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负碳排放及生物多样性为豪的不丹,如何找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说起不丹,不少中国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其国王和王后相拥而立的美好画面了。
的确,不丹以倡导国民幸福总值(GNH),而非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各国中独树一帜,而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国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和吉增·佩玛王后(Jetsun Pema)的美满婚姻,自然最能为不丹的幸福国家品牌增光添彩。
2011年10月13日于不丹古都普那卡幸福宫举行的那场大婚,让人为凯萨尔国王与吉增王后“爱情童话”的美好结局称羡不已。而随着2016年2月大王子纳姆耶尔(Namgyel)的出生,2020年3月小王子乌金(Ugyen)的降临,位于首都廷布的皇宫灵卡纳宫更是不时奉出国王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照以飨世人。今年6月,不丹国王的Instagram和Facebook账号还发布了一个好消息——国王和王后将在秋季迎来第三个孩子的诞生。
今年秋季,吉格梅· 凯萨尔国王和吉增· 佩玛王后将迎来第三个孩子
不丹在传说中又被称为“竺域”,意为“雷龙之地”(Druk Yul),而“Druk”一词源自藏语。
13世纪初时,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Drukpa-Kagyud)开山祖师章巴加雷(Tsangpa Gyarey)前往拉萨一村庄为其传教的寺庙选址。在当地拜访时,他耳闻雷声隆隆,抬头一看,只见九龙在天,天洒花雨,于是便依吉兆在此地点建寺(即如今的热隆寺)。后来他的弟子帕久·竹贡西博(Phajo Drugom Zhigpo)南下传教时驻留不丹西部,将竹巴噶举派在当地发扬光大。竹贡西博的徒弟们更将其影响力传播至帕罗、廷布、旺都波德朗及普那卡等地。随着竹巴噶举派在不丹各地开枝散叶,不丹也就获得了“竺域”的别称,而不丹人民则自称“竺巴”(Drukpa)并此身份为豪。
有了竹巴噶举派一统民心打下的群众基础,到了17世纪时,夏宗·阿旺朗杰(Zhabdrung Ngawang Namgyal) 平息各部落的争战也就少了许多阻力。不丹民众视阿旺朗杰为章巴加雷转世,对他万分崇拜并追随其指引,而阿旺朗杰在统一不丹之后也就当仁不让成为国家政治及宗教领袖。他为不丹建立起双轨国家管理体制,由基堪布(Je Khenpo,意为大方丈、法王)主管中央僧伽机构,并由第悉(Desi,世俗统治者)管理政治系统。
到20世纪初,不丹各地领主重新陷入纷争,最终通萨宗(Trongsa)的乌金·旺楚克(Ugyen Wangchuck)在争战中胜出,并于1907年登基成为不丹首位“龙王”(Druk Gyalpo)。
过去116年中,不丹先后经历了旺楚克王室5任国王的统治,而每一任国王在内政外交方面均各有其建树——
首任国王乌金执掌不丹时,为了应对各种外部冲突必须寻找支持,当时大英帝国的殖民势力在南亚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乌金与英国缔结了良好关系,从而让旺楚克王朝渡过了最初的困境。
旺楚克王朝立稳脚跟后,第2任国王吉格梅(Jigme)发起了行政改革,终结了已沿用两百多年的双轨旧管理体制,让国王自此对世俗社会及宗教均拥有绝对权力。此外,他还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并与印度签订了和平协定。
第3任国王吉格梅·多吉(Jigme Dorji)则被后人尊称为“现代不丹之父”。他在位期间的一大功绩是建立了措都(Tshogdu,国民议会)。措都有权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废除国王权力。在1958年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面后,他还受启发并经深思熟虑于1961年推出了不丹首个5年计划,让不丹经济更加有序井然。1971年在赢得印度支持后,不丹加入了联合国,更是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他建立起不丹林业部,则让不丹在森林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迈出了第一步。此外,废除农奴制亦让他大得民心。可惜因患有心脏病,多吉国王年仅44岁就英年早逝。
第4任国王吉格梅·辛格(Jigme Singye)挑起家国重担时年仅17岁。他在治国方面强调实现经济的自给自足,在文化方面则非常重视不丹的民族传统,而让他闻名全球的则是他最先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概念。当不少国家一味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时,辛格国王的幸福治国论带来了启发,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探讨和争论。而在他在位的第33个年头(2005年),旺楚克王室和各党派还为不丹向君主立宪制过渡制定了宪法草案。2006年,51岁的辛格国王决定退位,以便让王储吉格梅·凯萨尔尽早得到治国安邦方面的历练。
2008年7月18日,吉格梅·凯萨尔正式批准了不丹首部宪法,确定了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议会民主制,实现了不丹向君主立宪制的和平过渡。同年11月6日,正式加冕为不丹国王。登基以来,凯萨尔继续贯彻其父的国民幸福总值战略。而他于2011年发起的“和平守护者”(De-Suung)志愿者项目,则以鼓励全民参与国家建设,弘扬社区意识和团队精神著称,在启动后的10年间有2万多名志愿者自愿接受培训后积极投身于赈灾、修建居民用水工程及抗疫等工作。新冠疫情期间,凯萨尔亲自前往疫情最前线组织抗疫行动,被誉为“人民的国王”。
佛国净土 万物生长
对不少人来说,不丹是个恍若世外桃源般的所在。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高山内陆国家,面积仅有3.8万平方公里,却有多达72.5%的土地为森林所覆盖(不丹宪法规定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2015年,不丹碳排放量为380万吨,但其森林吸收的碳排放量高达940万吨,净负碳排放量达560万吨,为全球仅有的3个负碳排放国家之一(其他两个为巴拿马和苏里南)。不丹人民能畅享这里山林间清新怡人的空气,在外人想来已是一种让人艳羡的福气了。
不丹北部和西北边境毗邻中国西藏,西南、南部和东部边境则为印度环抱。其地势基本上是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河谷区,而南部则为丘陵平原地带,到了印不南边界其实也就是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了。在不丹北部,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好几座,7570米高的岗卡彭森峰被视为不丹的最高峰;而其全国海拔最低点则位于流经不丹中部及东部的当梅河,仅高出海平面97米。
不丹为负碳排放国家,其七成多国土为森林所覆盖
就生物多样性而言,不丹横跨了两个生物地理区域——印度马来区(Indo-Malayan Realm)和古北区(Palaearctic Realm)。印度马来区主要由南亚及东南亚的低地雨林构成,而古北区则包括北亚及欧洲的针叶林和高寒草甸。
在不丹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生长的是高山森林;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则分布着温带森林;而海拔150~2000米则是亚热带森林的地盘了。目前,不丹最多的是阔叶林,面积达1.326万平方公里,占了其国土面积的34.5%;接下来才是混合针叶林和冷杉林,占比分别为11.8%和8.2%;此外,不丹还有针阔叶混合林、蓝松林、长叶松林各1000多平方公里,灌木丛林3400多平方公里。
据了解,不丹的被子植物和祼子植物多达5600多种,包括579种野生兰花以及300多种药用植物、50多种杜鹃花及30多种竹子在内。
对野生动物爱好者而言,不丹更是个令人神往的动物天堂。这里的哺乳动物接近200种,自孟加拉虎、亚洲象、印度野牛、印度独角犀、雪豹、小熊猫、喜马拉雅麝、鬣羚 、斑羚、吠鹿、金叶猴、戴帽叶猴、短尾猿、云猫、印度果子狸、熊狸、蟹獴、黄喉貂、鼬獾、微型猪到帚尾豪猪……应有尽有。不丹的老虎主要活动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不丹中部的皇家玛纳斯国家公园平均每2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老虎,老虎密度之高冠绝全球。
不丹的鸟类也多达670多种,包括极度濒危物种白腹鹭和易危物种黑颈鹤。不丹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北部的高山湿地——富毕卡山谷。每年冬天都会有大批黑颈鹤自西藏飞到这里过冬,春天来时再飞回西藏。据说它们来时和别时都会绕当地的岗提寺飞三圈,而非常爱护这这种优雅而富有灵性的鸟类的不丹人民,则将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黑颈鹤节。
如今,不丹的生物保护综合体系总面积已达2万平方公里,占了其全国总面积的51.32%,其中包括5个国家公园、4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以及将这些保护区连接起来的9条生态走廊。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1949年8月8日不丹与印度签订的《普那卡条约》规定,印度政府从英国政府手中接管不丹外交关系的指导职责),不丹至今尚未与中国建交,所以去不丹旅游的中国人也很少。
不过,曾去过不丹的中国游客中倒是不乏文化名人——15年前香港演艺明星梁朝伟与刘嘉玲于不丹帕罗山谷的乌玛帕罗酒店举行的盛大婚礼,自然为这个佛国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的关注;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小说《夏摩山谷》以不丹作为其爱情故事背景,更是让文艺青年们向往起这片涤荡情感的净土;美食家蔡澜在游历不丹岗提地区时,则为其鱼翔清溪的美景而欣喜,及至晚餐吃鱼时才发现饭桌上其实是自印度进口的无味冻鱼,原来信佛的不丹人坚守不杀生原则禁止渔猎,当地溪里的鱼再多也不会捕捞来享用,这个有趣小插曲想必也能让人莞尔吧。
说起不丹的鱼,今年1月8日最新发布的冒险纪录片《大河之力》则记述了不丹电影导演卡尔马•策林率领的团队乘筏驾舟探索当梅河,追寻濒危的金吉罗鱼(黄鳍结鱼)的故事。据说片中涉及钓鱼的拍摄制作环节都得经不丹政府特批才能进行,而自2022年8月起虽然经批准的人员可以钓捕金吉罗鱼,但也仅限钓后当即放生。当人们得以一窥金吉罗鱼的风貌时,或许也能从其金光闪闪的鳞片之美感触到佛国护生的情怀。
不丹人信仰佛教,图为廷布戒楚节庆典活动
就宗教而言,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信仰大乘佛教金刚乘学派(密宗)的国家。这里众多的寺庙、佛塔以及山谷中或山峦边散布翻飞的经幡,无不诉说着人们对幸福喜乐的向往,对全球各地游客而言更是深具文化吸引力。自7世纪中期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大唐文成公主夫君)为降魔而建的祈楚寺和简培寺(又称贾贝拉康),至相传8世纪时印度莲花生大师的冥想圣地——高踞于900米悬崖峭壁上的虎穴寺,以及其他各个年代遗留下来的佛教遗迹,均让不丹在世人眼中平添了几分圣洁、虔敬和神奇。
从旅游业、水电到虚拟货币
不丹最早向外国游客开放旅游业是在1974年。不少旅游热门景点总等到绿水青山不堪如鲫游人重负,才猛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将护林写入宪法的不丹,其旅游业自起步时就已具备了可持续之维度。
过去3年因新冠疫情,不丹旅游业也遭遇了不小冲击,不过2022年9月23日它已重新开放国境。
为了保护其境内生态环境及各种奇观,不丹旅游业一向遵循“高价值、低数量”的政策取向。而这次重新开放海外游客入境,不丹则将向游客收取的可持续发展费(SDF)自以前的65美元/人/夜(30年不曾提过价)提高至200美元/人/夜。唯一的例外是印度游客,他们只需支付1200卢比(约15美元)/人/夜。未满5周年的幼儿可免费,而年龄6~12周岁的儿童则可享受50%折扣。
今年6月1日起,为鼓励入境游客在不丹逗留更长时间,不丹还推出了新的激励政策——4+4方案,连续付费200美元/人/夜达4夜,则可免收可持续发展费获赠4夜;7+7方案同理类推;12+18方案则更优惠,过足12夜则可免收可持续发展费获赠18夜。
重开国境之后,不丹旅游业还启动了全新的品牌战略——信(Believe)。这一新口号背后的含意则是,以过去的智慧为指引,相信未来会更好。
旅游业是不丹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另外两大支柱则是水电出口业及农业。
不丹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包括淡水河、湿地、冰川、湖泊及地下水。它共有4个大河体系:当梅河 、普纳昌河、旺河及阿莫河。它们自喜马拉雅山向南流经平原,最后汇入印度境内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称雅鲁藏布江)。不丹人口只有77万,而其人均淡水资源高达9.45万立方米/年,其大小河流体系每年流量总计高达70576百万立方米。不丹河流及它们流入印度及孟加拉后形成的河流网络至少供养了全球1/5人口。
不过,近些年随着不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河流也面临各种压力,廷布所在的旺河上游,就出现了河岸带被占用及水质污染的问题。近些年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则让不丹3000个湖泊中的20多个已有发生冰湖溃决洪水的风险,对不丹的水电产业而言不谛是一大威胁。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应从提升气候适应力及维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尽早管理及保护好不丹的水资源。
今年3月,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最新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不丹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为2335兆瓦(MW),除了1兆瓦为陆上风电,其余均为水电。不丹每年靠向印度出口富余的水电电力为政府增加了不少财政收入。但非水电产业很难取得进展,原因是其国内市场狭小且对外贸易成本高企(不丹迄今只跟全球20多个国家正式建交,包括南盟国家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及奥地利、芬兰、德国、韩国、泰国、巴林、新加坡及加拿大等在内),影响了其国内的投资气候。
自1961年推出首个5年计划到现在,不丹已先后经历了12个5年计划。而自1980年代开始的30多年中,其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约为7.5%。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其实际GDP分别收缩了2.3%和3.3%;2022年增长了4.3%;2023年预计将增长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其GDP将达26.8亿美元。
不得不说,不丹至今仍是个穷国。联合国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排行榜中,不丹在在全球上榜的163个国家中排第70位,得分为70.5分,总体表现不算差。表现最佳的则是负责任消费和生产,但在贫困、零饥饿、健康、性别平等及体面就业等方面则仍面临挑战。2022年它仍有11.7%的人口生活于3.2美元/日的贫困线之下。不丹等到1999年才允许人民看电视并使用互联网,2020年其互联网渗透率仅为53.5%。
2023年12月13日,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准备期之后,不丹将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脱离,迈入中低收入国家门槛。
不丹经济被认为存在严重依赖水电出口、旅游业及农业,但在其未来经济多元化的探索中,到底哪些领域最具发展潜力则存在不少争议。
值得关注的是,不丹丰富的水电资源已被比特币“挖矿”公司盯上了。今年5月,不丹主权财富基金Druk控股投资公司(DHI)宣布携手新加坡比特小鹿(Bitdeer),计划为一个100兆瓦的虚拟货币“挖矿”数据中心向各路投资商筹集5亿美元资金。只是,正值虚拟货币陷入低迷熊市之际,能否筹到这笔巨款让人存疑。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计算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吗?与其“挖矿”,不如力争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不丹20多万名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撰文—布浩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