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老牌罐头巨头破产“舌尖记忆”难觅

老牌罐头巨头破产“舌尖记忆”难觅

摘要: FOOD INDUSTRY

 

德尔蒙破产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落幕,更折射出传统加工食品企业在消费升级时代的生存困境。多年的财务困境,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加之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局势紧张等是它破产的主要原因。


成立于1886年,拥有近140年历史,美国最大的罐头生产商之一的德尔蒙食品公司(Del Monte Foods)7月初宣布自愿向新泽西州法院提交第11章破产保护申请,并计划推动公司出售程序。该公司强调,其海外子公司不在此次申请范围内,业务仍正常运营。

在寻找买家的同时,德尔蒙官方表示已聘请多家顾问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以及投资银行等)协助其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德尔蒙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朗斯特里特(Greg Longstreet)在声明中称:“这对德尔蒙而言是战略性的一步。经过全面评估,我们认为在法院监督下的出售程序能最有效地加速转型,重塑更强大的德尔蒙。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并引入新所有者,我们将为长期成功奠定基础。”

初提起“Del Monte(德尔蒙)”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不过以下电影中的场景你肯定印象深刻:当金城武在《重庆森林》里念叨着“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它永远不会过期”时,他手中那罐德尔蒙凤梨罐头,早已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情感符号。电影中使用的凤梨罐头就是由德尔蒙食品公司(Del Monte Foods)所生产的,该公司的产品品类繁多、价格实惠,在北美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前列。

德尔蒙罐头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怀,更成为美国战后消费社会的视觉符号——从军需物资、家庭储粮到末日生存想象,它曾用“现代、方便、卫生”的标签定义了二战后美国半个世纪的饮食潮流。它也因此拥有超高的荧幕出镜率,曾在《阿甘正传》《末日狂花》《钢铁侠》《绿皮书》等电影中作为重要的道具出现。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德尔蒙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双职工家庭激增,便捷性成为家庭饮食的核心诉求。食品罐头市场的机会在于扩大功能和方便包装,德尔蒙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将罐头食品包装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无需清洗、无需切割、常温保存数月的罐头水果、蔬菜和冷冻食品,完美契合了快节奏的需求。

这种对时代需求的精准捕捉,让德尔蒙迅速从一家小型罐头厂成长为美国最大食品公司之一。它旗下的罐头、高汤底料、茶饮等品牌,几乎覆盖了家庭餐桌的所有场景,伴随美国人走过战后半个世纪的餐桌时光。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和媒体对加工食品危害的科普,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开始觉醒。钠含量超标、高糖分、防腐剂残留等问题,让罐头食品逐渐与不健康划上等号。2010年后,“清洁标签”(Clean Label)运动兴起,消费者开始追求成分简单、无人工添加的食品。德尔蒙的核心罐头产品难免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金融咨询公司Debtwire的法律与重组全球主管莎拉·福斯(Sarah Foss)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已从含防腐剂的罐头食品转向更健康的替代品。”

据贝哲斯数据分析机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罐头市场总规模达到749.86亿元人民币,预计罐头市场将以3.9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估在2030年全球罐头市场总规模将会达到946.26亿元人民币。罐头市场预测向好,但是仍有很多诸如德尔蒙的传统加工食品企业在消费升级时代面临生存困境。

同为时代记忆的莎莉冷冻磅蛋糕(Sara Lee),因无法摆脱“高糖甜腻”的标签,在健康消费浪潮中同样陷入破产重组的困境;曾风靡中国的梅林罐头也在预制菜和新鲜食材的冲击下逐渐边缘化。德尔蒙曾试图通过品牌重塑扭转颓势。2017年,母公司DMPL启动“植物性食品公司”转型,推出有机罐头、低糖水果、无添加冷冻蔬菜等产品。但消费者对“德尔蒙=罐头”的认知早已固化,新业务未能在细分市场打开局面。德尔蒙的失败,在于其始终未能跳出“罐头=方便”的思维定式 —当消费者需要“方便+健康”时,它仍在用“有机罐头”回应。2024年财报显示,美国业务亏损达1.18亿美元,健康产品线仅贡献不足5%的收入。

可见,当市场呼唤场景化解决方案时,需要企业主动突破品牌认知的壁垒,围绕消费者需求重构产品矩阵。成功的案例譬如:亨氏通过低钠、有机产品线重新定义品类,从“番茄酱制造商”转型为“健康调味品解决方案商”;雀巢收购Blue Bottle咖啡,用现磨咖啡替代速溶产品,完成从“加工食品”到“现制饮品”的跨越。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沃尔玛等渠道巨头推出低价自有品牌罐头,凭借供应链优势压缩德尔蒙的利润空间。新兴健康品牌Beyond Meat、Oatly等以“植物基”“零添加”“有机”为卖点,直接抢占传统加工食品的市场。年轻一代消费者更愿为新鲜水果、冷冻蔬菜甚至预制菜支付溢价,对罐头的需求持续萎缩。而特朗普总统自6月起对进口钢材征收的50%关税,推高公司为罐头支付的采购成本。

如果说消费趋势变化是慢性毒药,那么,债务与成本压力则是加速陨落的催化剂。1926年,美国德尔蒙公司在菲律宾建立罐头加工厂,逐步形成家族、品牌与供应链的深度绑定。1996年,德尔蒙菲律宾公司成立并从美国母公司剥离消费食品业务,形成独立运营实体。2014年,德尔蒙菲律宾公司(DMPL)以16.8亿美元收购德尔蒙,这笔交易让双方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数据显示,德尔蒙食品的杠杆比率一度高达11倍,每年利息支出占营收的15%以上。

2020年后的全球通胀导致钢铁价格上涨(罐头包装成本占比30%)、运输费用飙升、美国进口钢关税政策,导致德尔蒙单罐生产成本3年内上涨28%。为削减开支,德尔蒙关闭了威斯康星州和华盛顿州的工厂,但裁员与产能收缩进一步削弱了规模效应,形成“成本上升—利润压缩—被迫收缩—成本再上升”的恶性循环。

2025年7月,德尔蒙菲律宾公司宣布停止为美国子公司提供财务支持,并将其25%股权转让给债权人。此前,母公司已停止偿还债务并切断资金援助,导致美国子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状态。截至2025年1月,德尔蒙菲律宾对美方投资账面价值达5.79亿美元,但因高风险悬空资产面临实质性财务困境。

对于德尔蒙这样的品牌而言,破产保护或许不是终点,若能借此剥离沉重的历史包袱,以更灵活的姿态拥抱健康消费趋势,或许还有机会在新时代的餐桌上重新找到位置。


编辑——翎镜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