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经济增长远超欧盟其他成员国,以出口为导向的服务业对此贡献良多。
明媚,真的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词汇。不知史上谁最先创造了这个词,而最早又是用它来形容什么?如今我们常用它来形容阳光——阳光明媚。明亮也就罢了,加上一个“媚”字,顿时让原本无所谓雌雄的光线妩媚得近乎鲜活起来。莫非很久很久以前,某个惬意地沐浴在阳光里的古人,对阳光之美好动人深有感触,觉得不添上一个“媚”字,实在无以抒怀?
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在大多数游客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正是——阳光何其明媚!马耳他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南约81公里,北非突尼斯东北方向约300公里处,全年日照时间总计达3000个小时,夏季每天平均日照时数达12个小时,到冬季中期,每天平均日照时数也有五六个小时。
去年马耳他入境游客人数已突破300万,图为首都瓦莱塔民众参加狂欢节游行
作为全球第十小国,马耳他国土面积仅有316平方公里,比南亚的马尔代夫略大些,但略小于东加勒比海的格林纳达。
据说“Malta”一名源自希腊语词汇“蜂蜜”(μέλι)。古希腊人将马耳他称为“Μελίτη”,意思是“蜂蜜岛”。最早到这里驯养野蜂的则是腓尼基人,他们早在2800多年前就开始在当地生产蜂蜜了。如今在马耳他乡间尚可见古代养蜂场的遗迹。不少游客到马耳他旅游时仍会选择蜂蜜作为手信,或许岛上多姿多彩的1000多种野花,的确让当地所产蜂蜜别具风味吧。
从古迹海景到电影工场
不曾亲临马耳他的人,可能也有不少已在影视作品中领略过这里晴天丽日之下的美景。到这里拍摄电影或电视剧,基本上不必担心天公不作美,而且这里的光线总能为拍摄画面增添极佳质感,再说22.8˚C的全年日平均气温十分宜人,难怪不少影视创作者均乐得前往马耳他取景拍片。
去 年 9 月 ,马 耳 他 总 理 阿 贝 拉 ( 左 ) 与 欧 盟 主 席 冯 德 莱 恩 ( 右 ) 出 席 地 中 海 地 区 欧 盟 国 家 领 导 人 峰 会
早在1925年,以二战为背景的英国默片《大海之子》就有一部分拍摄完成于马耳他西北海岸的印图菲哈和季内伊纳湾。碧海蓝天的美景虽说其他地方也多的是,但这两处海湾分别以红沙滩和橙色沙滩著称,而海边的悬崖峭壁抑或粘土斜坡特征鲜明,在此景观衬托之下,这里的海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粗略估计,过去100年间到马耳他取景的国际影片多达200多部。年代太久远的作品暂且不提,若从1970年代末说起,就有《午夜快车》《诸神之战》《割喉岛》《角斗士》《新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大帝》《特洛伊》《慕尼黑》《达芬奇密码》《城市广场》《恶魔的替身》《孤筏重洋》《僵尸世界大战》《菲利普船长》《海岸情深》《刺客信条》《绝命孤帆》《皇冠上的鲜血》《侏罗纪世界3:统治》《拿破仑》《跳舞的侦探:死亡探戈》等电影佳作。
马耳他古迹众多,而始建于几百年前的几大军防要塞,凭借其古朴沧桑的历史风貌赢得了不少电影制作方的青睐——
40多年前的老电影《午夜快车》就拍摄于16世纪军防口岸圣埃尔默要塞;
始建于17世纪末,扼守瓦莱塔大港的里卡索利堡,则是本世纪出品的《角斗士》《特洛伊》《城市广场》《恶魔的替身》等电影不约而同选择的取景地,此外它还充当《拿破仑》法国土伦首战告捷时的场景,去年夏季名导雷德利·斯科特也率领团队回到此地拍摄《角斗士2》;
建于1723—1733年,守护马萨姆克塞特港的马诺埃尔堡,则出现在《刺客信条》《跳舞的侦探:死亡探戈》等影片中……
创建于1566年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人口仅有五六千人,面积仅有55平方公里,但当地的古迹多达320多处,1980年整座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能到这样一座古城拍戏,自然能为影片增色不少,电影《慕尼黑》及《侏罗纪世界3》中就可见瓦莱塔的街景。
除了电影,过去10多年到马耳他取景的剧集也不无热门佳作。其中奇幻史诗巨作《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最是脍炙人口。剧中气势恢弘的君临城,有不少场景拍摄于马耳他岛中心的古都姆迪纳,到此一游的影迷们,总能惊喜地辨认出剧中的城门、街道、广场、宫殿和门楼等古色古香的所在;上文提到的里卡索利堡则充当维斯特洛王宫——红堡;戈佐岛的蓝窗(海蚀洞)见证了戏中多斯拉克血色婚礼的上演,可惜蓝窗早在7年前已被海浪冲毁,如今影迷们只能到剧中观摩并缅怀其鲜明峻美的风姿了。
《权力的游戏》之外,到马耳他取景的还有魔幻冒险剧集《辛巴达》、潜艇战争剧《从海底出击》(第一至第四季)、毒品犯罪惊悚剧《南方女王》(第三季)、Apple TV+出品的星际科幻剧《基地》等作品。但凡涉及海底冒险或水上作战等拍摄场面,马耳他电影制片厂的几个巨型水箱总能派上大用场。
大制作的影视作品在马耳他开拍,为当地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基地》的拍摄,就在马耳他花了足足1000万欧元并创造了1000个剧组成员及临时演员岗位。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每年在马耳他拍摄的影视作品均有20多部,2022年在当地开拍的24部影片总计为马耳他经济贡献了9400万欧元并创造了近2000个饭碗,而2021年和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仅有11部影片在此开拍)的经济贡献则分别达6800万欧元和3200万欧元。
论面积,马耳他仅相当于1/4个洛杉矶(面积约1200多平方公里) ,从一地到另一地拍片基本无需换酒店或舟车劳顿。若能建成“小而全”的电影制作设施,倒是能为创作团队省去在不同取景地之间奔波折腾之苦,可大幅节省精力和支出。
当地的古迹和海景对国际影视创作团队颇具吸引力之外,其极为慷慨的现金返还机制则形成另一股“磁力”——
自2019年起,到马耳他拍电影,符合条件的支出至少可获返还现金30%;而若影片故事发生地设置为马耳他或采用当地设施,可再获返还5%;若能最大化利用当地资源,可再获返还5%;这样一来最高返现比例可达40%。制作预算至少达20万欧元的影视作品,只要当中10万欧元支出发生在马耳他,就有资格申请一定比例的现金返还。比较大规模的影视制作,演职人员成本支出少则能获返还现金20万欧元,最多甚至可获返还现金500万欧元。
2021年,马耳他旅游部宣布投资3500万欧元对马耳他电影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修建了摄影棚、工作坊及制作部门等影视基础设施,并对设备和科技进行了升级。马耳他电影委员会则承诺培训并加大对本地影视创作人才的投资,并在2022年1月启动了马耳他电影周等宣传活动以扩大影响力。在首届电影周上,除了颁发马耳他电影大奖,还为当地电影业提出了“2030愿景”,口号是“为每个人的故事提供一个舞台”。马耳他正着力提升自身作为多功能及高效益电影拍摄基地的形象,野心则是将马耳他转化为世界级电影工场。
马耳他的历史可回溯至7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在漫长岁月中它先后历经了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圣约翰骑士团、法国及英国的统治。如今游客所瞻仰的古迹大多是圣约翰骑士团时代遗留下来的。
中世纪时,随着欧洲十字军东征到了耶路撒冷,天主教本笃会也在当地兴建了不少医院,圣约翰骑士团正是为了保护这些设施而创建的军事及慈善组织。
1187年,穆斯林军队击败十字军并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于是撤至马尔加堡,1189—1192年十字军第三次东征并攻克阿卡,骑士团的大本营也迁至此地;一个世纪后阿卡陷落,骑士团只好先迁至塞浦路斯并停驻了20多年;1309年,圣约翰骑士团攻占了穆斯林萨拉森人驻守的罗德岛,此后200多年均在此立足;后来,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势力渐强后开始向西挺进并多次围攻罗德岛,1522年骑士团最终战败并被驱逐离岛。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做主,将马耳他定为骑士团新的落脚点,只在每年6月24日圣约翰节收取一只马耳他猎鹰和一罐马耳他蜂蜜的名义租金。1565年,奥斯曼帝国大军发动了马耳他大围攻,骑士团与之浴血奋战,最终让土耳其人铩羽而归。自此,骑士团对马耳他的统治走向稳定,并绵延了将近250年,直至1798年遭法国拿破仑大军攻陷,才又一次被驱逐离岛。法国对马耳他的统治只维持了短短几年。1803年英法开战之后,马耳他的港口在战争中成为英军重要的中转站。1814年马耳他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直至1964年才宣布独立,并于1974年始建共和国。
2004年5月1日,欧盟一举吸纳了10个新成员国,除了捷克、匈牙利及波兰等中欧及东欧8国之外,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也在其中。
从追求数量到着眼质量
马耳他是欧盟最小的国家,连以“袖珍”著称的卢森堡,大小也相当于8个马耳他。在欧盟整体地图中,马耳他看起来就像个标点符号那般微小。论人口,马耳他也属欧盟最少,仅有54万多人。不过,其人口密度却高居欧盟榜首。2022年欧盟27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09人/平方公里,而马耳他却高达1657人/平方公里,远超排第二位的荷兰(513人/平方公里)。
因为外国移民涌入,2012—2022年,马耳他居民人口从42万人增长至54万人,增幅高达28.6%。10年间马耳他的净移民人数多达11.7万人,单是2022年就录得净移民2万多人。2022年,外籍人士在马耳他总人口中占比已自2012年的5.5%激增至25.3%。
外国人热衷移民马耳他,实际上也是因为马耳他政府10多年前确立了鼓励移民的相关政策。当时欧盟各成员国中生育率最低的正是马耳他(每名女性只生育1.13个孩子)。为弥补这一短板,政府于是放宽了移民限制。2013年,马耳他政府启动的全球居留计划更凭借其税收优惠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到马耳他定居。
近10年,马耳他经济增长在欧盟各国中表现最为亮眼——2015—2019年,其实际GDP平均增幅达7.6%,而欧盟仅为2.2%,其中2017年增长了10.9%,而2018年和2019年亦分别达7.4%和7.1%;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缩水了8.1%;但2021年经济快速复苏,增长了12.6%;2022年达8.2%,2023年也保持了6.1%的增长,相比之下这两年欧盟GDP平均增幅分别仅为3.4%和0.5%。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预期,2024年马耳他经济将进一步增长4.6%,而欧盟平均增幅仅为0.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3年马耳他GDP(现价)已达203.1亿美元,2024年估计将增长至216.8亿美元。当然,相对欧盟大国而言,微型国家马耳他要实现GDP快速增长也的确远为容易。
若以购买力平价标准(PPS)计算的人均GDP衡量,将2022年欧盟平均水平定为100的话,马耳他为104,在27国中排第十位,仅落后于卢森堡、爱尔兰、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瑞典、德国和芬兰,但领先于法国、意大利和塞浦路斯等国。2023年,马耳他人均GDP为3.87万美元,按PPS计算则高达6.6万美元。
近10年马耳他经济表现的优异,得益于三大以出口为导向的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博彩业及金融服务业。
2022年6月发布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服务业(EFIS)对马耳他经济的贡献》报告显示,2019年马耳他的经济总增加值达120亿欧元,其中EFIS产业占比高达19%,雇佣人数接近2.22万人,占了马耳他全国劳工总人数近10%。EFIS直接及间接经济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总计达30.36亿欧元,而非EFIS企业的对应数值仅有1.94亿欧元,创造的饭碗也仅有4700个。
就马耳他旅游业而言,经新冠疫情冲击之后,其复苏之快速也是有目共睹——
2023年,马耳他入境游客人数已突破300万人,比2019年还高出8.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总计2020万人次;全年游客消费总额达27亿欧元,人均消费898欧元。从客源国来看,增长显著的有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游客人数分别增长了35.6%和36.3%,其中美国达55096人,加拿大达20820人;邮轮业对此贡献良多,2023年第四季邮轮抵达次数为82次,欧盟以外国家邮轮游客当中有四成来自美国。
马耳他共有7座岛屿,但其实只有3个岛有人栖居——马耳他岛、戈佐岛和科米诺岛。游客如云和移民涌入,固然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亦加大了马耳他淡水资源紧缺的压力。马耳他属半干旱地中海气候,这里通常只在每年的9月—次年4月会下雨,其他月份则极为干旱,每年平均降水量仅有500毫米,少时每年200毫米,多时也不过700毫米,而每年潜在蒸发量却高达1300毫米,远超降水量。这意味着马耳他面临的是永久性缺水的威胁,而非近些年欧洲大陆出现的临时性干旱。
过去30年来,马耳他的海水淡化(RO)工厂产能已有长足发展。1990年代中期一度突破5000万立方米,之后出现回落趋势,到2010年降至约3000万立方米,过去10多年开始逐年缓慢回升,到2019年约达3300多万立方米。
为水所困的局面,自然将影响马耳他对未来经济发展路径的调整,而调整的一大取向则是从追求数量向着眼质量转变。不管是从旅游业、制造业抑或是金融服务业等产业出发,还是从外国及本地劳工的工作内容入手,均应重视质量和价值。
以旅游业为例,素来以田园风著称,仅通过渡船对外交通的戈佐岛,就提出应与马耳它岛形成鲜明区别,坚守“村落之岛”的定位,保护村落文化以维持当地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马耳他的服务业贸易在GDP中占比高达57.1%,为欧盟27国第二高,远超欧盟平均值(14.5%)。其服务业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技术、贸易相关及其他商业服务(28.58%),接下来是专业及管理顾问服务(27.18%)和金融服务(20.93%)。不过,德国及意大利这两大欧盟贸易伙伴需求的减弱,对其服务业贸易表现也造成了限制。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已开始推行15%的全球最低税收(BEPS 2.0 Pillar 2规则),最先开刀的是年收入达7.5亿欧元以上的跨国公司,但也留出了最长可达6年的宽限期,境内并无多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员国可申请暂不推行该规则。2024年马耳他已确定暂不推行该规则,也就是说,不会收取补足税,而其原先实行的完全归集抵免制也将保留。或许,这对其服务业的未来发展将有所裨益。
在数字科技方面,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马耳他的微芯片产业每年出口额达6亿欧元并支撑着1800个饭碗,实际上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接纳的13个成员国也包括马耳他,未来马耳他将在微芯片设计方面加强投资和创新。
此外,其博彩业将继续推行电竞战略,而举办ESL电竞职业联赛也带来了不少商机。
马耳他新经济的关键词是“质量”,而这必须体现为其生活、服务及饭碗质量的提升。
撰文—布浩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