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on和WeMakePrice资金链断裂,引发消费者投诉,这场风波不仅考验着旅游行业的韧性,更成为推动变革的关键节点。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商平台逐渐成为旅行社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通过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旅行社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将旅游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借助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商业模式却在2024年下半年遭遇了重大挑战。2024年下半年,韩国电商平台Tmon和WeMakePrice因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时支付旅行社的订单结算款项,导致大量旅行社无法履行订单,进而引发了消费者的大规模投诉。
Tmon和WeMakePrice均为新加坡跨境电商巨头Qoo10的子公司。近年来,Qoo10因激进的合并交易导致现金紧张,进而影响了这两家平台的资金流动性。母公司资金短缺使得Tmon和WeMakePrice无法按时向卖家支付款项。
此外,平台的资金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即在消费者付款后延迟向供应商支付款项,这种模式在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根据2025年初的最新进展,韩国消费者争议调解委员会(CDC)对事件做出裁定,要求支付网关(PG)公司承担最多30%的退款责任,而旅行社需承担最多90%的退款责任,即便它们未曾收到来自电商平台的应付款项。值得注意的是,CDC的决定并不具有法院判决的强制力,而是行政调解机构的裁定,当事人可选择接受或提起诉讼。因此,韩国旅行社协会(KATA)已表示不接受该决定,案件可能会进入法院审理。
业内预测,此事件中,旅行社损失规模将超过1000亿韩元。韩国旅行社协会(KATA)会长李东勋表示,“这一裁定对旅行社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在资金流中处于最末端,实际收到的款项比例很低。要求旅行社承担如此高的退款责任,无疑是雪上加霜”。他还指出,旅行社在未来的合作中将更加谨慎。
韩国最大OTA(在线旅行社)Yanolja集团CSO&Yanolja Cloud CEO Jong Yoon Kim也指出,“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关键。Yanolja通过AI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通过企业解决方案为供应商和渠道商提供更透明的资金流管理”。这种模式为韩国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事件的发酵促使韩国旅游业重新审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模式。大型旅行社如HanaTour和ModeTour已经开始调整策略。它们可能会要求电商平台修改合作条款,例如,实施“实时付款”或进行“第三方资金托管”,否则将拒绝上架产品。如果电商平台同意这些要求,可能会削弱其品牌地位;而如果旅行社全面强化风控,电商平台可能只能销售小型供应商或旅行社的产品。随着风控措施从团队游产品延伸到散客产品(如酒店、机票、门票等),电商平台在旅游品类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零售巨头和电商平台进入旅游产品领域的尝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例如,Costco和Sam’s Club等传统零售巨头虽已进入旅游市场多年,但增长曲线仍不明朗。
电商平台巨头如Amazon也曾试图通过其强大的电商平台进入旅游领域。然而,由于复杂的库存管理、定价和分销技术等问题,Amazon于2015年退出了旅游产品业务。电商进入旅游行业并非易事,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品涉及复杂的现金流与履约机制,以及高度依赖供应链整合能力。
与此同时,全球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OTA主导,包括Booking Holdings、Expedia Group和携程等。2023年,Booking Holdings占据了全球在线旅游市场约25%的份额,Expedia Group紧随其后占20%,中国的携程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有超过10%的份额。这些巨头通过并购、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相比之下,传统电商平台在旅游领域的尝试显得尤为艰难,复杂的现金流和履约机制成为其难以突破的瓶颈。
Booking Holdings的CEO Glenn Fogel表示,“旅游行业的复杂性在于其高度依赖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电商平台需要在资金流管理、供应商合作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他还指出,未来旅游电商平台的成败将取决于其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Tmon/WeMakePrice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它不仅是一场电商与旅行社的纠纷,更可能促使产业链重新调整合作模式,改变韩国电商与旅游行业的结构性关系。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电商巨头的入局虽带来新的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发展仍需在合作模式和技术创新上不断探索。
编辑 — 蔡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