、You Tube等主流社交平台已实现高度市场渗透的背景下,Bluesky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头部平台的对手?“去中心化”是否代表社交媒体未来的新风向?

 走出平台,走向协议 

Bluesky这个名字最初是由项目发起人Jack Dorsey提出的,时任Twitter CEO的他希望借此传达出一种自由的愿景。当实际产品正式落地时,Bluesky 首席执行官Jay Graber(杰伊·格雷伯)选择将其保留为正式名称。

对Jay这位年轻的女领导人而言,Bluesky不仅象征着品牌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技术可能性,还带有一些宿命的色彩——她的中文名字也是“蓝天”,这是她在中国长大的母亲为她取的名字,寓意“无尽的自由”。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Jay曾参与加密货币项目Zcash,并开发了一款约会社交应用Happening,逐渐对去中心化系统产生兴趣。她被邀请加入Bluesky的早期构想讨论。当时,这个项目不过是一个松散的群聊,由Jack Dorsey、Uber前风险工程师Golda Velez(戈尔达·维莱兹)、曾在谷歌和苹果工作的资深技术人Jeremie Miller(杰瑞米·米勒)等人组成。

与这些技术老兵相比,Jay身上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叛逆气质。她参加中世纪剑术的训练,在工作中也展现出灵巧而坚定的行动力。她始终坚持 Bluesky应该脱离Twitter独立运作。“如果我们归属于一个已有市场地位的玩家,就很难真正实现去中心化。”她曾这样说。

在向Twitter提交的关于如何构建Bluesky的提案中,Jay画了一只挣脱铁笼的小蓝鸟,飞向广阔的蓝天。她写下的那句话后来成为Bluesky的标志性口号:“protocol”(走出平台,走向协议)。

Bluesky的独特性正是在于它所开发的开放协议——AT协议(Authenticated Transfer Protocol),它让平台具有开放、去中心化的特点。

传统的社交平台大都构建在封闭生态系统上,以保障利润和掌握用户数据。埃隆·马斯克最近宣布,X将屏蔽所有跳转至外部内容的链接(Lazy linking),强化用户留存。如果用户对平台不满,他们只能选择离开,代价往往是所有相关的数据和社交痕迹一并失效。

相较之下,基于开放协议的Bluesky则提供了更高的用户自主权。用户的账号、数据和社交关系可以轻松迁移至所有基于AT协议搭建的其他平台。例如,今年2月上线的照片墙社交应用Flashes便采用AT协议搭建,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10万次。用户可直接使用Bluesky的账号登录Flashes,并在两个平台上同步分享内容。Jay将这一特性比喻为一个随身携带的数字护照。她表示:“注册Bluesky不再只是加入一个社交应用,还将是用户必须创建的最后一个社交身份。我们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社交时代。”

对于开发者而言,Bluesky开发的AT协议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基于相同协议的平台构成了一个“联盟宇宙”,降低了开发成本。Bluesky的首席工程师Daniel Holmgren(丹尼尔· 霍尔姆格伦)将此比作一个“开放数据湖”(Open Data Lake)——湖中的任何内容都是公共财产,任何船只都可以在这片湖中打捞。

 让用户决定算法 

“人们已经厌倦了算法决定一切。”Bluesky首席运营官Rose Wang表示,越来越多的用户抱怨,在Instagram和X等主流平台上,自己很难再看到真正喜欢的内容。被算法塑造和标准化的信息流与舆论场,让人仿佛置身于信息茧房中。

Bluesky的选择是将信息流的控制权交还给用户,而非算法。

除了对违法内容进行必要审核外,Bluesky几乎不主动过滤信息。该平台开发了多种内容模块及筛选工具,用户可以像拼搭乐高一样组合使用,决定自己想看到或者不想看到的内容。使用平台或其他用户编写设置的标签,人们可以自由选择隐藏或者提前预警某些特定话题,比如暴力画面、激烈争执,以及推销类。

通过自定义算法,用户可以主导特定主题的内容在个人页面上获得优先推荐。Bluesky当前提供超过5万种定制化信息流,比如猫咪内容,或是某一支球队或乐队的更新推送,甚至还有各种千奇古怪的小众流,比如“安静发帖者”算法会帮助用户筛选那些不常发帖但内容质量高的账号。首席执行官Jay最钟爱的则是名为苔藓动态的信息流,它只向人们展示美丽的苔藓林地图片。

另一个核心功能是入门包(starter pack),它帮助新用户快速建立社交关系网络。人们创建或订阅由他人整理的兴趣用户列表,并邀请朋友共同关注,从而进入某个社群。例如,一位拥有8千余粉丝的科技博主Dan Roy创建了情绪特质入门包,将机器学习领域的意见领袖按情绪风格分类为异常乐观型、情绪稳定型和暴躁型。

这种用户自决的去中心化环境,常常带来连开发者都意想不到的惊喜。

2023年,Bluesky曾因一个程序漏洞意外催生一场著名的地狱串(hellthread)事件。当时,一些帖子因程序故障触发大量用户参与,所有用户不断收到通知,无法静音。这场混乱并未让人们感到厌烦,许多人开始利用漏洞制造狂欢,用笑话、宠物照片或表情包刷屏,甚至还有机器人账号加入。一个名为Berduck的虚拟角色因此走红,它是一只通过模拟婴儿语气发帖的鸭子机器人。虽然漏洞最终被修复,但也为Bluesky注入了一种带有恶搞精神的趣味文化。

这正是Bluesky推崇的理念:用户驱动。Jay表示,运营团队甚至不确定接下去将要发生什么,用户以一种混乱的方式决定平台的未来。“一个好的平台应该加强这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金钱将会追随价值 

在去年的Meta Connect音乐节上,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 扎克伯格(Muck Zuckerberg) 身穿一件自设计的黑色T恤亮相,胸前印有一行醒目的拉丁短语:“不为扎克,宁为虚无”(Aut Zuak Aut nihil)。这句话戏仿古罗马帝国宣扬凯撒至高无上权力的格言。为了讽刺扎克伯格的自大荒诞,Bluesky CEO Jay Graber在出席美国西南偏南会议(SXSW)时穿上了一件几乎一模一样的T恤,但将上面的文字换成“一个没有凯撒的世界”(Mundus sine caesaribus)。这件T恤迅速引发共鸣,并在上线30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热卖的T恤不仅反映了Jay Graber及Bluesky的不羁姿态,也意外揭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Bluesky的商业模式尚不明朗。Bluesky 首席运营官Rose Wang曾打趣道:“我们在一天内通过售卖T恤赚的钱比过去两年销售域名赚的还多。”从2023年开始起,Bluesky推出自定义域名服务,允许用户直接通过Bluesky购买专属域名,并实现用户名个性化。不过,这项业务目前看来难以维持平台的长期发展。“要不我们干脆转型作T恤公司吧。”Rose笑着说。

作为一家新兴平台,Bluesky在技术和架构上实现了诸多突破。然而,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它能否构建一个持续的盈利模式?在公众眼中,这成为判断Bluesky模型是否成立的核心。对Bluesky持保留态度的人不在少数,曼彻斯特大学数字技术教授Mark Carrigan指出,随着平台规模扩大及资本压力上升,Bluesky目前倡导的用户自主权、开放性和退出权等原则,必然会与盈利需求发生冲突。

目前,Bluesky还未确定最终的商业模式,但其已公开承诺不会依赖广告业务。传统社交平台主要通过精准投放广告盈利,以Meta公司为例,其2025年第二季度广告收入达46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97.9%。而Bluesky的理念正与这种商业模式背道而驰。

据悉,Bluesky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订阅模式,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级功能,包括更高质量的视频上传、更丰富的个性化个人资料页面设置,定价或为每月8美元或每年72美元。此外,Rose wang还提到,平台正在考虑开发原生工具,管理内容创作者的数字产品销售以及内容付费,并对入门包和算法开通打赏功能。

不过,在去中心化赛道上,Bluesky并非唯一玩家。Meta公司开发的平台Threads凭借品牌背书已经获得了较高的用户参与度。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其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5亿,明显高于Bluesky。这不免让外界开始质疑: Bluesky是否能保持长期生命力,在替代平台中脱颖而出?

Jay Graber对此保持乐观“:我很高兴Meta也在朝更开放、自由的去中心化系统靠拢。”在她看来,只有通过开放实验,让更多人参与尝试构建新型社交网络,才更有可能找到真正可行的方案。至于Bluesky的商业前景,她坦言:“如果我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展现真正的价值,金钱自然会追随价值。”毫无疑问的是,对于Bluesky这样一个以“叛逆者”自居的产品来说,如何找到一条超越传统模式的商业路径,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Bluesky首席执行官Jay Graber


1.Bluesky和现存的去中心化平台(如Mastodon和Threads)有何区别?

Mastodon和Threads都采用或者依赖ActivityPub协议,这与 Bluesky使用的AT协议不同。ActivityPub协议目前以服务器为中心,它会引导你找到最适合、也是你最可能愿意参与交流的社区。但你必须在注册时就考虑清楚要加入哪一个服务器。相比之下,Bluesky和AT协议更强调个性化,更像是一种“你只能靠你自己”的模式。在这里,存在一个更广阔的个人市场,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所有工具,让他们划定属于自己的网络区域,构建理想的安全空间。用户可以自行托管数据、运行个性化的标签服务和信息流,甚至可以随时退出或将账号迁移到其他服务器。

2.很多大型平台都涌现出大量人工智能生成的垃圾内容,Bluesky是否也面临类似问题?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猫捉老鼠”游戏,我们一直在处理垃圾信息等问题,通过构建自动化工具,并结合人工审核,努力保持领先。此外,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非常酷的实验正在进行。我们在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上举办了一场黑客马拉松活动,一些团队已经开发出识别深度伪造(deepfake)内容的检测工具。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开放接口与我们的产品整合,即使我们不直接将它们引入平台,它们也可以作为可组合式审核系统中的独立服务运行。

3. 作为一家秉持去中心化理念的公司,您在带领团队进行公司内部决策时有何特点?主要采取怎样的流程? 

我的管理方式非常注重协作,整体上采用的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无论是在技术架构还是在组织治理中,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系统都各有其局限。因此,我的决策始终围绕我们的长期使命展开:首先,努力构建一个真正有益于人们的社交生态系统。其次,我相信合作的重要性,会尽可能广泛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很多决策都是从一个提案开始的,我们会集体讨论、记录过程,然后征求反馈。

接下去的决策流程基本遵循共识优先。若达成明确共识,我们就直接采纳。如果没有达成明确共识,我作为首席执行官将承担最终决策责任。



撰文——俞凯怡 

编辑——邹健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