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然融入城市,亲生物设计正在重新定义“更健康的建筑”。
位于韩国首尔龙山区的汉南洞是当地著名的富人区之一,很多韩星名流的私宅都坐落于此。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还融合了艺术、文化与购物,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区,许多知名综合文化空间也坐落于此。不久前,荷兰建筑师事务所UNStudio公布了其与韩国三星物产公司(Samsung C&T Corporation)合作在汉南洞开发的一个住宅项目设计方案,项目名为汉南洞-4住宅区(Hannamdong-4 Residences)。
这个住宅区的创新设计方案突出体现了该事务所的“亲生物设计”(biophilic design),与尖端的可持续建筑理念相结合,为未来都市生活树立了新标准。从外观整体上看,这个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群具有十足的雕塑感,强调将城市、社区、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随着首尔城市化加速,南山与汉江逐渐脱节,而UNStudio通过连贯的建筑设计将城市活力与自然环境重新连接起来。他们希望能够强调自然与城市环境之间本该具有的密切联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的发展却施施而行,这就是我们推崇兼具适应性和弹性设计的原因。”UNStudio在其官网首页清楚直白地阐释了他们的设计哲学。
白松与睡莲
汉南洞-4住宅项目包括有一组“O”形住宅塔楼,连贯分布在首尔汉江沿岸,这些塔楼都采用了UNStudio的一种专利螺旋式设计。除了这些“O”形塔楼之外,还有几座“X”形和“L”形塔楼穿梭其中,它们沿普光路,往首尔南山方向排列。建筑师们在塔楼设计中采用了许多当地自然元素。这些建筑的立面设计灵感主要源自两大自然元素:韩国传统文化中的白松和象征汉江的睡莲。这些元素被巧妙融入外部设计中,创造出雕塑感与自然交融的美学。
以“X”形塔楼为例,其立面模仿了白松的纹理和形状,垂直的设计元素让人联想到树干和树枝。“O”形塔楼在圆柱形结构周围融入了睡莲风格的旋转模块,给建筑一种流动和自然运动的感觉。“L”形塔楼则像是“O”形塔楼的背景,把松树和睡莲元素进行再融合,与整体设计相得益彰。
除了自然元素外,汉南洞-4住宅区的主要特点是住宅空间的布局十分灵活。这些高度灵活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及不断变化的家庭结构需求。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修改居住空间,从而提高效率并实现个性化定制。社区参与是汉南洞-4住宅区设计的核心,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条365米长的环保高架人行道,可为居民和当地人提供全年开放的花园和慢跑道。三星物产公司计划在相关开发项目中建造5个公园,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这些公园将提供的绿地面积是首尔市政厅草坪面积的5倍多。
UNStudio在汉南洞-4住宅区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众多环保功能令人耳目一新。住宅设计包括可改善空气质量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绿色露台。先进的水管理系统(如雨水收集和透水铺装)有助于减少开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在内的节能技术也可进一步有助于减少开发项目的碳足迹。
可持续设计的包容原则
汉南洞-4住宅区鲜项目占地约11.5万平方米,共包括住宅单元2360套,由创始人Ben van Berkel带领建筑设计团队完成设计方案。UNStudio由Ben van Berkel和Caroline Bos于1988年创立,是一家专注于建筑、室内建筑、产品设计、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事务所,在阿姆斯特丹、上海、香港、法兰克福、迪拜、墨尔本和奥斯汀都设有办事处。
Ben van Berkel是荷兰享有盛誉的建筑师,他于1957年出生于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最初在阿姆斯特丹的里特维尔德学院(Rietveld Academy)学习设计,1982年至1987年在伦敦建筑协会(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建筑。他在UNStudio有很多建筑界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荷兰的阿纳姆中央火车站、杭州的来福士广场和伦敦Canaletto大厦等项目。
在一次采访中,Ben van Berkel被问到刚开始一个项目时通常会从哪里入手,他回答说:“我相信每个项目都需要有自己的使命、方向和愿景。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与客户的简介相结合。这需要明确列出所有目标,比如,公众如何使用该场地,可以利用哪些可持续设计原则,我们如何处理碳足迹等等。所有这些价值观都需要融入我们的设计中。至于实际设计,我不相信有太多变体。我认为只要几个就行了。您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快速集中精力并确定方向。“以杭州来福士广场为例,除了现代的外观设计和多功能性之外,这个项目的理念和设计同样从多角度体现了对可持续性的追求。UNStudio结合自然通风、太阳能增益和根据当地环境量身定制的采光原则、高效结构和材料使用方式,降低了该建筑的能源和材料需求,而且,杭州来福士广场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使用自然通风的零售商场。
在环境问题上,UNStudio更关注如何在项目中开发并整合智能解决方案。“可持续设计应该是一个包容性的原则,能够在各个层面上得到智能应用并产生实际效果。”Ben van Berkel说,“这个项目不仅仅涉及建筑,还涉及如何去塑造人类、社区和环境共同繁荣的未来。”
撰文— 弗尤
图— UNStudio
编辑— Lyn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