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曼彻斯特:工业老城焕新进行时

曼彻斯特:工业老城焕新进行时

摘要: RENEW GREATER MANCHESTER

这个曾经历衰退的工业革命发源地,如今已成功转型为英国最具活力的现代都市之一,被称为欧洲的“经济繁荣之城”。






漫步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北区(Northern Quarter)的牛顿街,丝毫不会觉得乏味单调。因为新与旧的碰撞,在这里表现得尤为强烈,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锈蚀的基座式起重机旁屹立的是新建的滨水公寓;当年棉花商人议事的石砌码头,如今停满观光游艇;维多利亚时代的棉花仓库外墙仍可见残留着的煤灰印记,而建筑内部早已被改造成loft公寓,飘出咖啡的氤氲香气;19世纪的纺织厂里开设着当代艺术画廊,铸铁立柱间悬挂着霓虹灯管装置;老剧院里排演的莎士比亚对白和共享办公空间里程序员的键盘敲击声奇妙交融,诉说着曼彻斯特从工业重镇到多元中心的华丽转身。

历史的痕迹没有被涂抹,复兴的气息在城市中弥漫:Ancoats等区域的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Renaker集团打造的71层Oxygen Tower᠁地而起,还有“红魔”曼联于今年3月最新公布的20亿英镑新球场计划—将创造英国最大体育场馆,超越现有的温布利球场。

在FDI Intelligence发布的《2024年欧洲未来城市和地区》报告中,曼彻斯特再次被评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英国大城市”,并在经济潜力和商业友好性类别中名列前五,再次肯定了曼彻斯特作为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心的优势。

评估结果还表明,曼彻斯特是除伦敦以外英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经济繁荣之城”,年产值达787亿英镑,在创意、数字和科技、先进制造、金融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优势。

“现在的英国年轻人已经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在伦敦才能拥有未来。”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著名经济学家Jim O'Neill表示,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英国“北方经济增长区”近年来成功转型,吸引劳动年龄人口尤其是各类人才的流入,也因此受到全球更多关注。德勤发布的《2020年度曼彻斯特起重机调查》佐证了这一点,2019年曼彻斯特住宅竣工量创2006年以来新高,城市焕新步伐持续加速。

尽管雨水依旧频繁光顾这座老工业城市,但红砖厂房与现代塔楼共同讲述的,已是一个关于野心的新故事—曼彻斯特不再满足于成为工业革命的历史博物馆,它正将自己重新铸造为欧洲最具活力的经济引擎。

产业新塑

从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城市崛起至今,曼彻斯特对于变革并不陌生。因为,这座城市一直在不断焕新发展。

1768年,Richard Arkwright的水力纺纱机在这片土地上轰鸣作响,1771年第一座水力纺织厂的建立,不仅开启了“棉都”的黄金时代,更奠定了曼彻斯特作为全球工业先驱的地位。林立的纺织厂、铸造车间和印染作坊,曾将这座城市推向世界财富之巅。

然而,当合成纤维取代棉花成为主流时,曼彻斯特面临了最严峻的挑战—整个支柱产业的崩塌,人口锐减,迫使这座城市必须彻底重塑自我。

“大企业转型难”,放在城市层面亦是如此。与众多工业城市转型路径相似,曼彻斯特的复兴始于一场深刻的城市更新运动。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资产导向”战略,不仅将污染企业迁出城区,更开创性地把工业遗迹转化为文化资本—废弃的铁路大楼蜕变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卡索菲尔德工业区化身艺术殿堂,G-MEX展览中心在火车站旧址上焕发新生……这些改造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工业灵魂,更为产业升级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全新活力—如今,曾经的机械厂区遍布精品咖啡馆、艺术画廊和设计商店,使曼彻斯特中心区成为一个巨大的磁铁,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此流连。

这场城市更新的经济效应同样瞩目。据统计,当时曼彻斯特创意产业只要1美元的公共投入,就能撬动4至5美元的私人投资。1994年至1999年累计吸引1.4亿美元外部资金,为曼彻斯特的整体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金融、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崛起,产业㐀构升级的成效亦逐渐显现,制造业占比从20世纪60年代的70%降至20%;就业㐀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到1992年,曼彻斯特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已占全部就业人口的84.2%,制造业从业人员仅占11.1%;曼彻斯特海滨城市索尔福德码头的文化重建创造了11000个就业岗位,仅劳瑞艺术中心就占了6500个。

“今天的曼彻斯特不再需要依靠往日的工业光环。”曼彻斯特投资发展署(MIDAS)董事总经理Joe Manning表示,“在这里,每个终点都意味着更高层次发展的起点。”

“黄金引擎”

当下曼彻斯特最受关注的焕新举措,莫过于作为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之一的曼联,新近提出的新特拉福德球场计划。“这将是欧洲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其综合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伦敦奥组委主席Sebastian Coe如是道。

从新球场的设计图来看,新球场将毗邻拥有115年历史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三根高达90米的桅杆支撑着形如俱乐部徽章的巨大顶棚,构成震撼的天际线;先进的环保系统可收集200万升雨水并转化太阳能供电;配套的市民广场面积达4.6万平方米。这一设计不仅延续了曼联的视觉基因,还将成为曼彻斯特的新地标。

该项目已被纳入大曼彻斯特战略发展规划,预计将对曼彻斯特这座英国西北重镇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实现球队商业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促进。官方测算显示,新球场及周边开发将直接创造9.2万个就业岗位,是现有特拉福德工业园就业规模的两倍;带动建设1.7万套新建住宅和180万平米商业空间;每年新增游客180万人次,为英国经济贡献73亿(约合人民币686亿元)英镑价值。此外,项目还将配套升级区域交通枢纽和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

曼联新球场设计图

作为英国体育名城,曼彻斯特曾见证过1966年世界杯决赛的经典时刻,也成功举办了2002—03赛季欧冠决赛这样的欧洲顶级俱乐部赛事,并在2007—2008赛季承办了联盟杯决赛。尽管曾在申办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时遗憾落选,但曼联和曼城这两家世界级俱乐部已成为拉动当地体育、旅游经济的双引擎,每年吸引数百万球迷朝圣。

“这不是简单的球场更新,而是城市引擎的升级。”担任老特拉福德周边重建专项工作组成员的Lord Coe强调。相比阿森纳酋长球场和热刺新球场等同类项目,新特拉福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城市发展的深度㏾定。以热刺为例,其2019年启用的新球场已带动周边650套住宅和商业设施建设,并创造3700个就业岗位,其中的1800个直接受雇于俱乐部,另外1600个则与球场周边供应链相关。而曼联项目的规模效应,预计将达到其三倍以上。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曼彻斯特拟设立“市长主导发展机构”,这一创新治理模式已在此前的斯托克波特项目中得到验证:累计吸引6亿英镑私人投资,完成1200套住宅和约1.58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建设,并建成综合交通枢纽。曼联联合主席Jim Ratcliffe指出:“这将是英格兰北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标杆项目。”

最新消息显示,曼联新球场项目已获得英国首相府和财政部的全力支持,被正式纳入“北部振兴计划”的核心项目清单。在项目方案公布当日,曼彻斯特市政府就已经同步启动了周边商业地产的招商引资工作,展现出罕见的行政效率。

然而,公共舆情对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反馈褒贬不一。以“The 1958”为代表的当地激进球迷组织直指设计方案“背离俱乐部传统,沦为华而不实的建筑奇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部分球迷和市民对改造计划表示热烈欢迎。支持者认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特拉福德球场虽然承载着辉煌记忆,但其基础设施已明显落后于现代标准。

“这不是对历史的背叛,而是必要的进化。新球场不仅能提供更好的观赛体验,更能让曼联品牌焕发新生。”一位资深曼联球迷表示,此举不仅能为新球场腾出空间,还能通过将货运列车改道至西海岸干线,缓解其当前在曼彻斯特拥堵的卡斯尔菲尔德走廊(该国最严重铁路瓶颈之一)与长途、区域及通勤列车混行的状况。

正如Sebastian Coe所强调的:“英国现有的体育场馆大多功能单一,而这个项目将创造的是一个集体育、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城市中心。”

社区新造

大曼彻斯特不久前公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十年发展蓝图,计划以每年10亿英镑的规模持续投入,开创英国区域性城市更新的新篇章。该计划将通过建立统一的增长管理框架,重点开发6个战略增长区,预计将带动整个大都会区10个行政区的协同发展。

根据今年1月披露的官方预测显示,仅单一增长区项目就将创造4.8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新增1.7万套住宅,并为地方经济贡献42亿英镑的增值。各增长区已划定具体开发用地,准备大规模建设新型居住社区和现代化就业中心,确保经济增长效益覆盖全区域。

曼彻斯特艺术博览会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大曼彻斯特创新性地建立了“投资池”融资机制,目的是为私营部门提供关键启动资金,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最新数据显示,通过住房投资贷款基金,已成功建成10000套新建住宅,同时创造了8300个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英国规模最大的地方政府养老金基金,大曼彻斯特养老金基金已制订计划,将部分资金定向投入重点增长区域,这一举措既符合财政部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也为区域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这种创新的投融资模式正在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两项本地投资工具不仅增强了开发商信心,更有效引导私营资本流向重点区域。根据规划,各增长区将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西部门户区以老特拉福德和索尔福德港为核心,着力打造联通全球市场的交通枢纽;东北部的“原子谷”聚焦先进材料和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机场及南部走廊则充分发挥曼彻斯特机场的国际门户优势;中央增长区计划新建58000套住房及配套商业空间,重点推进索尔福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

“大曼彻斯特已为新一轮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市长Andy Burnham表示:“我们不仅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大的公交系统改革,更将通过地方赋权推动全域再生,为北方经济复兴注入新动能。”

数字新城

曼彻斯特的华丽蜕变,还是“北部振兴计划”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生动写照。该计划正在将曼彻斯特、利物浦、谢菲尔德等北方城市打造成一个经济总量可与伦敦比肩的城市集群。通过加强城际交通互联和商业协同效应,曼彻斯特这个北方经济引擎已经彻底打破了“南金融、北制造”的传统格局。在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和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19年,曼彻斯特吸引风险投资6.876亿美元,同比增长41%,首次超越剑桥,成为英国第二大科技投资目的地。如今,这里汇聚了超1万家数字科技企业,从本土初创公司到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共同构筑起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电子商务领域更是异军突起,Boohoo、The Hut Group等行业“独角兽”纷纷在此设立总部。

索尔福德作为大曼彻斯特都会区的重点区域,过去十年房价累计涨幅达289%,5%—7%的租金收益率持续吸引投资者关注。随着数十亿英镑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这个传统工业区正快速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城。

“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已持续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曼彻斯特市议长、同时负责大曼彻斯特经济、商业和包容性增长的Bev Craig表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这个城市集群每年能为英国经济贡献130亿英镑的新增价值”。


撰文— NiuNiu 

编辑 — Amen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