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21的再次破产引发了业界对传统零售模式与品牌发展策略的深刻反思。
近日,时尚零售商Forever 21在美国的运营商向特拉华州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法庭文件显示,Forever 21估计负债为10亿至100亿美元,估计资产为1亿至5亿美元。公司2024年亏损1.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亏损约1.8亿美元。
对于走到申请破产这一步,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布拉德·塞尔(Brad Sell)在一份声明中解释道:“尽管我们已经评估了所有能让公司在未来处于最佳位置的选项,但鉴于来自国外快时尚公司的竞争,我们无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前进道路。这些外国公司能够利用最低限度免税政策在价格和利润上削弱我们的品牌,此外还有成本上升、影响我们核心客户的经济挑战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趋势等因素。”
Forever 21的美国运营商Catalyst Brands在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寻找潜在买家,曾与200多家潜在竞标者进行了接触,但尚未达成可行交易。据相关消息,Catalyst Brands计划关闭至少200家店铺,并积极寻找买家收购剩余门店。如果未能成功找到合适买家,预计约350家店铺将面临清盘。虽然美国运营公司走向清算,但Forever 21品牌及知识产权仍由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持有,并将在全球其他地区继续运营。
事实上,这已是Forever 21时隔6年再次申请破产保护。2019年,这家公司就曾申请破产保护,当时它以8100万美元的低价被包括美国品牌管理集团ABG组成的财团收购,2021财年的财务状况虽有所改善,但这种好转未能持续,很快亏损再次加剧。ABG首席执行官Jamie Salter反思收购Forever 21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
其实,从Forever 21的发展脉络来看,此次破产并非毫无征兆。尽管Forever 21在全球拥有794家门店,但其创始人张东文(Do Won Chang)和张金淑(Jin Sook Chang)的净资产在2015年因财务问题而大幅缩水。公司未能在2017年实现成为80亿美元品牌的雄心壮志,许多新店的销售额远低于预期。此后两年间,Forever 21苦苦挣扎,最终因财务困境申请破产保护,被包括美国品牌管理集团ABG在内的财团以8100万美元收购。
在2020年,ABG联合Simon Property Group和Brookfield Properties组成的财团接手Forever 21,试图整合资源重振品牌。在2021年,SPARC Group接管了Forever 21的运营,并与其他知名品牌进行整合。
之后,作为公司的一次再次尝试,ABG在2024年与Shein达成合作,试图借助Shein的线上渠道和柔性供应链来提升Forever 21的市场竞争力。然而,这一努力最终未能成功,Forever 21在随后的2025年再次申请破产保护。
在中国市场,Forever 21的发展也并不顺利。2008年,Forever 21首次进入中国,在江苏常熟开设了首家店铺,但由于选址错配与战略误判,仅一年就宣告关闭。2011年,Forever 21再次进军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开设门店,并同步发展电商业务。
然而,2019年4月,Forever 21关闭了中国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等线上渠道,线下门店也陆续关闭。2021年,Forever 21曾宣布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但最终未能实现。
Forever 21的再次破产,不仅标志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服饰品牌的衰落,也反映出传统零售业在电商崛起和经济环境变化下的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兴的电商平台以及同行的持续挤压,让Forever 21在市场份额上逐渐处于劣势;另一方面,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零售模式受到冲击,而Forever 21未能及时有效地适应这种变化;此外,品牌自身在创新和适应市场节奏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提供杠杆贷款数据和分析的Debtwire法律和重组主管Sarah Foss表示,“像Forever 21这样的实体零售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运营,经营成本昂贵且随着通货膨胀率而上涨”。因美国高通胀,大批零售业者陷入困境,Forever 21只是其中之一。
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4年,在其跟踪观察的资产和负债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中,有694家宣布破产,超过了2023年的635家和2020年的638家,创下14年来新高。
此外,地缘政策风险也给服饰品牌带来了不确定性。美国终止“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可能会导致价格优势消失殆尽。
未来,服饰品牌需更注重市场变化与创新,提升产品更新速度及供应链灵活性。环球数据零售公司分析师Neil Saunders指出:“Forever 21因商品陈列、产品组合及品牌主张不足,失去大量年轻消费者。借鉴Shein‘小单快反’模式,品牌应优化供应链,注重可持续发展,灵活应对政策变化,降低单一市场依赖,以在竞争中生存。”只有这样,快时尚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编辑 — 蔡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