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贴标签”玩出新花样

“贴标签”玩出新花样

摘要: WHY WE LOVE MBTI

当MBTI成为一个营销法宝时,它能让用户迅速对号入座,从而让品牌成功锁定细分市场。

 


  

“你是i人还是e人?”这是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场合的常见问候语,也是年轻人交友破冰的万能好使话题。i和e分别代表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人格特征,它们皆来自当下十分流行的MBTI人格测试。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基于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理论而发展出来的人格类型模型。它从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4个维度出发,将人的性格倾向划分为内倾(I)-外倾(E)、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判断(J)-感知(P)4组,并根据排列组合将人群归类为16种不同性格属性。

相比复杂深奥的心理学,MBTI测试简单易懂也便于操作,普通人只需要花上十多分钟,做几十道选择题,就能快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也可以通过测试了解他人的,这种强互动性使得MBTI火速走红。

无论是在抖音、微博、小红书,无论聊的是职场、美妆还是购物,万物皆可MBTI化:“e人穿搭指南”“适合i人的妆容”……给了爱好美妆、时尚的人群新的创意发散点;“甄嬛传角色MBTI分析”“哈利波特各角色是什么人格”……让经典影视IP迷开辟了新的讨论阵地。在抖音上,#mbti话题播放量已达55亿次;小红书上,爆款话题#万物皆可MBTI相关笔记浏览量超过了26亿次;而在微博上,随着“为i做e”“遇e则i”等一大批网络热词的出现,长时间的轰炸式曝光,使得每天都有人在问“到底,什么是MBTI?”

 

标签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芳分析认为,MBTI的大受欢迎归功于其具有可以把人快速分类的功能——MBTI的测试结果可以快速地为人们打上标签,建立起一个关于自身的大概认知。虽然简单粗暴,但在这个快速变化、极其讲究效率的时代里,当大家亮出这个具有一定共识性的标签,就可以让人们迅速对一个陌生人有所了解,节省了寒暄、试探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对于MBTI追随者而言,相比测试本身,其背后隐含的社交意义才是他们更为看重的。一方面,MBTI就像游戏中的人物属性说明框,能够帮助大家快速认知世界,认知自己,比如ENFJ和INFP是绝配,和INTP能凑合,但和ESTP是炼狱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某个话题、某些共通之处,快速找到潜在的同类项,进入更大的社交圈,缓解个体长期不被“看见”的孤独感。

MBTI由此成了社交货币——测试题是,测试结果的人格画像是,延伸出来的网络话题、热梗也是。而在此之前,扮演着MBTI类似角色的是星座。虽然一个从属于心理学,一个从属于占星学,但它们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最明显的是两者都建立起了一个普适的分类系统,让所有人都能进行自我分类,并以此与陌生人之间有了更多联系,拿到进入某个新圈子的社交凭证。

而且,和星座学中的“巴纳姆效应”(指人们会觉得某些人格描述非常精准地贴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但实际上这些描述往往非常模糊笼统,以致普遍适用)相同的是,MBTI的测试答案也提供了一条窥见“超我”的路径,且隐藏着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标签品牌

 

当普罗大众乐于把自己的性格划定在这8个字母的排列组合范围内,并给自己打上i或e这样的标签之际,品牌也迅速强势入局,想要分一杯羹。

第一步也是最常规的一步:输出有料有梗的定制化内容,借势破圈。在韩国,济州啤酒将16种MBTI字母组合印在啤酒的瓶身设计上,发布两周内即售出超过40万罐。在国内,饿了么与乐乐茶在上海地铁进行了一场名为“这杯我请”的大型营销宣传活动,通过大屏幕和地铁柱上的广告文案,“教”给上海打工人100种社交招数,其中一则文案就蹭了最为流行的MBTI梗——“为i做e,这杯我请”,一下子就在不同平台火出了圈。

接下来第二步是极具MBTI特色的一步:细分产品主题,强化身份认同。当MBIT只是一份测试题时,它能帮助个人快速标签化自我;而当MBTI成为一个营销法宝时,它能让用户迅速对号入座,从而让品牌成功锁定细分市场。

仅根据MBTI的4个维度,消费者就可以被分为16个细分市场,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消费特征。例如,INTP型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逻辑、创新、高质量的产品,而ESFJ型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实用、人性化、有社会责任感的产品。

以瑞幸为例,其为消费者推出了针对不同人格的点单推荐,例如指挥官型人格ENTJ要喝“瑞幸产品家族扛把子”“有强大群众基础”的生椰拿铁,让网友直呼“值得拥有”。与此同时,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甚至专门为MBTI出了合集,展示“16人格奶茶图鉴”。

毕竟营销就是让产品跟目标人群对暗号,当暗号指向性越明确越清晰,销售的效率就越高。一向将海底捞视为劲敌的巴奴毛肚火锅可谓深谙此道。他们自知卷不过海底捞的“变态服务”,索性另辟蹊径,瞄准i人主打一个默默陪伴,连slogan都改为了“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至于“服务不过度”的具体做法,就是为有需要的消费者在桌上摆放“静音服务”的桌牌,这样服务员在上菜时就不用对菜品进行一一介绍,也不用帮忙下菜,更不会围着消费者进行贴心的服务,顾客全程都是自己动手,安静吃饭,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呼叫服务员。与此相类似,DR钻戒推出“I人福音”活动——如果顾客只想进店逛逛,暂时不需要柜姐服务,就拿上一支玫瑰,这样柜姐柜哥就不会来打扰了。

能如此贴心周到,是因为品牌通过放大i人和e人的标签特点,吸引了目标群体的注意,并针对用户群的细分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赢得了相应群体的好感。

消费首先是基于自我认同,然后才有品牌认同。MBTI测试答案所展示的并不仅是“我是谁”,更蕴含着“我理想中的自己”“我理想中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被标签化的性格其实就是人设本身,而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这些标签获得更多、更强的认同感。因此,做品牌就要去迎合目标消费者的身份标签,帮助他们形塑理想自我和公众形象,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到了第三步,则是打造专属场景,代入产品体验。“以人为本”在当下营销中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与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兴趣、需求、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息息相关。通过为一个人打上标签,品牌更容易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目标消费者。同理,通过为一个品牌打上标签,消费者也更容易把它跟其他品牌区别开来,并且知道自己想不想买它。

在华为FreeBuds Pro 3耳机的推广活动中,品牌就聚焦i人独处聆听音乐、e人热衷分享快乐的营销场景,将不同爱好与性格的受众联系到一起,让不同人群有了极具代入感的产品体验。大众汽车也围绕一些驾驶场景,总结了i人和e人不同的驾驶习惯和态度,借此宣传大众ID.6X智慧车联。在淘宝上搜索MBTI,你会发现一个MBTI怎么穿的主题,内容包括i人和e人分别应该怎么穿,穿哪些品牌和单品会更适合自己的性格等,很多相关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设置会让人好感度大增。

至此,MBTI的贴标签营销让产品跟目标人群成功地对上暗号。暗号若能被适当地细分,有针对性地发送至目标人群,品牌销售自然会适销对路。

 

标签营销

 

如同MBTI信徒们会隔三差五地去最新题库里刷题,以强化对自我标签的认识和了解,品牌也需要一个在消费者内心中持续贴标签的过程。当品牌能够代表某种身份标签,为消费者增添新的特质和故事,那么它就会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使得对应圈层趋之若鹜,并形成风潮。

不同于传统媒体年代,由编导、编辑这些“守门人”来负责传播,也区别于PC时代的主动搜索,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分发机制靠的是算法推荐。算法决定了我们会与哪些内容、哪些人、哪些事物相遇。这时,贴标签就成了品牌营销的关键。因为推荐是基于标签的,标签是基于消费者画像的,消费者画像是基于算法的,算法是基于大数据的。换言之,标签库帮助品牌完成了去中心化时代下的中心化构建。

在这个大的趋势下,我们发现很多品牌都在做改变。它们建立数据中台、转型DTC模式,根据海量、精准的消费者数据来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画像,从中提取一套消费者标签,由此构建品牌的标签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平台会愿意向用户提供专业的MBTI测试,它不仅能帮助品牌精准推送自己的内容、产品及服务给更适合的目标用户,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接收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因为标签可以对品牌进行定义,对目标人群进行定义,对品牌所处的文化、亚文化进行定义,所以它能让受众迅速代入情绪、身份和立场,能引导舆论,其背后就是品牌用以把控人心的算法。

当数据颗粒度足够细,不同产品特点、不同消费圈层、不同内容场景等标签叠加组合在一起,就能帮助品牌找到多种差异化的营销解决方案,并成功突围。例如,迪卡侬就被贴上了全民全品类健身的标签,星巴克咖啡被贴上了工作和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标签,娃哈哈被贴上了良心国产水标签……这些突出卖点加上相得益彰的市场运作,让这些经典品牌长盛不衰。

再以3个新消费品牌为例,母婴品牌Babycare通过搜索数据,针对准妈妈人群实施内容与关键词策略,高效抢占新生儿纸尿裤赛道;Colorkey彩妆通过产品共创推出精致小巧的“小彩弹”唇泥,打造“在逃公主妆”,成功占领唇泥赛道;“认养一头牛”乳品通过舆情洞察分析,将产品定位为“宝宝的第一口纯牛奶”,并进行精细化投放,成功站稳儿童奶的赛道。

由此可见,属于标签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大众情迷MBTI的原因,也是品牌推崇MBTI的背后逻辑。

 

 

 

cases 案例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1.小红书:发布City Walk偏好

小红书发布的《2023 City Walk 趋势报告》借鉴MBTI人格的分类,归纳出不同型人的City Walk偏好,比如I人偏好安静独行,而E人则随行结伴。

 


2.星巴克:“社交人格测试”互动H5

星巴克联合MBTI官方机构推出“社交人格测试”互动H5,以10道全新测试题浅析用户人格,在得出性格类型的结果时,给用户推荐对应的新品咖啡。

 


3.饿了么:为i做e,这杯我请

饿了么联合乐乐茶推出全新广告语“为i做e,这杯我请”,探索“这杯我请的100种理由”。

 


4.华为:四种人,四个场景

华为FreeBuds Pro 3根据i人、e人、j人、p人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打造不同的使用场景。

 

5.海底捞:i人和e人对号入座

海底捞为i人和e人划分了不同的等位区域,不仅有指示牌提醒顾客“对号入座”,甚至还会发放“i人”与“e人”的标识。


撰文—贾琦

编辑—邹健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