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加拿大:向海而强

加拿大:向海而强

摘要: CANADA:BLUE ECONOMY

这个全球海岸线最长的国家,能否紧扣气候变化找准蓝色经济的增长点?





加拿大的国家格言是“aMariUsqueadMare”,这句拉丁文短语意为“自海洋到海洋”。除了南面与其唯一邻国美国接壤之外,它东向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而北面则为北冰洋所环绕,海岸线总长度达24.3万公里,的确是一个向海而生的国度。

对美食迷而言,加拿大堪称海鲜天堂,每年都有各种精彩纷呈的美食节诱人前去大快朵颐,在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每年6月就已有大型海鲜节闪亮登场;而在东海岸的海洋三省(新斯科舍、新布伦瑞克和爱徳华王子岛),则由各种海鲜轮番唱主角或请来名厨竞技,不断撩拨各位饕餮客的味蕾,7月谢尔本龙虾节红红火火,8月迪格比扇贝节活色生香,9月夏洛特敦贝类节琳琅满目、10月爱德华王子岛秋季美食节盛大火爆,11月哈利法克斯鲜蚝节活力四射……龙虾之饱满、扇贝之鲜甜、鲜蚝之多汁,唯恐不能鲜掉你的眉毛似的连环登台!

加拿大人口不过4000万,生活于滨海地区的约有700多万人,如此少的人口却坐拥如此丰饶的海产,当地人要实现“海鲜自由”自然不难。

对中国人而言,就算没有亲身赴加尝鲜,也不难领略其海味—中国是加拿大海产品前两大出口市场之一。2023年加拿大海产品出口总额达76亿加元,中国就占了其中约19%(14.4亿加元),同比增长了12%,虽说比不上近在加拿大“家门口”的美国市场(64%,49亿加元),却是去年其海产品出口全球下滑态势中例外的增长亮点。加拿大龙虾最受中国人欢迎,2023年中国大陆自加拿大进口了5.69亿加元的龙虾,比螃蟹(3亿加元)和虾类(2.62亿加元)进口加起来还多。

龙虾、螃蟹和三文鱼位列加拿大海产品出口前三甲,占了2023年其海产品出口的68%,其中龙虾占比高达35%。93%的出口龙虾来自海洋三省,而供应最多螃蟹的当属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BC省则盛产三文鱼。

从大西洋“游”到太平洋

可能在不少人印象中,加拿大沿海虽然物产丰富,但似乎并不以海滩旅游业著称。的确,这个面积辽阔达998万平方公里的全球第二大国家,吸引最多游客的是其恢宏壮美的国家公园景观,而海滩旅游却受其气候及季节短板所局限。由于大部分国土位处北美洲北部,加拿大不少海滩美虽美,但除了夏季,其他季节绝非艳阳高照水温宜人之地,热衷海滩游的人多半想在海边美美地晒个日光浴或到海里畅泳戏水吧,如果天寒水冻只能远眺美景却不能亲近海水,对游客而言吸引力难免打折扣,而单靠夏季的生意则不足以支撑加拿大海滩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加拿大西海岸 BC 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图为温哥华城市景观

不过,对那些满足于观景的游客而言,东海岸的诸多奇观已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了——

位于新斯科舍和新布伦瑞克之间的芬迪湾就以全球落差最大的潮汐著称,这里潮涨与潮落时落差高达16.3米,退潮时人们可在海底沙滩上漫步,在奇特的红色砂岩柱群脚下穿梭,涨潮时则可在同一个地点泛舟,一天不同时段的迥异体验独特而新奇!

新斯科舍省被称为加拿大的“海洋游乐场”,它乃加拿大第二小的省份,面积5.5万平方公里,由新斯科舍半岛再加上其东北面的布雷顿角岛组成,半岛长550公里,而最宽处不过130公里,可以说无处不近海。

到访其首府哈利法克斯的游客,可能仍有人会遥想起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附近海域沉没时的悲壮,不过如今哈利法克斯港邮轮靠岸游客登陆时的热闹(去年178艘邮轮总共送来了30万名游客),则让气候变化也成为适时的话题—据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新斯科舍海水表面温度有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的8.9°C升至11.6°C,并于21世纪80年代进一步升温至14°C;到2100年,新斯科舍全年平均气温有可能升高4.5°C,海平面最高可能会升高1米。

气候变化的沉重话题暂且搁下不谈,还是先来看看“您的海洋游乐场”(2024年新斯科舍旅游业营销战主题)1.33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有哪些美景和玩乐吧——你可以乘船出海观赏激动人心的巨鲸戏水,去海边高尔夫场打球健身骋怀,抑或投身原住民米克马克人传统月庆祝活动品尝土著大餐,野营夜宿收获独特奢华的体验,冬天时来一场雪地骑行荡涤身心……这些招徕足够让人心驰神往了吧?近几年,为了让“海洋游乐场”的人气和收入更上一层楼,新斯科舍省的确不遗余力。

2023年,新斯科舍省旅游业收入已达30亿加元,创造的饭碗达5万个,其原定目标是到2024年将旅游业收入提升至40亿加元,不过今年前7个月,该省接待的游客总数虽略多于100万人,但比去年同期尚低0.5%,与2019年同期相比则尚低13.5%(少16.6万人),看来还得加速复苏步伐,想法再增收10亿加元—这的确是个难题,但绝非不可能的任务。

在新斯科舍以北,跨越狭窄的诺森伯伦海峡,就到了“加拿大美食岛”——爱德华王子岛(PEI)。这个加拿大最小的省份面积5660平方公里,长224公里,最宽处64公里,最窄处仅有6公里,无一处距海超过16公里,从天上俯瞰的话有若一个漂浮于圣劳伦斯湾湛蓝海浪之上的摇篮。岛上虽仅有区区17万居民,每年光临的游客却多达150万人。

到这里游玩,少不了的安排自然是划着小艇绕岛观赏赭红色海滩与葱郁森林相映成趣,再去泡个温泉并畅享海鲜大餐,而对世界名著《绿山墙的安妮》中那个出身孤苦却阳光乐天的小女孩安妮念念不忘的人,还可以来场“文学之旅”,探访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和安妮的足迹,说起来今年恰逢小说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诞辰150周年,正是“安妮迷”们拜访该岛的好时机。

爱德华王子岛旅游业的起飞,得益于1997年联邦大桥的建成。这一全球首座立于冰覆水域的跨海大桥,全长13公里,有如纽带般将孤悬海上的爱德华王子岛与其西边的大陆省新布伦瑞克“拴”到一起,如今每年通行的车流量保持在150万辆左右。

若从游客来源地来看,大西洋沿岸各省依然非常依赖国内市场—2023年,新斯科舍省迎来的220万名非本地游客当中,国内游客占了将近86.6%(190万人),其中四成多来自周边大西洋省份,接近三成来自邻近的安大略省,而国际游客仅占一成多(美国游客15.5万人,其他海外游客9万人)。

新布伦瑞克省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国内游客占比也均达八成。新布伦瑞克省虽说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大过新斯科舍省,海岸线也更长(2万公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面积(40.57万平方公里)更大,相当于海洋三省面积总和的3倍还不止,但两省旅游业年收入均只有十几亿加元,远低于新斯科舍省。

西海岸BC省的旅游业远比东海岸四省发达—年收入达185亿加元,创造的饭碗达15.4万个,国际游客人数更是海洋四省的几十倍。2023年,自美国抵达BC省的游客多达611万人,来自亚太区和欧洲的游客也分别有92.8万人和47.9万人,若排除同日往返的美国游客,这一年过夜国际游客人数尚多达501万人。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显示,来自美国的游客同比增长了8.1%达541.6万人,来自亚太区和欧洲的游客则分别增长了15.8%和7.1%至84.6万人和44.3万人,过夜国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7.4%至434万人(尚比2019年水平低19.3%)。

BC省为加拿大第三大省,面积约达9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5万公里,相比东海岸省份,这里沿海地区气候远为温和,夏季时白天气温约为20°C,而冬季也很少降至0°C以下,冬天时整个加拿大气候最温和的地方就属这里了,这也是BC省人气旺盛的一大缘故吧。实际上,除了游客,它也是移民加拿大的人热衷投奔之地,仅次于安大略省。

BC省南部与美国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及蒙大拿州接壤,而非常便利的跨境交通对其沿海经济的发展自然大有裨益。

在温哥华岛南端,BC省首府维多利亚西北面27公里处,有一游客打卡热地—250米高的马拉哈特天空步道,在天气非常晴朗的日子,从该步道顶部甚至可以“跨境”远眺到美国华盛顿州贝克山的身影。

隔着狭窄的乔治亚海峡相望的维多利亚和温哥华,与美国西雅图之间的距离分别只有170多公里和220多公里,从西雅图乘坐直航渡轮前往维多利亚只需不到3个小时,而要前往与它同处北美大陆的温哥华,更有海陆空等诸多选择,乘船、驾车或坐火车三四个小时就可抵达,坐飞机只需个把钟头,怪不得每年均有四五百万美国游客络绎不绝地涌往BC省。

若夏天前往温哥华的基斯兰奴海滩,你甚至会觉得它与其南边一两千公里之远的加州海滩颇有几分相似,袒胸露臂享受日光浴或者聚在一起打沙滩排球的人群比比皆是。温哥华岛西边的托菲诺则是冲浪圣地,这里的长滩同样游客云集,弯刀状的切斯特曼海滩则美得别具一格,而位于温奇华岛北端斯科特角省立公园的圣约瑟夫海滩,则以野性纯净之美入选2023年全球50个最美海滩榜单。

五个聚焦,五倍增长?

当加拿大东西海岸以美食和美景召唤全球游客时,加拿大北海岸却尚人迹罕至。加拿大将其国土北纬60°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该地区面积占了其国土四成(405万平方公里)却仅生活着15万人口。毕竟,除了因纽特人等已在此地栖居了几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土著民族,极少有人耐受得了这里冬天的苦寒天气(平均气温低至-20°C~-35°C)。

今年11月,加拿大海达瓜伊岛举行独木舟试水节

因为气候变化,过去40年北极地区的海冰每过10年就减少约12.6%,迄今累计减少面积已达200万平方公里,如今北极海冰仅剩下约467万平方公里。海冰能反射80%的阳光,而海水只能反射10%,若没有北极这个天然“冰工厂”帮助调节地球气温,海水变暖及海平面上升等后果还真不堪设想。

随着北极地区日渐变暖,大国在此的角力也随之升温。今年11月13日,美国、加拿大及芬兰3国就最新签订了联合谅解备忘录确立破冰船合作计划(简称“ICEPact”),以加强产业合作,协调最先进极地船舶(包括破冰船)专业技术并强化生产能力。芬兰拥有领先全球的破冰船自主制造技术(不需两年就可造出1艘破冰船,全球50%破冰船乃芬兰制造),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则拥有全球第二大破冰船舰队(18艘),而美国则非造船大国(按吨位计算它生产的船舶仅占全球0.2%)。

截至今年1月,全球破冰船总数也不过243艘(投入营运的有179艘,在建的有29艘,已下订单的有35艘)。估计未来10年全球破冰船需求将新增70~90艘。

北极变暖意味着北极航道成为可能,而其开通则能将亚洲通往大西洋的海运时间缩短一半。或许目前讨论这一波新商机为时尚早,但加拿大也须为此尽早绸缪,毕竟其北方地区海岸线长达16万公里以上,而且邻近北极的地方变暖的速度甚至比全球平均速度还要快4倍,照此发展下去,到2050年北极航道的开通并非不可能。

早在2010年,加拿大就出台了国家造船战略(NSS),而今年4月发布的《我们的北方,强大且自由:加拿大国防新愿景》则计划于未来20年内投入730亿加元加强国防。NSS实施以来,加拿大政府为采购破冰船已总计掏腰包174.9亿加元,而且仍在不断加码,拿到国家采购合同的则有西斯潘、戴维及欧文等三大船厂。2012—2023年,这些合同让加拿大海洋产业为GDP贡献了300亿加元(每年23亿加元)的产值,每年创造并支撑2.04万个饭碗。每制造一艘破冰船能为船厂创造300个饭碗,并为海洋供应链带来2500个就业机会。

2019年,海洋经济为加拿大GDP贡献的产值为390亿加元,占比低至1.6%,仅为全球海洋经济平均贡献率的一半,更难望挪威之项背(海洋经济占了25%的GDP);2022年,加拿大海洋经济为GDP贡献的产值增长到518亿加元,依次为离岸石油和天然气(117亿加元)、旅游&休闲产业(106亿加元),海产品(89亿加元)、交通(84亿加元)、公有部门(77亿加元)和制造&建筑(44亿加元)。

今年6月3日,在哈利法克斯举行的第9届水大会上,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长戴安·勒布希利耶(DianeLebouthillier)宣布了《加拿大蓝色经济监管路线图》,将聚焦5个领域支持加拿大海洋经济的创新与增长,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及环保、海洋空间规划、海洋自主水面船舶(MASS,即“无人船”)、海洋科技、可持续捕捞工具及作业。早在2019年12月,加拿大政府就将制定蓝色经济战略的任务交给了渔业和海洋部,并在过去几年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以集思广益,才拟定了这一最新《路线图》。

加拿大蓝色经济的潜力到底有多巨大?加拿大海洋超级集群(Canada’sOceanSupercluster)—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有600多个成员的国家海洋经济催化组织对外宣布:加拿大海洋经济的雄心是到2035年增长5倍至2200亿加元!对GDP的贡献率提升至5%甚至更高!

各部门的目标产值具体如下—能源(包括离岸风电及氢能生产等)从2019年的90亿加元飞跃至1000亿加元;海产品从2019年的80亿加元增长至250亿加元;海洋科技达200亿加元;海洋旅游&体闲活动达300亿加元;此外,海上交通将加强造船业、海运去碳化及港口基础设施,公共部门的采购及研发投资也将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位于哈利法克斯的海洋风投&创业中心(COVE)最新发布的《2024年加拿大海洋企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加拿大海洋企业数目已从2022年的160家增至209家,增幅达31%;其中每3家就有1家位于新斯科舍省,该省海洋企业数目已从两年前的49家增加了53%至75家;75%的海洋企业位于BC省、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新斯科舍省。

2024年,加拿大海洋企业总收入预期将达18亿~20亿加元,雇员总人数超过8000人。其中年收入达5000万~1亿加元的企业占3%,2000万~5000万加元的占5%,100万~500万加元的企业占了最大份额,33%的企业年收入低于500万加元。其中,MarineThinking(无人船)、Cellula(AUV,自主水下航行器)等公司为当中的标杆企业。不过,加拿大海洋企业要迈过5000万加元的收入门槛并非易事,目前其客户仍以学术研究机构及公共部门为主,而北美之外,其主要出口市场则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及南美。

加拿大蓝色经济雄心的实现,到底须找准哪些增长引擎?海洋科技生态系统又当如何营造?或许,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其增长潜力,总归是正确的大方向吧。



撰文— 布浩 

编辑— LIN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